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合肥人
有啥“口头禅”吗?

……
相信很多人会津津乐道!
但如果说到2021年
新出现的“口头禅”热词,
非他莫属!
那就是——“科里科气”!
“科里科气”被大众关注最近的一次“高光时刻”,是在2021年6月12日央视《对话》栏目播出的关于合肥科技和产业快速发展的访谈节目。节目一开始,合肥市委书记回答主持人关于合肥城市气质的提问时,用了这个特别的词语“科里科气”,用来表述合肥这座科技名城极其重视科技创新,并埋头苦干、执着钻研的城市精神。这也是合肥官方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使用这个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合肥市委书记接受央视采访时说:“中国科大学生写了一首歌,讲中文系的学生‘文里文气’,学外语的叫‘洋里洋气’,学历史的叫‘古里古气’,他们说合肥是‘科里科气’,因为科技创新现在是合肥最大的标识、动能和潜力。”
“科里科气,创新天地”、“科里科气,养人之地”、“气质独特,科里科气”……许多合肥人注意到,词语“科里科气”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虽然之前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更不知啥意思,但这并不妨碍它近期频繁出现在官方媒体和公众视野里。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词”,算不得高大上,甚至听起来有点奇奇怪怪,可这个词在合肥就这么火了!与近期“窜热”的省内“芜湖,起飞!”“蚌埠住了!”等不同,“科里科气”除了风趣幽默之外,还自带气质:我们窥斑见豹,从中能感受到合肥的城市精神特质。
词语新解
旧词“翻新”而来
更是网言网语活用
“科里科气”,其实是一个网络热词,是模仿和套用网络流行的“厅里厅气”、“局里局气”而来的。据“搜狗百科”描述,“厅里厅气”指一个人的形象很像厅长级别的公务员。
其实最早出现的是“局里局气”,因国家干部职级除了局长,还有厅长、科长等等。在抖音等网络平台里常见的相关句式是,“这辈子与厅里厅气、局里局气无缘了,那就科里科气、一身正气吧”,一股浓浓的亲和力和自嘲感扑面而来。而“‘科里科气’的合肥”里的“科”是“科学技术”的“科”。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流行热词“科里科气”为其在某些人群中的语感形成,可能已贡献一定的基础“流量”。
寻根问源
民间官方共创“名人效应”
众所周知,合肥有一个人们熟知的城市宣传口号是“两个胖胖欢迎你”。相比之下,用类似“科里科气,创新天地”这样的表达形式来宣传合肥科技创新的动能足、潜力大,语义简洁而又切合实际,高度概括合肥的特色和亮点,体现城市发展的精气神,社会认可度很高。安徽省教育厅语言文字信息管理部门和合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专业人士接受采访时,不约而同地为“科里科气”打“call”。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宣传部门证实平时学生们有这种说法,用来指那些只钻研学习,不太顾及其他的“可爱”学生。国际知名大学的“高材生们”群体使用,叠加省会城市市委书记大力宣传推介,产生“名人效应”,以致大家广泛使用。
学界访谈
“科里科气”究竟创新在何处?
顺应创新变化,突破传统仿造新词
现代汉语中有一些格式,可以快速“复制”出很多类似的结构,“科里科气”就是个新造的“A里A气”构式词语,突破了该格式中A的语义要求。从语义上看,其中的A为形容词性的词或语素。如:“小里小气、娇里娇气、土里土气、俗里俗气”等,其中的A绝大多数是形容词性的。也会出现极少数名词性的,不过那些名词性的成分就会含有形容词性的某种程度量级,如“匪里匪气、猴里猴气”等。“科里科气”里的“科”是一个名词性语素,并且不含有某种程度量级,当然说话人可以主观注入某种量级。从语义或者从语感上看,“A里A气”往往带有贬义,而“科里科气”出现的语境是中性或褒义语境,这或许是追求幽默、新异的效果吧。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崔达送观点:使用“科里科气”口语色彩浓厚,用来形容城市气质和城市精神风貌以求幽默效果,或许会流行,要经过时间检验。
为什么说“科里科气”适合合肥传播?
主动接地气,“深度自信”助推扩散
“A里A气 ”构式里如临时填入一些语素而形成新用法,并不含有强烈的贬斥,而是带有调侃意味,用“科里科气”形容科学技术人员时,可以把其经常被人调侃的一些气质加进去,如“没有生活情趣”、“不讲究穿着打扮”、“说话直来直去”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无疑就是“科里科气”的最佳代表。借用“科里科气”来形容合肥城市形象和气质时,也不是一本正经的,而是亲切随和的。我们从中解读出“合肥没啥特色,就是重视科学”、“合肥没啥文化,就是富有创新精神”、“合肥没啥大企业,就是科技创新企业多”等的意思,这是带有深刻自信的自嘲心理。人们似乎从这里读出网络上流行的“凡尔赛”语言风格,读出合肥对未来的科技事业大发展的乐观主义精神。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观点:官方使用网民习以为常的自嘲策略和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助推创造了一个新的流行语,这无疑是一种接地气的传播佳作,值得肯定和倡导。
如何更好提升“科里科气”知名度?
具流行潜质,生命力待实践检验
说到合肥的城市精神表述新词“科里科气”,不禁让人联想到山西省的“晋善晋美”、常熟市的“常来常熟”以及乐山市的“乐山乐水乐在其中”等,都用叠字,上口且易记。相比之下,“科里科气”的“科”字目前无法单独使用,仍是作为一个语素或词素存在,须存在于“A里A气”这种固定构式中才方便传播,而且需要结合央视采访合肥市委书记时的上下语境才更好理解,所以流行起来还有不确定性,但我看好他的传播效果。
安徽大学文学院博士彭家法观点:“科里科气”已经具备主客观基础和更广泛流行的潜质,能不能获得更多的人接受认可、能不能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取决于城市科技发展进程和大众使用情况,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科里科气”是合肥
最宝贵的遗传基因
“科里科气”是一个新词,一个为合肥这座城市“量身打造”的词汇,比较符合合肥的气质,也比较能够突出合肥的特点。
要感谢1969的那个冬天,科大选择了合肥,合肥也选择了科大,由此开始,合肥向着科技名城、科技创新的方向一路狂奔!
自1970年代中后期,合肥科技资源进入快速聚集阶段。随着国家科研机构外迁和调整,合肥抓住机遇引入一大批国内著名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这个基础上,合肥渐成我国大科学装置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一切都风起云涌,风驰电掣,让人目不暇接。
进入合肥这座城市,能够强烈地感受到它无处不在的创新气息和创新气质,而这正是由科学与科技的基因散发出来的。科技创新是大变局的“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科里科气”可以说是合肥最为宝贵、最具优势的遗传基因。
“科里科气”独特气质的合肥
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合肥集聚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大科学装置),有一大批科学家;把新兴产业的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和着力点,有为政府跟有效市场有机结合——合肥正在变得越来越“科里科气”。
面向未来,一座创新策源强劲、成果转化高效、生活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的科学新城,正在拔地而起。
从零起步的合肥科技事业,在历经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事业萌芽阶段和科技资源聚集阶段后,逐渐拉开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序幕。
“科里科气”独特气质的合肥,正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在创新与激情的奋进中昂首阔步。
家园万顷淝水畔。
正秋妍,酿花天。
合肥,合,则肥——
万物共生,万物繁盛。
一个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投资洼地,一个较真科学、崇尚钻研的科教基地,正越来越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高地和百姓生活福地。“七城”在路,使命在肩!基因传承,精神赓续!具有“科里科气”独特气质的合肥正向着我们昂首阔步走来。
文字 | 王蓉
编发 | 吴弘 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