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倌
1932年9月2日,苏区中央局后方的领导人任弼时、邓发、项英、顾作霖致电朱德、毛主席、周恩来等,电文肯定了红1方面军在宜乐战役及龙骨渡乘胜追击国民党军时行动迅速秘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一、第四次反“围剿”前,苏区中央局后方领导人任弼时等在宁都的小源召开会议</h1>
10月3日,苏区中央局后方领导人任弼时等来到宁都的小源,在此召开会议——“宁都会议”。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当时如何争论的,没有留下记录,仅就《苏区中央局宁都会议简报》上记载,说会议上的争论是“开展了中央局从未有过的反倾向的斗争”。
在苏区中央局于宁都召开会议期间,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也于10月6日召开了常委会,讨论了苏区中央局的问题。
10月26日,中共临时中央正式决定,由周恩来兼任红1方面军总政治委员。

宁都会议后,红军各部队也分别召开干部会议,传达会议精神,批判右倾思想和倾向。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二、第四次反“围剿”中,彭德怀接到命令——发起建黎泰战役,敌军退去</h1>
这时,国民党“围剿”中央苏区的各路人马正在集结,在中央苏区的北面、西面已经集结了20个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已剑出鞘、弓上弦。
鉴于敌情,朱德、周恩来等决定利用国民党军各路人马还没有准备就绪的时机,主动出击到苏区东面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建宁、黎川、泰宁、邵武等地区,迅速破此处之敌,打通同赣东北红军的联系。
遂命令红3军团为左纵队,任务是消灭黎川之敌,取道千善、康都、西城桥、横村向黎川前进。并要求“左纵队10月16日在石咀,17日在西城桥,18日、19日在黎川”。
彭德怀、滕代远接到命令后,即于10月16日率红3军团组成的左纵队向黎川前进,经千善、康都、西城桥于10月18日攻占黎川,歼许克祥24师一个团。这时,陶峙岳第8师的两个旅及李云杰第23师一个旅于10月20日攻击龙安、钟贤,威逼黎川。
许克祥的第24师也由南城向黎川正面攻击。彭德怀、滕代远决计诱歼许克祥人马,遂下令红3军团人马撤出黎川。10月23日,许克祥率24师侵占了黎川。
国民党军陶峙岳第8师和李云杰第23师主力在红3军团撤出黎川后,即向黎川南部之团村、横村、康都地区“进剿”,威胁建宁。11月24日,陶、李两部军又进至南丰东南部的宜古坳、大洋源地区,进占之后,且不与红军接触。
彭德怀、滕代远奉命指挥红3军团和红1军团的周昆、罗瑞卿的第4军为右翼队,分由梅源、圩上好向石沟好方向攻击,并截击石沟圩以东退逃南丰之敌,同时做好打援的准备。
11月1日晨6时,彭德怀下令各部开始攻击前进。首先右翼队的红3军团的第5军第1师进至乾昌桥附近,军长邓萍下令第1师向沧浪东北高地之国民党军发起攻击。
双方激战三小时,敌军不支退到沧浪以西云下山主阵地,凭借地形和工事继续顽抗。激战至下午3时,彭德怀指挥右翼部队从东北、东南两个方面攻击敌军,红军右翼部队密切配合将其击溃,敌军向石沟抒退去。
第二天,彭德怀又令人马向石沟灯之敌军发起攻击,几经攻打,未能攻克,遂主动撤出战斗,转而东进。11月3日,再克黎川,黎川和石沟好之敌军也随即退往南城和南丰,建(宁)、黎(川)、泰(宁)战役即告结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三、第四次反“围剿”中,彭德怀接到命令——发起金溪、资溪战役,敌军欲重占</h1>
建黎泰战役后,朱德、周恩来的意见与任弼时意见相左,经一番商议后决定依照“先发制人”的战略方针,发起金溪、资溪战役。
11月15日,彭德怀接到朱德、周恩来签发的命令,要求红3军团尾随红1军团行进,为方面军的总预备队,并派小部兵力接替红1方面军警戒硝石、南城,同时指示红3军团归林彪、聂荣臻指挥。
11月16日,红3军团尾红1军团分别由黎川、邵武、光泽地区出发北进。11月17日,彭德怀指挥红3军团到达陈坊、岭村之线,并对南城方面实施严密侦察。
红军占领资溪、金溪后,引起了国民党军的极大恐慌,何应钦认为金溪、资溪丢失,贵溪至南城的交通被截断,至关全局,遂下令重占金溪、资溪,恢复南城、南丰间的交通。
11月20日,许师的四个团进至南城城东北方之礼西赵之古塘,彭德怀指挥红3军团和红1军团的红3军截击许师。时彭德怀下令红3军团全部攻击礼西赵许师之右侧背,并以特务团阻止南城援敌,堵截从礼西赵溃败之敌,红3军由北向南协同攻击。
经过激战,歼许克祥部一个团。22日,增援之李云杰第23师两个团进抵渭水桥,南城之敌一个团也赶来增援。彭德怀指挥人马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对敌发起猛烈攻击,双方激战至15时,敌被击溃。许克祥带人马逃回南城,李云杰带人马逃至南城东北之万年桥。
12月14日,彭德怀奉命率红3军团进至盐田市附近集结,协同红1军团进攻邵武。时邵武城中有国民党军11个团的兵力,坚守不出。
彭德怀考虑邵武城坚兵多,红军攻打不利,遂向朱德、周恩来建议,派部队佯攻及侦察,以引敌出击,再打出击之敌,或引动西南及新丰之国民党军东进,再以坚决迅速动作消灭之,打击陈诚和吴奇伟阻止红军恢复黎川。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同意了彭德怀的意见。
第二天,红1方面军攻打邵武战斗一打响,前卫部队攻占了邵武城外阵地后,但敌军固守城内工事不出,鉴于此,红1方面军总部决定回黎川迎击西来之敌。于是,彭德怀率红3军团为右纵队取道古山、上关、中站向黎川前进,于12月17日到达极高、中站、严田一带,在这一带筹款和做群众工作。
这时,国民党军周浑元第5师的周士达第13旅进至黄狮渡地区。由于该敌位置突出且兵力较弱,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决心消灭周旅。遂以红3军团和红22军、红31师为右翼队第1梯队,担任消灭黄狮渡地区之敌的任务,统由彭德怀、滕代远指挥。
这时,正值1933年元旦,全军在黎川城举行了北上誓师大会,经过誓师,士气振奋。
彭德怀决定以主力攻击周旅较弱之两侧背,以少数兵力牵制周旅之正面,并以大预备队控制正面。各部队很快逐次展开,发起了攻击。
到11时,红5军第3师占领了临坊以北高地。红1师第1团占领了临坊西北高地,遂以一部佯攻,余为预备队集结于临坊。龚楚、张纯清指挥红7军攻击筱佳亭北端国民党军阵地,罗炳辉、蔡树藩指挥红22军,与左面的红1师实施联系。红3军团司令部在临坊西北端高地指挥。
双方战斗到14时,于敌左翼侧迂的红3师以两个团向黄狮渡攻击,红2师亦以两个团向庙山攻击。红3师与敌激战至16时,夺取了敌人大阵地,逼近敌前沿支撑点,激战至黄昏,虽冲击多次未能攻入支撑点内。
尔后,在红22军和红7军协同下,攻占了敌左侧全部阵地。时红1军团的右翼部队第2梯队,亦夺取了敌制高点。红军两翼攻击发起后,彭德怀又将红1师之第2团投人战斗,该团由王村徒涉攻击庙山敌阵地,另以一部夺取临坊北端之碉堡。
与敌激战至18时后,因雨夜天黑路滑,运动困难,彭德怀遂令各路攻击部队停止进攻,拂晓后再战,并请求总部派炮兵营予以支援。
1月5日被红军包围之周旅第25团,于凌晨由王村突围,向南城方向溃逃。由于红1师第2团警戒疏忽,未能及时堵截追击,彭德怀得知后,乃派主力向渭水桥方向追歼。
7时30分,红3军团对黄狮渡之残敌发起总攻击,将其全部歼灭。俘敌军官17名,士兵1126名,缴步枪1022支,机枪12挺,手花机关5支,手枪28支,炮2门。是役,俘敌1500余人,缴枪1500余支及大量军用物资。同日,红31师击溃敌人一部,再占金溪。
周士达旅被歼后,红军又乘胜恢复了金溪城,逼近贵溪、东乡、浒湾、南城,威胁抚州、南昌。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8">四、第四次反“围剿”中,彭德怀接到命令——发起浒湾战役,残敌退去</h1>
面对敌情,朱德、周恩来下达了攻击敌军的命令,命令要求彭德怀率红3军团为左纵队,向浒湾之国民党军发动进攻。
1月8日凌晨,彭德怀率红3军团由左坊营、候坊一带出发,向荷树铺方向攻击前进。时林彪、聂荣臻(此役红3军团归属林、聂指挥)命令红3军团取道蔡家岭、郑家,向陈上胡家攻击,并由南向北进攻荷树铺之敌。
彭德怀接命令后,遂以红3军团第1, 2两师展开于陈上胡家正面,向枫山埠敌之右侧后攻击,红3师和红7军占领了马鞍山附近。10时,红2师到达陈上胡家南端,立即向当面之敌14师40旅的一个团的阵地攻击,11时占领陈上胡家,敌大部被歼。
敌40旅又以一个团向邓国清、彭雪枫的第2师左翼反冲击,彭绍辉率第1师当即向其右侧背突击,红3军向敌左侧背突击。敌向唐家埠溃退,其第40旅旅长夏楚中被击伤。战斗至下午2时,吴奇伟第90师270旅主力两个团由浒湾向塘家埠增援,向红3军左翼侧反冲击,双方在公路两侧展开激烈战斗。
激战两小时,吴部沿马路向浒湾狼狈溃逃,死伤狼藉。尔后,彭德怀令红3军团第1, 2师,红1军团第3军进至彭家渡附近,第4军及第31师进至浒湾。残敌退往抚州,浒湾战斗遂告结束。
1月27日,蒋介石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身份,由南京前往江西,督饬“剿共”战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2">五、第四次反“围剿”中,彭德怀接到命令——发起南丰战斗,敌军退去</h1>
当红1方面军取得了浒湾战斗胜利后,在下一步如何行动上,在前方的朱德、周恩来、王稼祥与后方的苏区中央局成员之间又产生了意见分歧,苏区中央局坚持要红军攻打南丰。
2月9日,周恩来、朱德率红1方面军经黎川向南丰进发。时以董振堂的红5军团和罗炳辉的红22军为右纵队,彭德怀的红3军团为中央纵队,林彪、聂荣臻的红1军团为左纵队。
彭德怀遂率红3军团进至枫林灯及其以西地区,于此集结待命,并向南丰侦察。
攻打南丰的战斗于2月12日黄昏打响,红3军团为主攻,彭德怀指挥红3军团,向城西郊之守军45团发起攻击。时天降大雨,红军指战员冒雨奋战。
经过一夜激战,夺得大小碉堡九个,歼国民党军约一个营,然城外仍有20多个碉堡因极为险要,红军虽反复攻打敌仍顽强扼守。红军其他各部队虽经激烈奋战,也均未突破国民党守军之主阵地。
陈诚深知南丰地势险要,其急忙集中兵力,准备将红军主力围歼于南丰城下。
周恩来、朱德看清了陈诚的这步棋,遂毅然决策,使红军对南丰由强攻转为佯攻,待机消灭增援之敌。
于是,彭德怀奉命率红3军团由南丰西北南移洛口,令红11军伪装主力由新丰街东渡抚河向黎川地区开进,陈诚果然上套,其误认为红军主力开到了黎川方面,令其各部寻找红军主力作战。
周恩来、朱德在东韶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会议经过分析,一致认为陈诚的李明第52师、陈时骥第59师正沿山路向黄陂行进,完全暴露于红军面前,正是消灭这两个师的好时机,遂决定歼击孤军深入的李明第52师和陈时骥的第59师。
当下,周恩来、朱德命令彭德怀率第3军团为左翼,隐蔽集结于金竹、大圩地区,待李明第52师进入蛟湖、桥头一线时,与红1军团突然对敌行军纵队发起攻击,歼灭该敌。
彭德怀接命令后,即率红3军团尾红5军团运动前进,因前方行军堵塞,雨天道路泥滑,行军疲劳,开进速度缓慢。午夜,红3军团人马全部到达上下亮溪、肖田之线,各部队立即封锁消息,侦察敌情,进行政治动员及各项临战准备。
2月27日凌晨6时,红3军团的第7军由上亮溪出发,第2师尾第7军向上庄、安磋之线行进,第3师向宋坊、桥头、安搓一线之敌行进,第1师为预备队进至白竹、朱坊之线待命。敌军陈、李两师对隐蔽于行军道路南侧高地之红军主力毫无察觉。
2月27日,敌军李明第52师和陈时骥的第59师继续东进。时细雨蒙蒙,云遮雾障,10米以外人影难辨。上午9时,第52师首先抵交湖红3军团的伏击圈。蛟湖位于山间之坳部,东下八里,西下五里才能到山脚,南北两侧均为高山。时浓雾笼罩,视线不清。红军主力隐蔽于此,第52师骑马坐轿的长官仍大摇大摆地行进。
当日13时,当李明率其第52师前卫155旅行至桥头附近,即遭红3军团和红1军团部队的拦腰切断。激战中,李明受重伤被俘,不久死去。其人马被全歼。
当李明的52师遭到红军聚歼时,陈时骥率第59师于同日向霍源、黄陂前进,与红军右翼纵队的红5军团展开激战,陈诚急令罗卓英率第1纵队由宜黄南下相援。29日上午8时,红军右翼部队向国民党军全线发起攻击。
双方激战之际,彭德怀率红3军团赶到,红1军团主力也随即赶到,陈师全线崩溃,其人马大部被歼在罗嶂东麓山谷中,陈时骥被活捉,第175旅旅长杨德良重伤后不久死去。陈被活捉后解往瑞金,红军长征后,其下落不明。
作者简介:史倌,高校历史老师,历史研究员。长期耕耘于党史、军史、战争史。欢迎广大历史爱好者交流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