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几千年来,令俗世男女神魂颠倒的美玉珠饰。

几千年来,令俗世男女神魂颠倒的美玉珠饰。

​良渚玉珠饰 作斋美学馆藏

如今的男男女女,不少人都有些珠串饰品,既可装点、也作把玩。人们根据喜好穿入不同物件,寄于特定寓意,使之成为情感心灵的寄托。串饰确有“生命”,不同人佩戴、佩戴时长不同、都呈现不同结果。人常喜新,唯独对此类物件却是越久越爱。

手串珠饰可选性多,作为把玩物,有人玩核桃、有人玩葫芦、有人玩木串、也有人玩宝石串。说起来倒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价格低廉的10元可得,花上三两百也能买串不错的木手串,千八百的可以买品相不错的菩提子串、金刚串等。这些都不贵,日常佩戴把玩也无负担。宝石类珠饰手串往往价格差别巨大,低廉的几百元、昂贵的几万十几万,是需要懂得去甄别优劣真伪的。能做珠宝串饰的品类很多,颜色也五彩缤纷,水晶、碧玺、珊瑚、南红、琥珀、玛瑙、青金石、砗磲、鱼骨、象牙、绿松石、孔雀石、黑曜石,想要完全认识,鉴别高低等级,不下一番功夫是万万不可能的。

人们常沉迷于串饰材质,越稀缺越贵,也便越想拥有。同样一颗水晶珠子,不同色彩间价格有着天壤之别。一串纯净的白水晶价格也就几百元,但是一串绿幽灵水晶三两万都选不到精的。至于在晶体中带有针状物的发晶就更是价格奇高,动辄上万,一串铜发晶或钛晶更是价格高达20-30万。一串成色不错的碧玺常能轻松卖到几十万。这其间真有如此大的差别吗?

但凡资深玩家都已不再纠结于材质,而开始追寻串饰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一些历经岁月的藏传老念珠、老天珠都成了不少人追逐收藏的饰物。于是许多人见手串、项饰,就想到“佛珠”,由此理所当然地把珠串饰认为最早源于佛教,这是极不正确的。根据考古研究,已知最早的珠饰可以追述到石器时期。有详实物证的就是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玉饰,那是神玉时期,玉器承担了与天相通、与神相通的作用,是让人顶礼膜拜的器物。

当然佛教珠饰对后世的影响确实深远,佛教自汉时进入中国,盛于南北朝。佛陀原本连肉身都不需要,自然也不需要诸多饰品。冠饰华服是菩萨的形象,菩萨容貌俊美,衣着华丽,是仅次于佛陀的第二等果位。菩萨化身世人肉眼可见的形象来世间渡人,当然要比佛陀像更具人情味,展现庄严肃穆中的一丝温婉。盛唐之后菩萨更是以女性化面貌示人。相比新石器时期的以玉通神,商周时的以玉载礼。南北朝至唐时的华美服饰则象征皇家威仪,代表着尊贵的地位。通过菩萨像的装束可以看到各时期皇家贵族服饰的转变,菩萨服饰繁复精美,雍容华贵,历朝历代又不断加入当时的审美喜好,宋、元、明时期菩萨造像概莫能外。

几千年来,令俗世男女神魂颠倒的美玉珠饰。

北齐彩绘描金菩萨立像 青州博物馆藏

关于清代的影视剧较多,大家对朝珠也熟悉。《御制清文鉴》中对朝珠有汉文翻译“数珠”,朝珠象征着地位高低。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武五品以上都需佩戴朝珠,寻常百姓与低品官员不准随意佩戴。这也是象征皇家地位,代表尊贵身份的。

清代的朝珠尽管数量不少,却得益于相对年代较近,宫廷之物常因物以知为贵而拍出惊人价格。一串清御制东珠朝珠在2010年香港蘇富比拍出6786万元;清御制翡翠朝珠项链2011年在澳门中信拍出2300万;清乾隆御制东珠朝珠2011年北京保利拍出1322.5万的价格;而最为著名的,便是慈禧赐给光绪帝,光绪帝又转赠珍妃的帝王绿翡翠朝珠,这串朝珠共108颗,总重342.3克,每颗珠子大小近乎一致,最大直径约1.2厘米,可以说是翡翠朝珠中的极品。在2014年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 “1.8”亿人民币成交,是真正“名串天价”。

几千年来,令俗世男女神魂颠倒的美玉珠饰。

清代朝珠 辽宁博物馆藏

几千年来,令俗世男女神魂颠倒的美玉珠饰。

清代手串项饰 辽宁博物馆藏

几千年来,令俗世男女神魂颠倒的美玉珠饰。

晚晴 琥珀青金石十八子手串 香港佳士得

几千年来,令俗世男女神魂颠倒的美玉珠饰。

良渚玉珠绿松石串饰 上海博物馆藏

几千年来,令俗世男女神魂颠倒的美玉珠饰。

战国玉珠串饰 杭州良渚博物院藏

几千年来,令俗世男女神魂颠倒的美玉珠饰。

良渚玉管珠 佛利尔艺术博物馆藏

几千年来,令俗世男女神魂颠倒的美玉珠饰。

良渚鱼形珮绿松石玉珠项饰 作斋美学馆藏

几千年来,令俗世男女神魂颠倒的美玉珠饰。

良渚玛瑙绿松石手串 作斋美学馆藏

几千年来,令俗世男女神魂颠倒的美玉珠饰。

良渚玛瑙玉珠手串 作斋美学馆藏

几千年来,令俗世男女神魂颠倒的美玉珠饰。

良渚玉珠手串 作斋美学馆藏

几千年来,令俗世男女神魂颠倒的美玉珠饰。

良渚文化期:玉珠、玛瑙管珠、玉纺轮、琮形勒子 作斋美学馆藏

几千年来,各种美玉珠饰从未离开人们的生活,装饰也好,盘玩也罢,收藏的都是一份心头所好。持一串古玉珠饰,感受岁月之美。奔忙于喧嚣尘世,需有一物,如亲似友,疲惫生活之余能得其慰藉。盘串事小,人生快意为大,除了眼前的柴米油盐,还有古往今来的近水远山。

作斋美学馆 柴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