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碗流传千年的面食,成为了无数岐山人的骄傲,如今遍地开花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故事岐山臊子面做法如此讲究风味岐山臊子面去哪儿吃

要说面食,相信全国各地的朋友都能说出自己喜欢的一二三来,从古至今“小麦文化”也是我们国家一个重要的饮食文化之一。

而要说到吃面,作为一名陕西人一定会自豪自己家乡的面食了。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好汉齐吼秦腔,一碗燃面喜气洋洋,没辣子嘟嘟囔囔。

————陕西民谣

通过这首简单的民谣就能看出来老陕对面食的喜爱了。

一碗流传千年的面食,成为了无数岐山人的骄傲,如今遍地开花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故事岐山臊子面做法如此讲究风味岐山臊子面去哪儿吃

美味的面食

那今天要说的这道面食呢,就是一道流传千年历史悠久的陕西面食,在众多好吃的陕西面食中,它不光味道好,颜值也颇高,一碗端上来红油红油的汤飘着翠绿的葱花和金黄的鸡蛋皮,光看外表忍不住口水直流,在闻上一闻,那酸香开胃的汤立刻会让你食欲大开,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道美味的面食——这碗面就是著名的岐山臊子面。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故事</h1>

关于岐山臊子面的背景,可是大有来头,而且还是起源于“皇室”的美食,那又是如何流传到百姓家的呢?别急,且听我慢慢说来:

岐山臊子面的起源

一碗流传千年的面食,成为了无数岐山人的骄傲,如今遍地开花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故事岐山臊子面做法如此讲究风味岐山臊子面去哪儿吃

臊子面的起源相传和周文王有关系

关于岐山臊子面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朔到周朝,古时周人由豳(bīn)(今陕西彬县、旬邑一带)迁至周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县),在渭河边和北原上繁衍生息。后相传渭河有一恶龙为祸百姓,导致当地大旱,民不聊生。

周氏族人世代居住于此,对辛勤开垦的土地不认舍弃遂奋起反击,由周文王率众将士与恶龙大战七日七夜将恶龙斩杀,后文王为表彰将士(当然我更多的是相信当时没什么吃的),将龙杀了做成肉臊子,和面集体食之,并且为了让大家能多吃几碗,都只吃面不喝汤,大家在吃了这碗肉臊子面后都觉得鲜美无比。

后来人们用猪肉代替龙肉来做此汤面,逐步演化,每逢节日和祭祀都家家户户制作食用来庆祝,这臊子面也渐渐传开,而其做法也渐渐流传中得到了发展。

从此之后臊子面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人们也把做臊子肉当成了逢年过节的“必备项目”,当然上述说法是源于传说,并且也很有可能是古人为了名头响亮而故意把臊子面的诞生和周文王扯上关系。

话说回来,关于臊子面的起源的考证,比较确切的说法是源于周代尸祭制度的"竣余"礼仪:

即先敬神灵祖灵,剩下的才轮到君卿,最后才是一般人。这种遗俗在岐山长期存在,不论谁家办红白喜事,第一碗臊子面先不上席,而由小字辈端出门外泼两次汤,象征祭祀天神地神,剩下的汤称"福把子",泼向正堂的祖灵牌位,然后才上席,并按辈数和身份次序上饭。过去吃面剩下的汤不能倒掉,还得回锅。即取竣余的余字之意。臊子面是岐山和关中一带招待客人的便饭,新媳妇过门,孩子生日,老人祝寿,通常都以臊子面招待客人。

这碗面流传到唐朝时,被称为“长寿面”,很多文献上也都有过记载:

《猗觉寮杂记》上说:"唐人生日多俱汤饼,是皇亲国戚庆祝寿辰的寿面,世所谓'长命面'者也。"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余为座上客,举箸食汤饼。"

唐朝时期臊子面被称为“汤饼”,那时候面条都被称为“饼”故而由此名称,而那时候的“汤饼”就是所谓的长寿面。

时至今日,陕西地区人们不论是婚丧嫁娶都会来上一碗“长寿面”,取上名百岁之意。

臊子面在陕西很多地方都有,但属岐山臊子面名气最大,这也源于这道美食复杂的做法和讲究的吃法。

一碗好吃的臊子面,味道好坏就是取决于臊子肉和汤(当然面也是十分重要的,稍后会讲到),因此这两点也是判断一碗岐山臊子面正宗与否的标准。

<h1 class="pgc-h-arrow-right">岐山臊子面做法如此讲究</h1>

臊子面的做法要先从做好一锅臊子肉说起,通常岐山人会称为“兰臊子”,而臊子肉的好坏则直接决定了这碗面的好坏。

臊子肉的做法

一碗流传千年的面食,成为了无数岐山人的骄傲,如今遍地开花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故事岐山臊子面做法如此讲究风味岐山臊子面去哪儿吃

臊子肉的做法说复杂不复杂说简单也不简单,但是更做好的却没几家,放到岐山,家家户户逢年过节都能做一大锅,而且味道没的说,但放到西安却又找不到几家正宗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不过目前可信度比较高的两个原因一个是水,另一个就是醋,当地人有自家酿醋的习惯,而经过手工酿制的农家醋的厚重口味是工业流水线上下来的醋远远达不到的水准,故而去岐山吃的臊子面味道格外好吃。

臊子肉要制作通常会选用带皮较肥的猪五花肉,煮肉时肥肉的油会为臊子肉增添别样的风味,选好一块肥瘦相见的猪五花,切成小拇指大小的碎肉片,想吃的过瘾就切厚些(通常家里做会切的薄一些);随后热锅烧油,待油温上来后放肉片不断翻炒搅拌,过程中火候要掌握好。

肉三成熟时加入一定量的姜沫去腥,加盐调味;开锅之前加陈醋,继续翻炒;加入酱油、花椒、干辣椒等调味品(当然也可加入其他合适的调味品);快出锅时加入适量红辣椒粉搅拌,在稍微炖一会即可出锅。如果肉太干可适当加些水中和。

做臊子肉要注意控制火候和时间,火太猛则肉可能炒老或炒焦影响口感,火候不够则无法做熟,肉会有一股子腥味。岐山当地农户家家都会做,对这些复杂的做法早已熟记于心,做出来的臊子肉鲜、嫩、辣,酸香可口。

做好一锅臊子肉是制作臊子面的基础。

做汤之前先备菜

臊子面汤的做法相对于肉就没那么复杂,但备菜也是们学问,通常岐山农家人会用木耳、黄花菜、豆腐、鸡蛋饼、胡萝卜来作为配菜:

木耳温水泡开切碎,豆腐切薄片,鸡蛋煎成蛋皮切小菱形片,黄花菜温水泡开切段,胡萝卜切丁,如果喜欢吃的话可以在放些韭菜或蒜苗,以蒜苗最佳。洗净,晾干,切成细小片,留用漂菜。

一碗流传千年的面食,成为了无数岐山人的骄傲,如今遍地开花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故事岐山臊子面做法如此讲究风味岐山臊子面去哪儿吃

要想菜更香一些可以提前炒一下,当然这一步省略掉也并无不妥(据本人观察一部分当地人做面也不提前炒菜),准备好配菜,就开始烧一锅汤吧!

汤好喝面才好吃

一碗流传千年的面食,成为了无数岐山人的骄傲,如今遍地开花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故事岐山臊子面做法如此讲究风味岐山臊子面去哪儿吃

汤的做法相对简单一些:

在锅里倒少许油后大火烧热,等油熟之后将备好的姜末倒入油中,然后在倒入食盐、十三香、岐山醋(可以多倒一些),用勺子搅直至盐化开,再倒入开水转中小火加热让汤继续翻滚。

平时家里做可以往汤里放少许鸡精提鲜,可以根据自己口味来决定,如果喜欢吃味重一点的可以再加一些盐和醋。

加入提前备好的配菜,同时放入臊子肉。

准备好葱花, 捞面时将葱花撒在汤上即可。

汤也有了,就剩下面了

一碗流传千年的面食,成为了无数岐山人的骄傲,如今遍地开花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故事岐山臊子面做法如此讲究风味岐山臊子面去哪儿吃

要想口感更好就用手擀面,面要做到韧、劲道,沸水出锅有光泽。通常是生面做好,也可以在和面时加个鸡蛋,将面揉团后准备“醒面”,蒙上湿布放五六个小时后再擀,这样面有韧劲,易于擀薄切细,沸水出锅有光泽,面劲道滑润。

不过现在人为了节约时间通常会用挂面代替,而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不错的挂面品牌可供选择(城里人做的话就用岐山挂面吧,省事的多)。

一切备齐,只等面条上桌

所有一切备齐后,就等着面条上桌了,农家用的灶具都有两口大锅,一口锅烧汤一口锅煮面,煮好的面放进凉水里备用,再挑起一小筷子面放入小碗,浇一勺汤,撒上葱花,一碗美味的岐山臊子面就完成了!

一碗流传千年的面食,成为了无数岐山人的骄傲,如今遍地开花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故事岐山臊子面做法如此讲究风味岐山臊子面去哪儿吃

这种面通常都是拿小碗盛的,通称为“一口香”,也叫“口水面”,至于为什么有这个叫法呢?因为当地人吃面都在效仿周文王只吃面不喝汤,汤回锅继续煮,煮开了为下一锅面做准备(让我想到了老火锅)——这种吃法显然不符合现在卫生标准,很多年轻人也无法接受,如今很多地方已经摒弃了这种陋习,而且饭馆也大多以小碗装的“一口香”来让人体验过去的老传统,不过很多老一辈依然改不了吃面不喝汤的习惯,这也成了岐山农村的一道独特的饮食风俗。

<h1 class="pgc-h-arrow-right">风味岐山</h1>

歧山臊子面享誉中外,很多名家在品尝过之后也都对其大加赞扬,一碗好吃的岐山臊子面该具有"薄、劲、光、煎、稀、汪、酸、辣、香"的特点。作为岐山美食代表的臊子面如今也成了陕西文化的一张美味的明信片。

一碗流传千年的面食,成为了无数岐山人的骄傲,如今遍地开花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故事岐山臊子面做法如此讲究风味岐山臊子面去哪儿吃

而岐山臊子面的灵魂“臊子肉”也是一项多功能的美食,除了做臊子面吃之外还能与各种美食搭配着吃,比如早上起来加馍吃或者拿来炒菜,都是不错的选择。臊子肉做好后常温下可储存一年,农家人通常会用一口大瓦罐装肉,平日里想吃了就挖上一勺,在过去日子紧张的那些年,人们买肉都会买肥肉多的,目的就是为了多榨些油,而做臊子肉大油又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故而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臊子作肉成为了人们一年里最为幸福的时候,农家院子都是独门独院,但每家做肉时香味都会飘到很远的地方,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闻到味道就知道家里饭要好了,让一天的疲惫也有了能量补充。

现在,人们可选择的美食就太多了,然而岐山臊子面依然是岐山人心中难以忘掉的味道,这更多的是对于家乡的思念。

<h1 class="pgc-h-arrow-right">臊子面去哪儿吃</h1>

臊子面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而且味道可口,是众多陕西面食中的一道非常有特色的面食,在西安臊子面馆不少,但要想吃正宗的臊子面,还是推荐去岐山当地。

如今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岐山当地也为了促进农民增收,建成了多个民俗村以及文化广场,这些地方也成为了臊子面的集合地,每逢节假日众多城里人去岐山游玩时,必定会品尝当地的特色,同样的大饭馆里的臊子面永远不会是人们热衷的主流,而那些普通人家柴火房里做出来的才是承载着人们情怀的美味。

一碗流传千年的面食,成为了无数岐山人的骄傲,如今遍地开花关于岐山臊子面的故事岐山臊子面做法如此讲究风味岐山臊子面去哪儿吃

岐山当地农家乐

岐山作为周朝的发源地,本身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而这道臊子面和它背后的历史,也让人们在游玩之余能够学到更多知识,来一趟可谓是一举多得。

如果你也喜欢,欢迎来岐山品尝这道流传已久的独特美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