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夜光杯 海螺罐头

作者:新民晚报

寻觅那种海螺罐头将近50年,我终于想到应该歇手了。

夜光杯 海螺罐头

今天,我大概要停止对一种海螺罐头将近50年的寻觅了。

上世纪60-70年代,罐头肉食恐怕比餐馆厨师的当堂烹调更有味道,在我度过知青岁月的内蒙古西部大沙漠里更是这样。

1971年,我离开上海,来到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成为建设兵团知青,第一年每月津贴费5元人民币,此后两年,每年的月津贴增加1元。

当时肉食短缺,整日劳作的知青特别想吃肉,连队伙房的肉食却像天上的星星那样稀少,只好动用津贴自己买。但在团部小卖部里,仅有的一种猪肉罐头1.8元,我每月津贴买不了3个。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里有一种上海梅林罐头厂生产的马口铁海螺罐头,5角钱1个。拉开来,里面有两块暗红色的完整海螺肉,做得很酥,嚼起来软硬像鸭胗,但完全是海鲜味道。我每周买一个,既在饥饿感中品尝了山珍海味,还腾出一点余款可供调度。很可惜,一年后这种罐头绝迹了,此后十年我再也没有尝过海螺。

十年之后我已工作在北京,第一次出差就是到山东烟台,走进农贸市场,一眼看到了生鲜海螺。当时非常兴奋,买下一网兜好几斤,带回北京投入沸水,下定决心饱食一顿,以解相思十年之憾!

烹饪完全失败了,煮后的海螺坚韧无比,不是我的牙齿可以对付得了的。那就下餐馆,看看厨师手艺。在京城一圈品尝下来,才知道烹饪海螺是挑战海鲜类厨师的一把利刃。此后几十年我经常寻觅烹饪海螺的餐馆,可惜再也没有能比梅林厂做得酥软和鲜美的。

如今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近日上网发现了梅林罐头厂的货单,可惜已经没有海螺的身影。然而屏幕上终于弹出一个海螺罐头商标,一看是烟台罐头厂的。想想对路,立即发单要下一罐。

烟台的海螺罐头两天就到,立即拉开品尝。满口辣油,罐头里一半是辣椒,做成了辣味生鲜菜品,仿佛是四川来的。令我叫苦的是螺肉坚韧,嚼得满嘴生酸。而在前几天,我在北戴河海滨又曾不甘心地品尝过海螺,依然失败。

寻觅了将近半个世纪,我终于想到应该歇手了。

一切都在变化,从当年的咬肌到牙齿,到味蕾,再从当年的“食境”到现在,已经寻觅50年就不错了。

如今应该做的,倒是记录这段寻觅。与其寻觅那滋味,倒不如坐上火车,重返乌兰布和,到那个洒下了我青春的大沙漠里,在当年耕种的土地上伫立,向远去的青春致敬!(钱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