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談中國足球

昨天淩晨1時,世預賽12強賽B組第4輪,中國對沙特隊,比分2:3,很遺憾的以一球之差告負,上半場沙特納傑連進兩球,武磊錯失單刀,下半時替補登場歸化球員洛國富世界波破門,72分鐘阿爾比拉坎為沙特擴大比分,86分鐘吳曦打進一球,為中國隊追回一分,最終比分為:2:3,中國隊告負。

淺談中國足球

洛國富世界波破門

淺談中國足球

吳曦破門

看完整場比賽,上半場中國隊幾乎沒有幾次有威脅射門,上半場武磊單刀機會最好,張玉甯補射也沒有進,下半場歸化球員上場一下就盤活了整支球隊,兩個進球都是和歸化球員有關系;我記得以前看甲A時候覺得甲A水準不高,其實作在看來甲A出來的國家隊球員水準比現在這批球員水準高太多,那個時候打越南這些球隊,差不多比分都是5:0以上,根本沒有現在這樣赢了越南一個球,别人還不服氣。09年左右我看了一場在成都打的老甲A比賽,40多歲高仲勳盤帶技術基本上可以秒殺大部分中超球員,那個時代球員巴西風格球員代表張效瑞,定位球技術給人感覺就是位置稍微好一點,威脅很大,盤帶技術完全巴西化。其他如李金羽,李玮峰,李鐵,孫繼海等等大把球員都有自己鮮明風格,後面的球員開始踢不過别人,還和球迷對罵,你行你上開始,完全就是以爛為爛了,後面就是越踢越差,估計以後和印度隊比賽都會有懸念。

淺談中國足球

高仲勳

作為中國隊球迷,球隊有低谷期還是要支援他,我相信以中國踢球人口基數加上科學的發展觀念再次進入世界杯賽場隻是時間問題。

球員不是選出來的,而是賽出來的。足球運動的開展,需要從青少到成年級别,擁有豐富、頻繁、定期的賽事。舉辦賽事最大的消耗就是交通,如果地理距離太遠,無論是青少級别還是成年級别的非頂級聯賽(例如中甲中乙這些級别),都無法承受頻繁比賽造成的交通消耗,一是金錢,二是體能和時間。參賽都不友善,還有多少人願意組隊、成立俱樂部?

像英格蘭,意大利這樣足球發達的地方,交通便利是開展賽事的一個重要基礎,德比大戰往往是真正的鄰裡之争,彼此相距隻有幾十英裡甚至十幾英裡。成年隊的大多數比賽,都是可以在比賽當天晚上坐大巴回家的,而青少級别的賽事,大多數時候是在最多一兩個小時的車程範圍内。意大利的國土面積并不特别大,但是半島很長,是以到了意丙這個級别也實行分區比賽,否則交通消耗對于大多數球隊來說都是無法承受的。

巴西足球非常有意思的一點在于,盡管巴西足協多次試圖成立全國聯賽,但直到21世紀才終于把“巴甲”建立和固定下來,幾乎是耗費了近半個世紀的努力。但全國聯賽不容易建立,恰恰是因為巴西沿海各州的足球發展太好了。巴西很多州的面積和人口都堪比大大小小的歐洲國家,州聯賽在很長時間内就是巴西足球文化的最佳代表。他們從事實上保證了巴西各地擁有非常密集的賽事,擁有數量衆多的俱樂部,是以支撐起巴西龐大的足球人口。是以這裡倒是冒出來一個有趣的問題:在巴甲巴乙已經固定和生根的今天,州聯賽(錦标賽)生存空間受到壓縮,會不會動搖巴西足球的基礎?

再看中國,别說江蘇、浙江這樣的大省,就算是一個直轄市也擁有可以和一個歐洲國家相比的人口和經濟體量,但是到目前為止,中國足球的發展一直是着眼于全國。中國足球一直給人的印象是職業隊數量很少,中超也隻有16隊,更沒有英國那樣的四級職業聯賽,這到底是因為投資足球的人太少,還是成立足球俱樂部的操作難度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