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流水穿石,久久为功:西汉辞赋家枚乘告诉你,怎么给领导提意见

作者:铜声读书会
流水穿石,久久为功:西汉辞赋家枚乘告诉你,怎么给领导提意见

在班固的《汉书》中,有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枚乘的一段传记,里面记载了枚乘给吴王刘濞的一篇建议书,叫做《上书谏吴王》。文中有一句话,“泰山之霤穿石”(霤,即溜,读liu),就是现在我们常用的“滴水穿石”这个成语的最早出处。

因为当时,枚乘在吴王刘濞那里担任郎中,也就是做秘书,因此写这种谏书,也算是职责所在,相当于现在的秘书或者智库机构写的内参报告一类的文章。

但是,枚乘毕竟是辞赋家,他的文采非常不错,思路也很好,作为下属,给上级提意见建议,尤其是像吴王刘濞,这样一个性情极为剽悍勇猛且有野心的人。在西汉这样的封建时代,如果贸然直接提出意见,不仅难以被接纳,搞不好还可能丧命。

流水穿石,久久为功:西汉辞赋家枚乘告诉你,怎么给领导提意见

你看一下,枚乘是这样说的:

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泰山之霤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据其未生,先其未形也。磨砻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孰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枚乘是主张大一统的,反对吴王刘濞的独立,因此用泰山流水穿石,水井边上的栏杆被绳子勒断,来做比喻。话说的很明白,福祸都是有原因的,背信弃义,总会有灭亡的时候。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在公元前154年,刘濞带领楚、赵等七国公开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后被汉军主将周亚夫击败。刘濞兵败被杀,封国被中央废除。果然如枚乘所说的一样。

流水穿石,久久为功:西汉辞赋家枚乘告诉你,怎么给领导提意见

而枚乘在上书之后,发现刘濞根本没有听他的意见,就离开刘濞,成为梁王刘武的门客,于汉景帝时被任为弘农郡都尉,在汉武帝刘彻即位后,被以安车蒲轮征召,就是用有蒲草裹着车轮的小车接待,于入京途中逝世,享年约七十三岁,得以善终,享受了尊荣。

到了现代社会,很多人在单位或者公司,或者创业团队里面,也会给领导和主要负责人提意见建议。虽然不至于像古代那样严重,但是人性都是相通的,身居上位的领导者,往往很难听取直接的意见,尤其是反对的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学会用诸如比喻,举例子,暗示严重后果,等等,这样的间接方式来提出。

在这里,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还有,就是可以看到枚乘这个人,不仅文章写得好,他是很有政治眼光,写文章做事情很有智慧。在西汉初年,他早就看明白,国家大一统是历史发展必然要求,搞分裂是没有前途的。

流水穿石,久久为功:西汉辞赋家枚乘告诉你,怎么给领导提意见

另外,枚乘所用的“流水穿石”,“绳断栏杆”,这个比喻是非常富有哲理的,反映了枚乘对自然现象、生活场景的仔细观察和思考,他看到了无论善恶,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萌芽虽然弱小,但是结果一定是巨大的。水和绳,都不是坚硬的东西,不是钻头,也不是锯子,但是它们却能够穿透石头,勒断栏杆,靠的是持续作用力。

如果我们把这个比喻用在做事情上,其实也是具有启发性的。人生的福祸,正如枚乘所说的,“福生有基”,“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如果能够在正确的事情上面,持续不断地努力,久久为功,积德积善,终究会到有用的时候。

流水穿石,久久为功:西汉辞赋家枚乘告诉你,怎么给领导提意见
流水穿石,久久为功:西汉辞赋家枚乘告诉你,怎么给领导提意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