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树声布置任务送皮定均,声音放低:旅领导准备便衣!皮没有准备一、刚拍来特急电报,又派骑兵通信员来催促,显然情况是十万火急的二、皮定均不准备便衣,要和官兵在一起三、阻击敌人的时间是三天,但完成三天掩护任务以后呢?四、整个下午差不多开的是沉默的会,大家都在思索着

作者:太史小生

1946年6月24日下午,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中学的操场上,中原军区一纵队一旅副旅长方升普站在队前,按照他的口令和动作操练。大家操练得很认真,全都挥汗如雨。旅长皮定均、政委徐子荣站在旁边观看。中原形势一天比一天恶化,他们正加紧训练部队,准备着一场大厮杀。

下午三点钟,译电员跑到操场,气喘吁吁地在皮定均面前站住,敬礼,双手递给皮定均一份电报。皮定均接过电报,看过后向在场的几位旅领导说:“特急电报:限徐政委和我六点钟前赶到纵队司令部!”说完,他喊了一声:“警卫员,准备出发!”

王树声布置任务送皮定均,声音放低:旅领导准备便衣!皮没有准备一、刚拍来特急电报,又派骑兵通信员来催促,显然情况是十万火急的二、皮定均不准备便衣,要和官兵在一起三、阻击敌人的时间是三天,但完成三天掩护任务以后呢?四、整个下午差不多开的是沉默的会,大家都在思索着

皮定均的警卫员赵元福,徐子荣的警卫员王忠火速准备随身携带的东西。皮定均的老马夫段修德通知骑兵排,派两名骑兵通信员随皮、徐出发。两个警卫员把马牵来了,东西拿出来了,两名骑兵通信员也到了操场,皮定均和徐子荣才要上马,只听得从白雀园街头传来急骤的马蹄声,皮定均和所有在操场上的指战员全都抬头望去,只见一匹高大的日本马冲进了操场。马身上像被水洗过一样,鼻孔里喷出两股白气,马嚼子挂满了泡沫。

马还没有停住,通信员就飞身下马,向皮定均报告:“皮旅长,王树声司令员请你和徐政委马上到纵队部去。”

“马上就去!”

纵队部的骑兵通讯员脸上大汗直流,衣服也全都湿透了。公务员端来一碗凉开水,一条毛巾,他咕咚咕咚一气把一大碗水喝光,抹了一把脸上的汗,跃马飞奔而去。

王树声布置任务送皮定均,声音放低:旅领导准备便衣!皮没有准备一、刚拍来特急电报,又派骑兵通信员来催促,显然情况是十万火急的二、皮定均不准备便衣,要和官兵在一起三、阻击敌人的时间是三天,但完成三天掩护任务以后呢?四、整个下午差不多开的是沉默的会,大家都在思索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一、刚拍来特急电报,又派骑兵通信员来催促,显然情况是十万火急的</h1>

是不是国民党反动派就要发动进攻了呢?还是突围的方向、计划有了新的变化呢?这些在电报上只字未提,通信员也没有带来王司令员的书面指示。但是大家意识到:决定性的时刻到来了,新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皮定均和徐子荣领着随行人员上路了。皮定均在前,徐子荣在后,先是在白雀园街上跑小碎步,一出街口,上了去泼陂河的公路,两匹马并排起来,两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一下,同时把马缰一抖,两腿将脚蹬抬起,用力在马肚子上一磕,上身前倾,两匹马放开四蹄向前窜去,就像两支离弦的箭。

他们一气跑了五十里路,提前赶到纵队司令部。到达泼陂河时,驻在街上的纵队直属机关、部队都在清理文件,捆扎背包,送还家具,有的己开始向集合场走去。皮定均、徐子荣立即意识到:“要突围了!”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驻在一个大院里。司令员王树声和政治委员戴季英从坐北向南的大房子里走出来,见到皮定均和徐子荣,像松了口气似的。王树声说:“好,你们来了,你们来……”一边说着,一边走进作战室。

王树声布置任务送皮定均,声音放低:旅领导准备便衣!皮没有准备一、刚拍来特急电报,又派骑兵通信员来催促,显然情况是十万火急的二、皮定均不准备便衣,要和官兵在一起三、阻击敌人的时间是三天,但完成三天掩护任务以后呢?四、整个下午差不多开的是沉默的会,大家都在思索着

“司令员,决定了吗?”皮定均急切地问。

王树声点点头,从口袋里摸出一份电报递给他们:“这是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

电报的大意是:蒋介石已悍然不顾全国人民殷切的和平愿望,决心挑起全面内战,下令于6月26日向我中原部队发动总攻。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歼”阴谋,中原局根据中央指示,决定主力突围到陕甘宁边区,留下一支精干坚强的部队作掩护,以保障主力突围的后侧安全。

等他们看完电报,王树声说:“你们一旅在豫西单独活动了一年多,有独立作战的经验,由你们来执行这一掩护任务比较合适。所以纵队党委决定,并且经过军区党委批准,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来完成。”

“请首长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皮定均和徐子荣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这句话。

这一刻间,皮定均、徐子荣的心情是十分激动的:想到主力突围的千里迢迢的道路上,不仅有着敌人的重兵拦击,而且一路都是绵延不断的丛山峻岭和荒无人烟的黄土高原。军区、纵队首长所面临的情况更为艰难,担子更为沉重,愈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

王树声布置任务送皮定均,声音放低:旅领导准备便衣!皮没有准备一、刚拍来特急电报,又派骑兵通信员来催促,显然情况是十万火急的二、皮定均不准备便衣,要和官兵在一起三、阻击敌人的时间是三天,但完成三天掩护任务以后呢?四、整个下午差不多开的是沉默的会,大家都在思索着

离国民党匪军发动总攻的时间只有一天了,情况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所以王树声司令员只作了扼要的指示:主力今晚就开始行动,你们赶快回去布置,要用一切办法拖住敌人,迷惑敌人,使敌人在三天内找不到我们的主力行动方向。等主力越过平汉铁路,就是突出重围的初步胜利,你们的掩护任务就算完成了,以后你们按当时情况选择突围方向,或就地分散打游击,或尾随主力向西,或回豫西,去太行,或南渡大江,或东出苏皖……

谈到皮旅完成三天掩护任务后的突围方向,王树声的语气不无滞重。

纵队政委戴季英说话了:“你们看,还有什么困难?”

皮定均说:“困难是有的。我们知道,上级首长比我们更困难。请首长放心,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王树声说:“对啦,中央给了军区一部分款子,李先念司令员特别交待,让多给你们一些。”

王树声和戴季英向皮定均、徐子荣交待任务的时候,纵队后勤部的同志已经把拨给一旅的款子送到司令部大院,分别放在几匹马背上。

王树声布置任务送皮定均,声音放低:旅领导准备便衣!皮没有准备一、刚拍来特急电报,又派骑兵通信员来催促,显然情况是十万火急的二、皮定均不准备便衣,要和官兵在一起三、阻击敌人的时间是三天,但完成三天掩护任务以后呢?四、整个下午差不多开的是沉默的会,大家都在思索着

当王树声和戴季英送皮定均、徐子荣往外走时,声音放低,说了这样一句话:几个旅领导,每人准备一套便衣。

说这句话时,他们都没有互相看对方的脸,似乎那话是有一搭无一搭说的。但这句话像一块沉重的铅块压在皮定均和徐子荣的心头上,也压在他们的两个贴身警卫员的心上。皮定均的警卫员是个十分机警的小伙子,立即明白了“准备一套便衣”的含义。想到这里,他的心颤抖了。

当王树声看到两个牵马肃立的警卫员时,向前走了几步,一手抓住一个警卫员的手,严肃而又和蔼地:“小鬼,你们一定要保护好你们的首长啊!”

两个警卫员激动地说:“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保卫好首长的安全。”

司令员笑着说:“好,祝你们胜利!”

王树声与戴季英分别和皮定均、徐子荣握手告别。他们都久经沙场,对眼下的格局心里全都明镜一般清楚。这是丢卒保车的战略部署。为了保存主力,局部牺牲是必要的。失去一支这样的好部队,失去皮定均、徐子荣这样的优秀干部,王树声和戴季英都感到心疼。

王树声布置任务送皮定均,声音放低:旅领导准备便衣!皮没有准备一、刚拍来特急电报,又派骑兵通信员来催促,显然情况是十万火急的二、皮定均不准备便衣,要和官兵在一起三、阻击敌人的时间是三天,但完成三天掩护任务以后呢?四、整个下午差不多开的是沉默的会,大家都在思索着

“我们一定完成任务!请首长保重,胜利后再会!”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二、皮定均不准备便衣,要和官兵在一起</h1>

夜幕下,皮定均、徐子荣纵马离去。

这时已是半夜时分,但泼陂河镇的街上还聚集着许多老乡。他们虽然没有得到通知,但是己感觉到紧张的气氛。驻军有的在给老乡送门板,有的在担水。

夜雨初晴,空气清新,月色宜人。皮定均和徐子荣并辔而行,交换着意见。他们首先谈到的便是关于便衣的事。

“我们不准备便衣。”皮定均说。

“对。我们要和同志们在一起。”徐子荣说。

两个战友的语气很平淡,但那话,却使紧紧跟在他们身后的警卫员赵元福的心坎上响起隆隆的雷声。

皮定均和徐子荣回到白雀园已经是第二天凌晨了。

王树声布置任务送皮定均,声音放低:旅领导准备便衣!皮没有准备一、刚拍来特急电报,又派骑兵通信员来催促,显然情况是十万火急的二、皮定均不准备便衣,要和官兵在一起三、阻击敌人的时间是三天,但完成三天掩护任务以后呢?四、整个下午差不多开的是沉默的会,大家都在思索着

一大早,旅党委委员就聚集在会议室。会议由徐子荣主持,皮定均传达了上级赋予的任务。

对于这个任务大家并不感到突然。主力要突围,一旅担任掩护,这并不是刚刚决定的,早就打过招呼。

在国民党匪军随时随刻都可能发动进攻的情况下,一旅早就作好了准备,采取了许多措施,构筑阵地,加固工事,调拨弹药,贮备干粮、草鞋,并且还抽出一批部队虚虚实实地在夜里秘密往西转移,白天又川流不息地向东开拔,造成大部队向东集结的气势,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东面来,便于主力出敌不意地突然向西突围。

虽然有思想准备,大家还是感到压力太大了。

当初中原部队东进到达大别山西部时,一旅是前卫,接到了“停战令”,于是中原部队便在原地驻下,经国民党半年的蚕食、压缩,剩下目前这样一个狭小的长条。一旅处于这个狭长地带的东端。敌人判断,这支人马早晚要向东突围进入大别山,占领那里的有利地形,建立根据地。鉴于这个判断,敌人仅在东面潢川到商城一线就调了七、四十五、四十九、七十二四个军。

王树声布置任务送皮定均,声音放低:旅领导准备便衣!皮没有准备一、刚拍来特急电报,又派骑兵通信员来催促,显然情况是十万火急的二、皮定均不准备便衣,要和官兵在一起三、阻击敌人的时间是三天,但完成三天掩护任务以后呢?四、整个下午差不多开的是沉默的会,大家都在思索着

十多万人构成纵深达二三十公里的封锁区。以白雀园为中心的我旅防区,东面是水稻田和河流夹着的丘陵,地形不利于敌人进攻,而有利于我们防守。估计敌人很可能沿白雀园的南北两翼,依托丘陵山地向西推进,对白雀园形成包围。我们在白雀园以北的双轮河地区,自雀园东南的西余集-----沙窝地区,早已构筑起一系列坚固的工事。

旅党委决定把阻击任务交给一团和二团,要他们派出坚强的小部队,利用这些工事和丘陵、山沟、田冲、河道等有利地形,坚决阻击,节节抵抗,把这两支部队变成卡在敌人咽喉的骨头,叫它吞不下吐不出,使它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重大的代价。并且还要让敌人按照我们的指挥,把进攻的矛头引向错误的方向。这样不仅可以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迟滞敌人向西追击的速度,为主力突围赢得时间,而且也为我们下一步的计划——掩护任务完成后,自己的突围行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王树声布置任务送皮定均,声音放低:旅领导准备便衣!皮没有准备一、刚拍来特急电报,又派骑兵通信员来催促,显然情况是十万火急的二、皮定均不准备便衣,要和官兵在一起三、阻击敌人的时间是三天,但完成三天掩护任务以后呢?四、整个下午差不多开的是沉默的会,大家都在思索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三、阻击敌人的时间是三天,但完成三天掩护任务以后呢?</h1>

那时,主力越过了平汉路,一旅背后再也没有依托,四面全是敌人,又将向哪个方向突围?这个问题,上级没有决定,由一旅领导自行选择。

“西进,去追赶主力!”有人这样说。

但这个意见很快被否决了。否决的理由是:如果尾随主力西进,势必把敌人全部引向西,这对主力极端不利,而且把自身置于三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之中,有被前后夹击的危险。

“向西北突围,回豫西老根据地去!”有人提出这个议案。

这个方案同样很快被否定了,因为它与主力突围方向大体上是一致的。

向南,有浩浩长江天堑,一支孤军要突破它是绝对不可能的,当年红军为了跨越长江,一直向上游绕到金沙江,损兵大半。

向东北或北?黄淮平原和纵横交错的河流,眼下正是梅雨季节,水深流急,要连续渡河是不可想象的。

王树声布置任务送皮定均,声音放低:旅领导准备便衣!皮没有准备一、刚拍来特急电报,又派骑兵通信员来催促,显然情况是十万火急的二、皮定均不准备便衣,要和官兵在一起三、阻击敌人的时间是三天,但完成三天掩护任务以后呢?四、整个下午差不多开的是沉默的会,大家都在思索着

向西不行,向南不行,向北不行,分散逃命更不成,只剩一个方面向东,与主力背道而驰,这样,把追兵吸引向东,减轻主力向西面的压力,但东面有四个军,还有反共老手顾敬之的反动武装。十几万大军,历时半载,在那里打了数道铁箍,以区区数千疲惫之孤军闯如此关口,无疑是以卵击石。

尽管如此,为了积极地撕开敌人,分散敌人,调动敌人,使敌人顾此失彼,一旅应毫不犹豫地选择作用最大、困难最多的一面:东进!

皮定均掷地有声地说:“为了服从整体利益,掩护主力顺利完成突围任务,即使要付出重大牺牲,我们也在所不惜!”

几位与会者再也没有提出异议。这时他们才感觉到,已经是中午了。

过午,各团团长,政委参加会议。皮定均宣布了向东突围的决定,皮定均说:“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分析,我们决定穿过大别山向东突围!因为,只有向东突围,和主力背道而驰,才能钳制敌人,把敌人的部分兵力吸引到我们方面来,减轻对我主力的压力。虽然在我们东进的道路上,也是山高路险,困难重重,敌人兵力超过我们十倍以上,但是,我们也考虑到东进的有利一面:大别山山大山厚,便于隐蔽;我们的一二团是在太行山、嵩山、伏牛山、桐柏山锻炼出来的,三团是大别山的子弟兵,都擅长于山地行军、作战;

王树声布置任务送皮定均,声音放低:旅领导准备便衣!皮没有准备一、刚拍来特急电报,又派骑兵通信员来催促,显然情况是十万火急的二、皮定均不准备便衣,要和官兵在一起三、阻击敌人的时间是三天,但完成三天掩护任务以后呢?四、整个下午差不多开的是沉默的会,大家都在思索着

大别山又是哺育红军的摇篮,群众基础很好;我和副旅长方升普同志都是大别山人,在大别山闹过革命,扛过红缨枪,打过游击,地形、人情都熟悉。所以旅党委决定冲破一切困难,向东突围!我们的目标是:到苏皖解放区和华中兄弟部队会师!”

大家完全同意皮旅长的意见。接下来讨论突围方案。这实在是个难题。向东突围,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地硬攻,突围三十里,还能剩下几个人马?题目摆到桌面上,但谁都不敢去碰它,好像那是一块炽热的铁块,一碰就要烫手。这十几个人,清一色是老红军,全是沙场老将,经验可谓多矣,但像如此棘手的课题谁也没有遇到过。真是一语重千斤啊!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四、整个下午差不多开的是沉默的会,大家都在思索着</h1>

黄昏的颜色透过窗户纸钻进了小屋。窗外雨声像春蚕吃桑叶似的响着。西方传来隆隆的炮声。这炮声在告诉他们,主力己经开始强越平汉线。“轰!”“轰!”一声声在他们每个人的胸膛里回荡。这炮声也提醒他们,主力跨越过平汉路之后,就该他们实施突围了。可是,他们却想不出一个能够保存住自己实力又能突出去的良策。

主力自皮、徐去接受任务时起即开始突围,西方炮声隆隆,但东面却在观望。

王树声布置任务送皮定均,声音放低:旅领导准备便衣!皮没有准备一、刚拍来特急电报,又派骑兵通信员来催促,显然情况是十万火急的二、皮定均不准备便衣,要和官兵在一起三、阻击敌人的时间是三天,但完成三天掩护任务以后呢?四、整个下午差不多开的是沉默的会,大家都在思索着

终于有人提出:“集中兵力火力,选择敌人两军的间隙强行突破,劈开一条通路,沿着大别山山脊向东插。”

这个方案刚提出来,就有人提出否定的意见:“这样一下子就暴露了我们向东突围的企图,我们很难脱身。”

有人提出另一个方案:“向东南,从余集和沙窝中间直插大别山腹地。走这条路线,还可以避开伪商城县长顾敬之的土顽势力。”

这条路,皮定均考虑过。他还在没有接受掩护主力突围任务以前,就曾派侦察科长杨斌廉——原豫西支队的侦察参谋,带上两个侦察兵,向东南方向做过实地侦察。还派作战科长许德厚去余集以南查看二团构筑工事的情况。那座大山是控制东面的制高点,为了自己的机动,就必须控制住那个高地。可是,也需要避实就虚,只要是硬突,敌人十几万人马,怎么也能把你堵住。

又有人提出:“多箭头突围,到指定地点会合。”

这个提议被皮定均否定了。

王树声布置任务送皮定均,声音放低:旅领导准备便衣!皮没有准备一、刚拍来特急电报,又派骑兵通信员来催促,显然情况是十万火急的二、皮定均不准备便衣,要和官兵在一起三、阻击敌人的时间是三天,但完成三天掩护任务以后呢?四、整个下午差不多开的是沉默的会,大家都在思索着

晚饭后继续开会。经过反复讨论,意见逐渐统一起来,一个完整的行动方案已经形成。这就是:等主力过了铁路,我们先虚晃一枪,假装跟在主力后面,走它一天或半天,就很快隐蔽起来,闪过敌人的锋芒,然后出敌不意地来个回马枪,向东急进。等敌人弄清楚我们的动向,我们早已走出好几百里了。方升普指着地图补充说:“由于主力突围的行动,敌人可能最不注意这个方面,我们一下子跳到它的后方,跟敌人打个捉迷藏,等敌人进攻到腹地扑空来不及回头时,我们就转身向东去。”

皮定均经过多方面的考虑,认为这个方案是切实可行的。

因为,这样一来,使我们有可能采取主动,打乱敌人的部署。如果集中力量直接向东或东南方向突围,那势必会碰上敌人的堵击;和敌人大部队纠缠在一起,要突破敌人二三十里的纵深工事,我们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甚至是极大的代价。所以这一行动方案比较切合实际。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特别重要的是一二团要尽最大努力,吸引最多的敌人,钳制敌人西进,给敌人以最大杀伤。各团主力要迅速作好极艰苦的行军准备,随时行动。要特别强调部队绝对严格地遵守一切行动纪律。想在敌人大部队的空隙隐蔽集结,没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办不到的!

王树声布置任务送皮定均,声音放低:旅领导准备便衣!皮没有准备一、刚拍来特急电报,又派骑兵通信员来催促,显然情况是十万火急的二、皮定均不准备便衣,要和官兵在一起三、阻击敌人的时间是三天,但完成三天掩护任务以后呢?四、整个下午差不多开的是沉默的会,大家都在思索着

会议结束时己经是午夜十二点了。

战斗打响以前,是指挥员最激动、最紧张的时刻。突围的方案是有了,但那方案实施起来的困难皮定均心里十分明白。

虽然一天一夜没合眼了,但他毫无睡意。他回到宿舍,警卫员赵元福为他点上灯,说了声:“首长,你一天一夜没睡觉了,抓紧时间睡会儿吧。”他只“哼”了一声,没有上床,坐在没有抽屉的白茬桌子前面,打开日记本,开始记日记……

作者简介:太史小生,历史领域爱好者,特别是热衷于党史、军史的阅读与写作。一直希望更清晰地去回望历史,更理性地看待历史,更流畅地书写历史。

欢迎广大历史爱好者斧正交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