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北较场的风雨十年(三)

此后不久,总政治部委托军政大学(现改称国防大学)举办马列 “六本书”读书班,艾维仁奉命带领全区各军级单位宣传处长到北京解放军军政大学学习马列“六本书”,从理论上继续深入批陈整风,读书班分甲、乙两个班。艾维仁在甲班,主要学“共产党宣言”和“哥达纲领批判”,“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另外, “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和“论法兰西内战”等三本书为乙班课程。成都军区学员同沈阳军区、济南军区三个单位编成一个区队,读书学习中,结识了好几位新战友,其中接触来往多些的,有沈阳军区的宣传部副部长李采祥、济南军区宣传部副部长周克玉等,他们的理论根底厚实,工作时间比较长,水平高,素质好,在相处过程中,艾维仁深感他们很有才气,却没有傲气,很令人敬重。对军政大学的教员备课认真,领读和要点提示等重点突出的方法,学员们非常满意。艾维仁深感这次一百多天的学习,是继1955年学哲学之后的又一次基础建设,特别是读到原著,学习了列宁《唯物主义经验主义》收获更多,这真是又一次较正规的理论学习。

在北较场的风雨十年(三)

回到军区后,艾维仁将读书学习情况向政治部首长汇报后,领导非常重视,于1971年夏季举办了第一期师以上干部读书班。参加学习的不仅有本军区师以上干部,还有驻战区的空军、海军、铁道兵及军委直属院校等单位的师以上干部近二百名,办班地点是四川最美丽的园林式宾馆,毛主席曾在此主持召开过成都会议的成都金牛坝宾馆。因为在“文革”期间业务萧条,长时间闲置,成都军区在这里办读书班很受宾馆欢迎。他们可以有些收入,有些人气,乃至各项业务不荒芜。艾维仁担任了读书班办公室的主任,他除了担任一部分课程的讲解工作,主要做教学组织领导工作、生活保障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参加学习班的干部们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认真读书,联系批陈整风,讨论热烈,促进了军区高、中级干部对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和理解。但没有超越肯定“文化大革命”和所谓“无产阶级继续革命理论”的历史局限。

读书班临近结束之前,北京的四川饭店被勒令关闭,理由是四川饭店是李井泉设在中央身边的一个搞情报的特务机关,饭店的厨师有20多人被驱,遣回到四川金牛坝宾馆。据说“文革”前中央开会期间,四川籍的一些中央领导,像朱德、陈毅、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郭沫若、罗瑞卿等人就动员四川省委李井泉书记:“李政委(党内外习惯称呼),你应当在北京开个正宗川菜酒店,我们都很想吃地道川菜,到北京开个店绝不会赔钱。”于是,四川省选调了一些知名和有独到专长的优秀厨师到北京工作,四川饭店开业后营业很红火,顾客盈门,当然四川籍中央领导及家人、亲友也是节假日的常客。“文革”中砸烂公检法,砸烂什么什么店,也将四川饭店给砸了。艾维仁所在的读书办公室,在学员结业后,搞了总结和收尾工作,有些同志虽不够美食家,但却是个“馋家”,他们鼓动艾维仁,想法让从北京回来的大厨师们露一手,大家也好见识见识。所以在读书班毕业后的告别茶话会上,艾维仁提出“请我们宾馆和从北京回来的大厨们联合献献艺,每位大厨做一道拿手菜,我们宾馆的领导及主要工作人员和读书班办公室的同志及厨师们一块聚个餐。”艾维仁还规定,不再采购新的东西,就用现有的东西做。同志们高兴,厨师们也高兴,热烈鼓掌等待第二天午餐时大师们高水平的川菜表演!

会餐时,一边上菜,主厨师傅一边介绍这道菜的做法及特色。大家都知道川菜香、麻、辣味道俱全,所含的文化底蕴很深,菜的口味又很醇厚,但多是普通原料,艾维仁能记住的菜有几道:“仔鸡瓢儿白”,这道菜是仔鸡用刀背砸烂,入砂锅慢火炖,直到熬成汤后,将少量骨皮捞出,加入鲜瓢儿白,炖熟即成,特色是吃鸡不见鸡,仔鸡瓢儿白,不肥不腻,营养全面。再有一道菜叫“六月雪”,完全用鸡蛋清,加盐、味精,少量葱白,用炊竹沾上蛋清,散入油锅内,即出锅,吃起来细嫩可口,风味独特。艾维仁此后虽说多次吃过“六月雪”,但是却都没有那次的好吃。第三道菜是“青龙过海”,把新鲜鱼肉用刀背砸烂,入味,加蛋清调和后灌入鲜葱叶里,高汤煮沸,入锅即可,此道菜虽有汤却是一道菜,味道鲜嫩,令人久久不忘。还有“霸王别姬”(红烧团鱼、仔鸡)、“双色、咸甜芙蓉糕”,也是一道非常可口的小吃。他回忆说,自从解放大西南,在四川先后共呆了23年多时间,这是吃川菜的一次“顶极峰餐”,主要是厨师高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