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师情种"吴宓:脚踏四条船,想娶"许广平",苦追总理夫人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一生风流,终是多情空余恨真学识、真性情,他是吴宓教授

作者:羽昕
"大师情种"吴宓:脚踏四条船,想娶"许广平",苦追总理夫人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一生风流,终是多情空余恨真学识、真性情,他是吴宓教授

古语有云:"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自古才子皆风流,大多红颜知己无数,怎奈终为薄情。他是世人眼中的多情才子;他是国学大师,作为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创始人之一,他被世人誉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他是红学大师沉醉于""的世界里徜徉,他是"大师情种"——吴宓。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h1>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吴宓的字"雨僧"即是取自该诗句,其本名吴玉衡取自《书经》,意为北斗七星之一,而世人所熟悉的"宓"则是其在求学时为自己所取,有"安静"之意。

吴宓年幼时就天赋惊人有着过人的记忆力,据说其"即诵成章"是过目不忘之才。成年之后的吴宓对自己所涉猎过的文学知识或文学大事从内容到作家生平都能够脱口而出且分毫不差。

1911年,时年十七岁的吴宓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六年之后得以远渡重洋赴美求学,其在美先后攻读了新闻学及西洋文学,在取得学士学位以后吴宓又转到哈佛大学研究院研习比较文学、哲学等专业学科,由此与汤用彤、陈寅恪二人一起被称作"哈佛三杰"。在美国求学的十年岁月中,吴宓十分努力期间不仅累积了许多知识,而且撰写了不少的论著。

"大师情种"吴宓:脚踏四条船,想娶"许广平",苦追总理夫人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一生风流,终是多情空余恨真学识、真性情,他是吴宓教授

学成归国后的吴宓到国立东南大学担任文学院的教授,至此中国比较文学在吴宓的努力下开创先河。而后在任教期间,他还与国立东南大学的几位同事一起创办了《学衡》杂志,极力拥护中国文化遗产及古典主义,并著有《吴宓诗文集》等传世之作。

此后多年,吴宓流经国内多所高校任教,1941年其作为教育部批次聘用的教授用己所学教书育人有钱钟书等得意门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生风流,终是多情空余恨</h1>

如此才子佳人在世人眼中却是一个十足的"风流"人物,甚至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地道的"好色之徒"。他的一生逃不过一个"情"字,吴宓与发妻陈心一是通过自己的同学陈烈勋介绍认识的,陈心一是陈烈勋的妹妹一次机缘下起看到了某周刊上刊登的吴宓的照片就一见钟情,愿嫁他为妻。

回国以后,与陈心一相见的吴宓不久就与其结婚,婚后二人育有三个可爱的女儿,就在大家以为夫妻二人会幸福美满到白头的时候,吴宓爱上了别的女人,而这个女人还是陈心一的闺中密友——毛彦文。

"大师情种"吴宓:脚踏四条船,想娶"许广平",苦追总理夫人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一生风流,终是多情空余恨真学识、真性情,他是吴宓教授

全身心被真爱占据的吴宓毫不犹豫地向妻子提出了离婚的请求,就这样这段长达七年的婚姻终究是熬不过"七年之痒"。离婚以后的吴宓马上对自己的"真爱"毛彦文展开了热烈的追求,就这世人对这份爱情议论纷纷时,吴宓却满不在乎甚至公开发表情诗:"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

如此惊世骇俗之举一时间让大众哗然不已,就连他的父亲都愤怒难当,公开斥责他的"无情",但早已坠入情网的吴宓却丝毫不在意,无论外界如何批判他依旧苦苦追求自己心目中的那颗朱砂痣。

常言道,越是得不到就越放不下,面对吴宓的追求毛彦文却没有丝毫动容,不久之后毛彦文嫁给了当时担任过北洋政府总理一职的熊希龄,做了"总理夫人"。得知这个"噩耗"的吴宓一时间肝肠寸断,一连赋诗三十八首,每一首都表述了自己爱而不得的苦痛与悲凉。

其对毛彦文的爱恋可以说到了"偏执"的地步,一直到其临死之前都还怀着对毛彦文的苦恋和思念,也许得不到的都是最好的吧。如果说毛彦文于吴宓是一生的渴求,那么许广平则是吴宓心中的贤妻人选。

"大师情种"吴宓:脚踏四条船,想娶"许广平",苦追总理夫人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一生风流,终是多情空余恨真学识、真性情,他是吴宓教授

许广平是鲁迅之妻,吴宓曾一度对鲁迅能够拥有这样一位贤惠的妻子而感到十分艳羡。他曾公开赞扬许广平是一位十分聪明且细心的女子,并自发感叹自己比鲁迅更优秀为什么自己没能娶到像许广平这样的妻子。

在那个大家都羞于表达感情的年代里,吴宓能够如此理直气壮的"窥伺"一位人妻,也算得上是勇气可嘉了。吴宓老了以后,他那颗勇敢追爱的心依旧活跃,在其的学生邹兰芳的热烈追求之下,他与对方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段婚姻。

虽说这段师生恋在当时不被看好,当时吴宓不仅没有嫌弃邹兰芳贫困的家境而且在邹兰芳去世以后仍旧尽自己的能力在经济上接济她的亲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真学识、真性情,他是吴宓教授</h1>

吴宓的一生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其毋庸置疑为中国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纵使,一生在"情"字上放纵不羁,在世人眼中每一次都爱得惊世骇俗,但谁又能否认他的"敢"和"真"呢?谁又能磨灭他在学术上严谨到极致的一丝不苟呢?

"大师情种"吴宓:脚踏四条船,想娶"许广平",苦追总理夫人中国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一生风流,终是多情空余恨真学识、真性情,他是吴宓教授

在他近乎半生的执教生涯中,其一丝不苟的治学作风可谓是发挥的淋漓尽致。据钱穆回忆,与吴宓同在南岳之时其每日都会提前一天为第二天上课准备笔记纲要,逐条拟好,反复检阅、增加,重点之处还用红笔加以勾绘。

在每日上课之前一大早起床,手执写好的备课材料在室外反复诵读;他从不迟到,课堂上自如的使用英语、中文双语授课,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在他的讲解之下易懂多了。

特殊时期,吴宓进入人生低谷,他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成为大家争相批斗的"大罪人"。被安上种种罪名的吴宓蹲过牛棚、参加过劳改、扫过厕所,被断水断粮甚至摔断过腿,历经苦难;比身体的折磨更可怕的是精神的苦痛,年近八十的吴宓被拉到高台"示众",受尽侮辱。

晚年的吴宓饱受苦痛,1971年眼疾愈发严重的他身体每况日下,弥留之际其嘴中呢喃着:"给我水喝,我是吴宓教授。给我饭吃,我是吴宓教授!"彼时的吴宓仍旧执着地记着自己教授的身份,也许其想要时刻铭记自己的不仅仅是一个曾经的称谓,更是自己在特殊时期被迫失去的尊严吧。

文/羽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