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浅谈中国足球

昨天凌晨1时,世预赛12强赛B组第4轮,中国对沙特队,比分2:3,很遗憾的以一球之差告负,上半场沙特纳杰连进两球,武磊错失单刀,下半时替补登场归化球员洛国富世界波破门,72分钟阿尔比拉坎为沙特扩大比分,86分钟吴曦打进一球,为中国队追回一分,最终比分为:2:3,中国队告负。

浅谈中国足球

洛国富世界波破门

浅谈中国足球

吴曦破门

看完整场比赛,上半场中国队几乎没有几次有威胁射门,上半场武磊单刀机会最好,张玉宁补射也没有进,下半场归化球员上场一下就盘活了整支球队,两个进球都是和归化球员有关系;我记得以前看甲A时候觉得甲A水平不高,其实现在看来甲A出来的国家队球员水平比现在这批球员水准高太多,那个时候打越南这些球队,差不多比分都是5:0以上,根本没有现在这样赢了越南一个球,别人还不服气。09年左右我看了一场在成都打的老甲A比赛,40多岁高仲勋盘带技术基本上可以秒杀大部分中超球员,那个时代球员巴西风格球员代表张效瑞,定位球技术给人感觉就是位置稍微好一点,威胁很大,盘带技术完全巴西化。其他如李金羽,李玮峰,李铁,孙继海等等大把球员都有自己鲜明风格,后面的球员开始踢不过别人,还和球迷对骂,你行你上开始,完全就是以烂为烂了,后面就是越踢越差,估计以后和印度队比赛都会有悬念。

浅谈中国足球

高仲勋

作为中国队球迷,球队有低谷期还是要支持他,我相信以中国踢球人口基数加上科学的发展观念再次进入世界杯赛场只是时间问题。

球员不是选出来的,而是赛出来的。足球运动的开展,需要从青少到成年级别,拥有丰富、频繁、定期的赛事。举办赛事最大的消耗就是交通,如果地理距离太远,无论是青少级别还是成年级别的非顶级联赛(例如中甲中乙这些级别),都无法承受频繁比赛造成的交通消耗,一是金钱,二是体能和时间。参赛都不方便,还有多少人愿意组队、成立俱乐部?

像英格兰,意大利这样足球发达的地方,交通便利是开展赛事的一个重要基础,德比大战往往是真正的邻里之争,彼此相距只有几十英里甚至十几英里。成年队的大多数比赛,都是可以在比赛当天晚上坐大巴回家的,而青少级别的赛事,大多数时候是在最多一两个小时的车程范围内。意大利的国土面积并不特别大,但是半岛很长,所以到了意丙这个级别也实行分区比赛,否则交通消耗对于大多数球队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

巴西足球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在于,尽管巴西足协多次试图成立全国联赛,但直到21世纪才终于把“巴甲”建立和固定下来,几乎是耗费了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但全国联赛不容易建立,恰恰是因为巴西沿海各州的足球发展太好了。巴西很多州的面积和人口都堪比大大小小的欧洲国家,州联赛在很长时间内就是巴西足球文化的最佳代表。他们从事实上保证了巴西各地拥有非常密集的赛事,拥有数量众多的俱乐部,因此支撑起巴西庞大的足球人口。所以这里倒是冒出来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巴甲巴乙已经固定和生根的今天,州联赛(锦标赛)生存空间受到压缩,会不会动摇巴西足球的基础?

再看中国,别说江苏、浙江这样的大省,就算是一个直辖市也拥有可以和一个欧洲国家相比的人口和经济体量,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足球的发展一直是着眼于全国。中国足球一直给人的印象是职业队数量很少,中超也只有16队,更没有英国那样的四级职业联赛,这到底是因为投资足球的人太少,还是成立足球俱乐部的操作难度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