天天看点

国色倾城,艳若朱霞东方红——清乾隆霁红釉玉壶春瓶

作者:域鉴

红色与瓷器,一个是传统威严、繁荣喜庆的颜色,一个是闻名中华、享誉世界的瑰宝。颜色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元人尚白,汉人尚红,颜色的改变意味着政权的更替,但红色已在华夏大地蔓延了上千年,民族认同感也清清楚楚地,被反映在了窑火里淬烧出的中国红釉瓷器上。

红釉最早诞生于北宋初年,以铜为着色剂的红釉为高温釉,以铁为着色剂的红釉为低温釉。钧窑利用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中烧成铜红釉,成为钧红。但真正成熟、纯正、发色稳定的红釉,在明初才被烧制出来。明时御窑厂建立,是中国陶瓷艺术史上一个新巅峰,此时朱为国姓,朱即红,为满足皇帝对红釉的钟爱,金德政御窑厂匠来如织、窑火连天。终于,具有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无棕眼、无黑点、无色斑特征的霁红釉,被烧制出来。从此,霁红成为皇家御用重器,仅供帝王使用。

国色倾城,艳若朱霞东方红——清乾隆霁红釉玉壶春瓶

lot 100

清乾隆·霁红釉玉壶春瓶(官)

口径9.1cm,高30.2cm

来源:德威鲁丽画私人收藏,藏品收藏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1966年购于德国叙尔特岛China-Bohlken艺术行,此后由家族传承。

出版参考:《Chinesische Keramik: Meisterwerke aus Privatsammlungen》,Ulrich Wiesner(著),东亚艺术博物馆(德国科隆市),1988年,编號110。

本件标的附带德国Lempertz拍卖行拍出此件藏品的图录(封面)。

霁红又称“祭红”、“积红”、“宝石红”、”鲜红“、”醉红“,是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名贵颜色釉。其釉色如初凝鲜血,夺目而不落艳丽,浓郁而不失润泽,釉面桔皮纹,深沉华贵,有着红宝石般的光泽,色之极动人心弦,因此被誉为“红中翘楚”,明代收藏家项元汴在《历代名瓷图谱》中称赞:“祭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此件清乾隆·霁红釉玉壶春瓶(官),型承宋代式样,喇叭口,束颈,圆鼓腹下垂,高圈足外撇,造型秀美典雅。

国色倾城,艳若朱霞东方红——清乾隆霁红釉玉壶春瓶

瓶内壁及外底满施白釉,釉汁洁白润泽,外壁尽施霁红釉,釉质丰润肥腴,釉面显现橘皮纹,呈色均匀纯正,有永宣鲜红釉和康熙红釉风韵,亦不落逊于前朝。器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

国色倾城,艳若朱霞东方红——清乾隆霁红釉玉壶春瓶

明末,霁红烧制工艺失传;至清代康雍乾,在皇帝的支持参与下倾尽良匠得以复烧。霁红釉是雍正帝极为重视的一种釉色,为提高其呈色品质,多次下旨监督。乾隆对霁红釉瓷更是喜爱有加,其诗云:“雨过脚云婪尾垂,夕阳孤鹜照飞时,泥澄铁镟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

国色倾城,艳若朱霞东方红——清乾隆霁红釉玉壶春瓶

霁红釉玉壶春瓶是清代官窑经典品种,创烧于北宋时期的玉壶春瓶原为酒器,后因其线条优美,“插花贮水养天真,潇洒风标席上珍;清晓呼童换新汲,只愁冻合玉壶春”,用于陈设欣赏。据《清文件》记载:“乾隆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霁红玉梅胆瓶一件…传旨着俱各配座,钦此。”“乾隆九年六月十八日,太监李福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霁红洋彩玉梅胆瓶一对…传旨着配匣,装入干清宫配匣乾隆款磁珐琅器皿内,钦此。”可知此类器物的烧造情况。

国色倾城,艳若朱霞东方红——清乾隆霁红釉玉壶春瓶

片红不得流入民间,为了保证了皇家对霁红釉瓷器的垄断,御窑厂所生产霁红釉瓷器残破、瑕疵品,一律被打碎深埋。遗憾的是在清乾隆后,此红釉的烧制再度失传。佳器难得,域鉴2021秋拍将于10月8日正式启幕,感兴趣的藏友可以来预展现场上手,近距离鉴赏珍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