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志格

視訊加載中...
一、秦始皇帝焚書,《易》以蔔筮之書不廢,唯失《說卦》三篇。
1、按《史記·始皇本紀》:史官非秦紀皆燒之。所不廢者,醫藥、蔔筮、種樹之書。
2、按《漢書·藝文志》:及秦燔書,而《易》為蔔筮之事,傳者不絕。
3、按《隋書·經籍志》:及秦焚書,《周易》獨以蔔筮得存,唯失《說卦》三篇。
4、按《漢書·藝文志·考證》:呂氏曰:古者,教人之通法,詩書禮樂而已。至于《易》,則未嘗躐等與人。是以孔子、孟子之問答,初未嘗及《易》也。若如魏晉祖尚浮,虛談《老》《易》者遍天下,則秦宜焚之久矣。
二、漢
1、武帝元光元年,楊何以《易》徵為博士。
按《史記》、《漢書·武帝本紀》皆不載。按《史記·儒林傳》:自魯商瞿受《易》孔子,孔子卒,商瞿傳《易》,六世至齊人田何,字子莊,而漢興。田何傳東武人王同子仲,子仲傳菑川人楊何。何以《易》,元光元年徵,官至中大夫。齊人即墨成以《易》至城陽相。廣川人孟但以《易》為太子門大夫。魯人周霸,莒人衡胡,臨菑人主父偃,皆以《易》至二千石。然要言《易》者,本于楊何之家。
按《漢書·儒林傳》:贊自武帝立五經博士,開弟子員,設科射策,勸以官祿。初,書惟有歐陽,禮後,易楊,春秋公羊而已。
2、宣帝甘露 年,以梁丘賀,待诏黃門入說《易》。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儒林梁丘賀傳》:宣帝時,聞京房為易明,求其門人,得賀。待诏黃門數入說教侍中,以召賀。賀入說,上善之。
3、甘露三年春三月己醜,诏立梁丘易、博士。
按《漢書·宣帝本紀》:甘露三年三月己醜,诏諸儒講五經同異,太子太傅蕭望之等平奏其議,上親稱制臨決焉。乃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谷梁春秋博士。按《劉歆傳》:歆移太常博士書。往者博士書有歐陽,春秋公羊,易則施、孟,然孝宣皇帝猶複廣立谷梁春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書,義雖相反,猶并置之。何則。與其過而廢之,甯過而立之。
4、黃龍元年,立京氏博士。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後漢書·章帝本紀》:建初四年冬十一月壬戌,诏曰:孝宣皇帝以為去聖久遠,學不厭博,故遂立大、小夏侯尚書,後又立京氏易。按《漢書·百官表》:武帝初置五經博士。宣帝黃龍元年,稍增員十二人。
5、宣帝 年,韓生以易徵。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儒林韓嬰傳》:孝宣時,涿郡韓生其後也,以易徵,待诏殿中,曰:所受易即先太傅所傳也。
6、宣帝 年,河内女子得說卦。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按《藝文志》:考證秦漢之際,易亡說卦。宣帝時,河内女子發老屋得說卦古文老子。
7、元帝 年,令五鹿充宗與諸儒論易,以朱雲為博士。
按《漢書·元帝本紀》不載。按《朱雲傳》:時少府五鹿充宗貴幸,為梁丘易。自宣帝時善梁丘氏說,元帝好之,欲考其異同,令充宗與諸易家論。充宗乘貴辨口,諸儒莫能與抗,皆稱疾不敢會。有薦雲者,召入,攝齋登堂,抗首而請,音動左右。既論難,連拄五鹿君,故諸儒為之語曰:五鹿嶽嶽,朱雲折其角。繇是為博士。
8、元帝 年,複立京氏易、博士。
按《漢書·元帝本紀》不載。按《儒林傳》:贊自武帝立五經博士。初,書唯有歐陽,禮後,易楊,春秋公羊而已。至孝宣世,複立施、孟、梁丘易。至元帝世,複立京氏易。(按章帝本紀稱孝宣帝立京氏易,此稱元帝立京氏易并存以俟考)。
9、成帝河平三年,劉向校書,考易說。
按《漢書·成帝本紀》:河平三年秋八月乙卯,光祿大夫劉向校中秘書。按《儒林傳》:成帝時,劉向校書,考易說,以為諸易家說皆祖田何、楊叔、丁将軍,大誼略同,唯京氏為異。10、平帝 年,蘇竟以明易為博士。
按《漢書·平帝本紀》不載。按《後漢書·蘇竟傳》:竟字伯況,扶風平陵人也。平帝世,竟以明易為博士,講書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