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强盛时,东起大兴安岭、直抵渤海,西止里海,南达万里长城,北至贝加尔湖周边,疆域之大与匈奴全盛时期相比毫不逊色;西突厥更拥有今新疆及中亚,各绿洲国家无不臣服,因此与西域各国有婚姻关系也是不可避免的。

突厥
一、突厥与康居国的和亲
当时中亚地区多为粟特人,他们所建立的各绿洲国家就是一般文献所说的昭武九姓诸国。粟特人善于经商,再远的地方只要利之所在,也不辞辛劳。
昭武九姓各国是典型的商业民族,谁力量大就投靠谁,没有任何独立意识。王国维先生在《观塘集林》中曾说过,这个地方是大夏月氏来了则臣服大夏月氏,嚈哒来了则臣服嚈哒,突厥来了臣服突厥,大食来了则臣服大食。虽然屡易其主,但是人民的生产经营一切如故。
突厥强盛时,昭武九姓都臣服于突厥汗国。康居国也是如此,突厥与康居国的和亲基本上是平等的。
据《北史·西域传》记载:“康国者,王字世失毕,为人宽厚,甚得众心。其妻,突厥达度可汗女也。”达度可汗就是室点密系西突厥达头可汗。
隋大业元年至十四年(605-618)时,康居国王屈术支又娶西突厥统叶护可汗的女儿为妻。
二、突厥与吐谷浑的和亲
吐谷浑在五胡十六国时代并不突出,经常向强者称臣。
可是到了南北朝后期与隋唐之交时,曾一度强盛,势力达到今天山南麓一带,也可以算是一时之雄。
《北史·突厥传》曾载:“吐谷浑者,启人少子莫贺咄设之母家也。”这里的“启人”就是东突厥启民可汗。
所以可知启民可汗曾与吐谷浑和亲,并生下莫贺咄设。启民可汗在位时间是公元599年至609年,大约是中原王朝的隋文帝开皇十九年至隋炀帝大业五年。
这里说一下吐谷浑。
吐谷浑原本是一个人名,五胡十六国初期,鲜卑慕容部有慕容廆、吐谷浑二人,各拥人民。
后来双方的人民发生斗马事件,吐谷浑一气之下带着自己所属人民西迁。
初到阴山,之后再向南移,到达今天的甘肃、青海一带,威服了当地的氐、羌各族,建立政权。
之后,吐谷浑的孙子叶延以“吐谷浑”为国名建立国家。吐谷浑虽然不在五胡十六国之内,却是国祚最长的少数民族政权,一直到武则天时期才灭亡。
三、突厥与焉耆的和亲
焉耆是西域文明古国,《大唐西域记》称之为阿耆尼。焉耆四面据山,道险易守难攻,最早的居民是吐火罗(今伊朗东部)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信奉佛教。
西突厥汗国强盛时,焉耆臣服于西突厥,当时的焉耆王姓龙,名突骑支。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西突厥咥利失可汗在位时,西突厥重臣屈利啜为其弟娶焉耆王的女儿为妻,双方通过婚姻关系结为军事同盟。焉耆有了西突厥为靠山,便不再臣服于唐朝,也不向唐朝称臣进贡。
唐太宗于是命唐安西都护郭孝恪出兵讨伐焉耆,西突厥屈利啜也真的率军来援,但被郭孝恪打败。唐军攻入焉耆城,活捉焉耆王龙突骑支夫妇,押送洛阳。
四、突厥与契丹的和亲
契丹早期游牧于高车西边,汉时高车聚居于贝加尔湖(古称北海)东西两边,契丹南边是呼揭,呼揭再南就是匈奴。
匈奴消失后,契丹南移,与突厥为邻。据《新唐书》载:“坚昆(即契丹),本强国也,地与突厥等,突厥以女妻其豪酋。”
可见突厥确实与契丹有婚姻关系。
五、突厥与于阗的和亲
于阗以产玉名闻古今。据《北史·西域传》载:“(其国人民)颇类华夏”,而《旧唐书·于阗传》则称:“其王姓尉迟氏,先臣于西突厥”。
可见于阗也是西突厥的属国。
据相关文献所载,于阗王伏阇耶散瞿罗摩的妹妹曾经嫁给西突厥可汗,成为西突厥可贺敦,但后来不知道为何出家为尼。
于阗与突厥既为姻亲,双方也就自然成为军事同盟。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于阗王尉迟眺且在西突厥的支持下叛离唐朝。
六、突厥与波斯的和亲
波斯统治中亚两河地区。隋唐时,波斯东与吐火罗、康国接壤,毗邻突厥所属可萨部,西北连东罗马帝国,西南临大海。
隋唐之际,西突厥叶护可汗曾经攻打波斯萨珊王朝,两人波斯国王都死于西突厥之手。之后,西突厥向东争大汗之位,为了稳固波斯,西突厥曾将可汗的女儿嫁与波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