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格

视频加载中...
一、秦始皇帝焚书,《易》以卜筮之书不废,唯失《说卦》三篇。
1、按《史记·始皇本纪》:史官非秦纪皆烧之。所不废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2、按《汉书·艺文志》:及秦燔书,而《易》为卜筮之事,传者不绝。
3、按《隋书·经籍志》:及秦焚书,《周易》独以卜筮得存,唯失《说卦》三篇。
4、按《汉书·艺文志·考證》:吕氏曰:古者,教人之通法,诗书礼乐而已。至于《易》,则未尝躐等与人。是以孔子、孟子之问答,初未尝及《易》也。若如魏晋祖尚浮,虚谈《老》《易》者遍天下,则秦宜焚之久矣。
二、汉
1、武帝元光元年,杨何以《易》徵为博士。
按《史记》、《汉书·武帝本纪》皆不载。按《史记·儒林传》:自鲁商瞿受《易》孔子,孔子卒,商瞿传《易》,六世至齐人田何,字子庄,而汉兴。田何传东武人王同子仲,子仲传菑川人杨何。何以《易》,元光元年徵,官至中大夫。齐人即墨成以《易》至城阳相。广川人孟但以《易》为太子门大夫。鲁人周霸,莒人衡胡,临菑人主父偃,皆以《易》至二千石。然要言《易》者,本于杨何之家。
按《汉书·儒林传》:赞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初,书惟有欧阳,礼后,易杨,春秋公羊而已。
2、宣帝甘露 年,以梁丘贺,待诏黄门入说《易》。
按《汉书·宣帝本纪》不载。按《儒林梁丘贺传》:宣帝时,闻京房为易明,求其门人,得贺。待诏黄门数入说教侍中,以召贺。贺入说,上善之。
3、甘露三年春三月己丑,诏立梁丘易、博士。
按《汉书·宣帝本纪》:甘露三年三月己丑,诏诸儒讲五经同异,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焉。乃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博士。按《刘歆传》:歆移太常博士书。往者博士书有欧阳,春秋公羊,易则施、孟,然孝宣皇帝犹复广立谷梁春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义虽相反,犹并置之。何则。与其过而废之,宁过而立之。
4、黄龙元年,立京氏博士。
按《汉书·宣帝本纪》不载。按《后汉书·章帝本纪》:建初四年冬十一月壬戌,诏曰:孝宣皇帝以为去圣久远,学不厌博,故遂立大、小夏侯尚书,后又立京氏易。按《汉书·百官表》:武帝初置五经博士。宣帝黄龙元年,稍增员十二人。
5、宣帝 年,韩生以易徵。
按《汉书·宣帝本纪》不载。按《儒林韩婴传》:孝宣时,涿郡韩生其后也,以易徵,待诏殿中,曰:所受易即先太傅所传也。
6、宣帝 年,河内女子得说卦。
按《汉书·宣帝本纪》不载。按《艺文志》:考證秦汉之际,易亡说卦。宣帝时,河内女子发老屋得说卦古文老子。
7、元帝 年,令五鹿充宗与诸儒论易,以朱云为博士。
按《汉书·元帝本纪》不载。按《朱云传》:时少府五鹿充宗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辨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斋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繇是为博士。
8、元帝 年,复立京氏易、博士。
按《汉书·元帝本纪》不载。按《儒林传》:赞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初,书唯有欧阳,礼后,易杨,春秋公羊而已。至孝宣世,复立施、孟、梁丘易。至元帝世,复立京氏易。(按章帝本纪称孝宣帝立京氏易,此称元帝立京氏易并存以俟考)。
9、成帝河平三年,刘向校书,考易说。
按《汉书·成帝本纪》:河平三年秋八月乙卯,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按《儒林传》: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为诸易家说皆祖田何、杨叔、丁将军,大谊略同,唯京氏为异。10、平帝 年,苏竟以明易为博士。
按《汉书·平帝本纪》不载。按《后汉书·苏竟传》:竟字伯况,扶风平陵人也。平帝世,竟以明易为博士,讲书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