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战美国伯顿M1917自动步枪,不走寻常路的设计

作者:丹书战史

一战时自动武器表现出很高的作战效率,这促使了各交战国加紧研发更好的自动枪械,例如著名的勃朗宁轻机枪、MP18冲锋枪等,这些武器中有些成为一代经典,有些也陨落在历史中,比如我们今天介绍的美国伯顿M1917自动步枪。

一战美国伯顿M1917自动步枪,不走寻常路的设计

介绍伯顿M1917自动步枪的文章相对较少,一方面是因为这款枪本身年代久远且没有量产装备,另一方面是该枪保留下来的资料不多,甚至于它的测试资料都不见了,目前有一把样枪存放在博物馆中证明它确实存在过。

该枪由温切斯特公司设计师弗兰克.伯顿(Frank·Burton)在1917年设计完成,值得注意的是伯顿并不完全依靠自己研制,在20世纪最初的那几年里还有一位名叫TC Johnson的设计师在温切斯特公司工作,他在那几年时间里陆续开发出几种半自动步枪,这些枪械成为伯顿入职后研究的对象,对自动步枪的出现有很大的启发。

一战美国伯顿M1917自动步枪,不走寻常路的设计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在为数不多介绍这款武器的文章中,有很多都提到它的设计初衷是用来攻击一战时飞艇、防空气球这类目标的,必须承认该枪设计时确实考虑到了这个功能,因为它本来就打算作为航空机枪,使用的也是从.351温切斯特弹修改而来的.345温切斯特弹(8.76毫米口径),它的燃烧弹头可以引燃飞艇、气球内的氢气。

一战美国伯顿M1917自动步枪,不走寻常路的设计

但从枪支本身的结构来看设计师的思路显然不局限于打打飞艇这么单一,因为它还有可快速更换的枪管,枪管有航空枪管和地面作战枪管两种类型,枪管下还有地面部队才用得到的护木,枪口有刺刀座等等。收藏枪支的温切斯特博物馆也没有明确指出它的设计初衷就是用来打击飞艇、气球的。

一战美国伯顿M1917自动步枪,不走寻常路的设计

人们之所以总是强调枪支的反气球作战能力,或许跟1991年一篇名为《伯顿气球破坏者》(《The Burton Balloon Buster》)的文章有关,这篇文章是枪支被存放在博物馆角落几十年里第一篇报道它的内容,作者获得博物馆允许研究该枪,其实作者在文中另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突击步枪”,好像和它的标题有点冲突。

一战美国伯顿M1917自动步枪,不走寻常路的设计

伯顿M1917采用自由枪机原理,拥有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射击模式,整枪结构紧凑显得比较细长,它采用直列木质枪托和手枪式握把,拥有两个扳机,护圈内的扳机负责半自动射击,护圈下方的扳机扣动后为全自动射击,不过这个扳机操作起来有点别扭。

一战美国伯顿M1917自动步枪,不走寻常路的设计

两种枪管都有一半带有散热环,散热环段枪管的下方安装护木,枪管中段上方安装准星航空版本的枪管可以安装在飞机的Scarff 支架上,而地面部队版本的枪管除了可以安装刺刀之外还有一种可拆卸的两脚架。

一战美国伯顿M1917自动步枪,不走寻常路的设计

伯顿M1917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的双弹匣供弹结构,严格来说它只是单弹匣供弹,只是可以在机匣上方同时插两个弹匣罢了,两个弹匣呈V字形安插,各自与水平面呈60°倾斜,单个弹匣内可以容纳20发子弹。弹匣有两个卡口,射手在插入单个弹匣的时候当听到第一声“咔哒”声表明弹匣已经被固定不会轻易掉落,但此时它还无法正常供弹,需要再继续插入听到第二声的时候才能顺利供弹。

一战美国伯顿M1917自动步枪,不走寻常路的设计

使用时射手可以将其中一个弹匣插到位并做好射击准备,另一个弹匣只需要固定好就行,前一个弹匣打空后被取出,将第二个弹匣插入就能继续射击。V字形的弹匣结构让枪支可以将机械瞄具安装在机匣顶部,该枪有3种不同的开放式瞄具可供不同环境使用。

一战美国伯顿M1917自动步枪,不走寻常路的设计

伯顿M1917自动步枪本身还是不错的,但它在竞争中败给了勃朗宁轻机枪,没能量产服役,这其中它独特的弹药口径或许有一部分原因。

一战美国伯顿M1917自动步枪,不走寻常路的设计

伯顿M1917自动步枪空重4.5千克,长约1.16米,枪口初速度560米/秒,射速约800发/分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