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电影人必知 │ 电影景别的构图法则

电影中的任何画面都与正在放映的影片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进入画面的内容,从它的位置到拍摄的角度,所有的东西都是有意义的。画面构图可以表达意念,也有一定的规律。配合电影故事情节来选择合适的构图,表现一定的背景内容,是电影人形成自己视听风格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今天为大家列举一下中景、中全景、全景、大远景、大特写镜头、特写镜头、中特写镜头的构图应用和一般规律。

01PART、中景镜头

中景镜头常见拍摄的是从腰部以上一个或多个人物,同时还包含部分周围环境。中景镜头是说明性镜头,起场景建置的作用,在发生戏剧变化之前,介绍了环境、人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等。双人镜头、多人镜头及过肩镜头多采用中景。

电影人必知 │ 电影景别的构图法则

举例——《赤裸裸》

1、男主人公处于画面焦点的位置,比行人稍微靠上一些。如此一来,尽管前景有行人走过,但观众还是比较容易看清男主人公的面部表情。中景镜头可以展示人物的肢体语言和周围环境,还可以通过角色的面部表情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当画面中角色的表情清晰可见时尤为明显。本图就是如此。

2、男主人公的位置遵循三分构图法来安排,画面中有合适的头部空间。为了凸显主角,周围的视觉元素专门进行了安排,避免干扰观众看清男主人公对前方行人的反应。

3、左右穿梭的行人不但延伸了画面的空间感,同时还给构图增添了层次。而行人的走动,与位于焦点位置上静静不动的男主人公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使得主体更加突出,从而引导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

电影人必知 │ 电影景别的构图法则

4、利用浅景深模糊了前景,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主人公身上。使用大光圈的远摄镜头可以实现这种效果。远摄镜头的使用还可以把摄影机置于离角色较远的地方,拍摄时就不担心行人磕碰了。

5、画面在z轴上有压缩,因此拍摄时使用的是远摄镜头。由于是在室外,所以摄影机可能摆在与主体相对较远的地方,以获得如此窄小的视野。

02 PART、中全景镜头

中全景镜头有一个或多个人物,大概从膝盖位置入画。常用在多人镜头、双人镜头或标志性镜头上。中全景镜头可以同时展示肢体语言、部分面部表情及其周围环境。

通过不同的构图设计,中全景还能建立起戏剧性的人物关系。中全景的镜头需要在银幕上停留的时间长一些以便观众看清这些关系。

电影人必知 │ 电影景别的构图法则

举例——《一九八四》

1、这张海报被精心摆放在场景中,海报上“大佬”的眼睛似乎穿透了一切,正死死盯着位于画面中间的男主角。以此暗示,在那个国度里,国民始终受到政府的监视。

2、对于这样景别的镜头来说,这里给头顶的空间太大了。但对于该画面情景,这么大的空间正好说明人物受到了打压,并屈服于身后海报上一直盯着他的“大佬”。

3、将电视屏幕包含在内对本画面的叙事极其重要。电视上男主人公正在供认其莫须有的罪行,而他本人就麻木地坐在前面,说明影片中展示的那些罪行不是事实,都是政府在对国民进行逼供和洗脑后一手策划的。

电影人必知 │ 电影景别的构图法则

4、前景中加入的这根柱子延伸了画面空间,增加了画面层次感。与背景上的那根柱子对比,形成了很好的纵深线索。

5、尽管这把椅子只露出了一小部分,但其功能就像一个引导器,不但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还将观众的视线引导到画面的中间。

6、拍摄时,摄影机与人物的距离、焦距及最深等都经过精心设计,使得该画面所需要的所有元素包含在画框之中,而且足够清晰,能被观众所识别。

03 PART、全景镜头

全景镜头包括人物的全身以及大面积的背景环境。这种镜头关注点在人物的全身及其所传达的内容上,常被当做建置镜头用在某场戏的开头,以介绍地点,或放在结尾强调情感的变化或人物的变化。多人镜头适合用全景拍摄以展示人物之间的戏剧张力。全景镜头需要停留在荧幕上的时间长一些。

电影人必知 │ 电影景别的构图法则

举例——《骇客帝国2:重装上阵》

1、布光时,两位角色都加了逆光,使人物得以凸显。实践中这是常用的技巧,可以将观众的注意力投向画面中最重要的地方,那通常是画面里的人物。

2、在这种景别中,人物头顶的空间是合适的。在收紧景别时,人物头顶的空间应该随之而减小。另外,头顶的空间其实也可以有目的地扩大或压缩,从而给人物添加叙事点。

3、画面中的人物并没有根据三分构图法来站位,而是更靠近画面的两侧,人物背后没留下多少地方了,两人之间的空间被强化。这是很不寻常的设计。这样的摆位意味着两人只能移向对方,预示着两人的搏斗一触即发。

电影人必知 │ 电影景别的构图法则

4、这个画面的构图只有两层:角色所在的前景和背景,没有其他层次,这使画面看上去有点平,视觉上限定人物只能沿着画面水平轴移动——冲向对方并与之搏斗。封闭式构图的运用也进一步强调人物没有其他银幕外空间可以选择。

5、背景的照度比前景的人物略微暗一两个F值,于是人物就成了画面的焦点,保证观众的注意力肯定集中到人物身上。不管拍摄是在室内还是室外、白天还是晚上,这都是经常使用的照明策略。

6、画面中两人的大小相当,意味着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搏斗。这是希氏构图法典型的应用。而两人在画面中的位置也形成了均衡的构图,进一步强调两人实力相当。为这场戏增添了紧张度和悬疑感。

04 PART、大远景镜头

大远景镜头强调的是环境的广大。一般作为置建镜头,展现环境本身,大远景镜头还适合展示人群的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于宏大的战争场面。在设计大远景画面时,三分构图法、均衡/非均衡构图法及希氏构图法等方法十分有用。

电影人必知 │ 电影景别的构图法则

举例——《我是传奇》

1、从靠近画框边缘的这些建筑物可以看出,广角镜头的使用使得画面有所变形,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有扭曲。另外还夸大了画面的纵深距离,展示了路上空无一人的情景。

2、地平线位于画面偏下三分之一的地方,这是三分构图常规的构图安排。这一区域也是画面的主焦点所在位置。我们注意到建筑物的延长线正好将视线自然地引导到此处,进一步强调了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道如今却空空荡荡。

3、人物没有安排在中心位置,他正走向画面三分构图的一个兴趣点,即博物馆的入口,那是画面右下角的兴趣点。

电影人必知 │ 电影景别的构图法则

4、前景中的这个路灯为强调画面纵深大小提供了视觉参考(与背景上排列的其他路灯相比较),暗示着超出画框的银幕空间。

5、尽管人物很小,但人物深色的衣物使他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亮的台阶上还是很突出。而且他还是画面中唯一横向活动的元素, 观众很容易在这内容丰富的画面中注意到他。

即便在这样的大远景中,我们还是很容易注意到人物的存在,尤其是在阳光下明亮的台阶上。如果人物位于暗一点的台阶上,或者走在街道的阴影下,我们就不容易注意到他了。

05 PART、大特写镜头

大特写镜头可以通过展示某一细小物体或演员的某一细节,强化视觉传达,体现出该细节对叙事内容存在的重大意义。也可以作为抽象镜头来展现整体的戏剧基调和主题。

由于大特写的目的在于,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物体的某一细节上,所以构图上就要努力地来凸显某一细节。

电影人必知 │ 电影景别的构图法则

举例——《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1、在这么紧凑的景别中,我们可以调整拍摄的灯光。只要整体的光线连续性得到保障,视觉上就是令人信服的。在该画面之前的中景镜头里,灯光的角度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但由于照明质量以及画面整体感觉没有变化,这些差异就不为人所觉察了。

2、这个大特写里只有几包香烟,但都没有完全出现在画面里,因而将空间延伸到了银幕之外。这种套路经常用来增加画面构图的纵深感。

3、设计画面时,这包香烟放在了焦点位置,在形成一条斜线的两包香烟中,观众的眼睛很自然地落在了焦点上。浅焦的使用进一步将该香烟从画面中凸显出来。使用这些构图方法来强调一个看上去不太重要的东西,人们不免会对该物件在影片故事中的作用产生好奇。

电影人必知 │ 电影景别的构图法则

4、浅焦的使用可以将焦点置于画面的重要区域,进一步强化了大特写的强调作用。在这个镜头中,画面焦点选在了两个小细节上:香烟盒上的文字“Deutschland”(德国) ,以及打开的香烟。这包为德国烟民生产的美国香烟是个象征,与影片所隐射的政治问题完全吻合。

5、大特写可以把画面中的所有小细节都展示出来。因此,在构图时-定要避免将观众注意力从主体分散开来的东西。倘若在这个镜头中,我们不把香烟放在一张白纸上,而是换成了一张报纸,那么画面效果将会大大降低。

06 PART、特写

特写最重要的功能和目的就是让观众看清角色细微的动作及情感(特别是面部表情)。因此,在设计这类镜头的构图时,应该把可能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的视觉元素置于画框之外,或者将它们隐藏起来。景深、焦距、照明和构图都要小心设计,以便在观众和角色之间建立紧密的关系。

电影人必知 │ 电影景别的构图法则

举例——《三只猴子》

1、请注意,与画面右侧大面积的空白相比,这一例留出的空间就显得少多了。如此设计直看相关的构图原则,以保证合适的视线空间。

2、为什么要切掉演员脑袋的顶部呢?根据镜头景别的大小,人头部的空间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这个特写镜头中,如果把演员脑袋的上半部展示出来,构图将显得不均匀,没有美感。

3、在特写镜头中,角色的眼睛尤为重要。请注意男主角的眼睛里有闪亮光。如果没有这一点亮光,他的眼睛看上去就是“死的"。倘若不能自然地获得这样的眼神光,我们就需要小心地调整灯光或反光板的位置。

4、多数情况下,尽管三分构图法则很有效,但在选择两面的焦点时也并非都是适用的。图中角色头都被前去了一点,眼睛略微偏上了些(与三分构图法相比),结果显得有点拥挤,构图有点不稳。这个圆点标出了左上角兴趣点确切的位置。

电影人必知 │ 电影景别的构图法则

5、控制背景视觉信息的另一种方法是选择合适的镜头来拍摄,这样可以控制画面的视野。但要注意的是,浅焦镜头会让角色的脸变形,对叙事而言可能是无法接受的。

6、角色的面部应该主导着画面的构图,以便让观众更好地看到演员的表演。任何对此造成干扰的东西都要避免。为此,在拍摄人物特写时都使用标准镜头,或者小一点的远摄镜头,但不会使用广角镜头,以免造成人脸的变形。

7、角色正朝着画面右侧看。这就决定了视线空间的位置,同时根据三分构图法及所使用的画幅比例,角色的位置也决定下来了。请注意在画面中,右侧的空白区域比左侧的要大许多,而角色被恰当地安排在靠近兴趣点的地方(尽管没有完全落在兴趣点上)。

8、通过控制景深获得浅景深的效果,背景通常处于虚焦状态。不用大景深,目的就是要避免背景上的任何内容分散观众对前景主体的注意力。

07 PART、中特写镜头

在中特写镜头里,拍摄到的人物是从肩膀、胸部位置以上到人的头部。中特写景镜头展示了人物的面部表情,让观众看到角色细小的动作和表情,但他的景别比特写的略微大一些,这就将角色的肩膀包括到了人物的肢体语言中。

拍摄这样的镜头时,摄影机离主体距离通常较近,用浅景深模糊背景,让主体在构图中清晰凸显出来。通过选择背景的内容,也可以给中特写镜头增添戏剧的、象征性的、说明性的元素。当与全景、中景和特写镜头组合使用时,中特写镜头可以传达某一场景中有特别意义或重要的内容。

电影人必知 │ 电影景别的构图法则

举例——《香水》

1、乍看上去可能没有觉察到这个中特写镜头略微有点俯拍,但主人公背后的人群说明了这点。如此一来,主角背后广场的地面就成了构图的一部分。倘若以特写取而代之,背景与主体之间如此的关系就无法展示出来。有意思的是,这样的俯拍构图让角色看上去不是儒弱,反而显得更自信、更强大。这说明:不是单个镜头的构图产生意义,而是镜头的上下情境产生意义。

2、在这个中特写镜头中,人物的大小决定了必须要切掉部分顶部内容,以获得合适的头部空间。这样的构图法则与拍摄角度无关——除非有特别的理由。

3、选择摄影机镜头时,必须考虑使用广角镜头把背景上750多名群众演员尽可能拍摄画面,以强调主人公巨大的杀伤力,同时还要注意因此而造成角色面部变形的问题。

电影人必知 │ 电影景别的构图法则

尽管背景上的阳光比较强,但角色的脸上并没有留下什么阴影。极有可能在演员头顶上放了一块蝴蝶布(一大块柔光材料)。在阳光较强的室外拍摄人物的小景别镜头时,经常用到这样的技术手段。

4、这个画面中,人物的位置并没有遵循三分构图法则,而处于画面中间,对称的构图获得了稳固的焦点,以强调此时主人公的杀伤力。将人物置于构图中心,还可以在主角与几分钟前叫嚣着要处死他的群众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

5、这个镜头的叙事点在于,使用浅景深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角色的面部表情上,同时还要保证背景上的人群足够清晰。后者是画面含义的重要组成内容,因而两者必须达到和谐平衡。如果在阳光灿烂的室外拍摄,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光圈来获取如此的景深效果。操作起来不算难。

如果你的志向是当导演

你有正确的导演思维吗

你知道怎么建设导演思维吗

导演进修班

全都告诉你

电影人必知 │ 电影景别的构图法则

北京电影学院培训中心_北京费拉蒙影视艺术培训中心_《导演进修实战班》招生简章_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