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来中美空军交战,那么必然是多军种的协同作战,因为这取决于现代战争的性质。例如,美国海军的战斗机从美国航母上起飞,加入到战争中。那么这其中就存在一个能够奠定战争胜利的因素,即是谁夺取了制空权?

制空权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夺取成功?
制空权这一概念是随着飞机被应用到军事中而诞生的,最早是在1893年由一位英军少校所提出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让制空权第一次登上实战的舞台,如何夺取制空权也成为了两军交战的关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夺取制空权贯穿了战争的全部,制空权的重要性再一次被证实。随着高科技技术和军事武器的多样性的发展,夺取制空权也随之衍生出了不同的方式。
事实上,夺取制空权最早是空军交战中的一个概念,因为那个时候只要歼灭的战斗机足够多,就算是制空权夺取成功。后来,国家军事发展的多样化让制空权有了不一样的概念,即在保证不能让敌军战斗机飞行的同时,保证自己可以飞行。也就是说,不让敌军有进攻的能力,而自己有进攻能力。
对于现代战争来说,制空权一词的内涵又发生了变化。即一方在空中进攻和防御方面占据压倒性的优势,能完成空中作战任务,也能对另一方的火力进行压制和摧毁,并可以将己方的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理论上来说,想要成功夺取制空权需要完成两项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由战斗机、巡航导弹等武器对敌方的机场等航空设施,对敌方地面的后勤阵地进行打击摧毁。
第二项任务是有地空导弹、电子战等武器对敌方的空中战斗机等进行打击。
如果中美开战,我们如何率先夺取制空权?
第一种,直接打掉美军后方的机场或是航母平台,而且这是最快最有效夺取制空权的方式。
如果我们在美军战机还没有起飞之前,就炸毁了美军在亚太地区的空军基地,那么美军就不存在短时间内跟我们进行空中交战。这种效果应该说是最理想的了,但是存在一个抢夺时间、时机的问题。
如果在美军战机起飞之后,我们将其后方基地炸毁,那么这些已经起飞的战斗机就无法保证长时间的空中作战。因为战机过一段时间后,必然要返回机场进行弹药的补充。如果我们击沉美军航母,也将是同样的效果。
所以,这种方式就相当于“擒贼先擒王”,直接断了美军的后路,但是这也就对我们解放军的军事实力有着高水准的要求。
目前来看,中国解放军完全有这种打击能力的。我们有“关岛快递”、“冲绳快递”,还有“东风21d”、“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因此,我们完全能够在我们的家门口发射导弹炸毁美军后方的空军基地和海上航母平台。
不过,这种最有效的方式也存在行不通的情况。假如美军出动的不是一艘航母,而是一个航母编队,那么我们的打击可能只能炸沉其中的一艘航母。
一旦这种情况出现,美军后方基地的抢修能力是很强的,足以利用时间差抵挡我们的一两波“东风快递”。所以,“东风快递”想要起到压制性的打击效果,就要扩充东风快递的数量。
第二种,利用隐身战斗机进行隐身近距离突防。例如,歼20这样的隐身战机在交战中,近距离对美军的大型空中预警机,或是电子干扰机进行打击。
因为美军作战都是呈体系化的,一旦美军失去了这种大型的空中预警和指挥能力,那么美军的体系作战能力就会迅速下降。
第三种,利用地面的防空导弹打掉敌方预警机和电的干扰方式。
1998年,我们的珠海航展上曾经展示了一款叫“ft2000”的反辐射防空导弹。也就是说,这款导弹采用被动雷达导引头,进行远射程的打击雷达辐射飞机,专门对付美军的预警机和电子干扰机。
当时展出之后,就有了一个“预警机杀手”的绰号。如果中美交战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其打掉美军的信息节点,预警机和电子干扰机就毫无还手之力。我们的战机对峙美军的战机,就有了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综上,如果未来爆发战争,制空权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同时,夺取制空权也不仅仅限于战斗机之间“你死我活”的争夺,还有其他各种手段的辅助,包括战场指挥官如何把握时机,如何进行指挥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