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朝风云(二三)萧昭业并非因贪图享乐被废,而是士族与庶族斗争

作者:惊心鸟

在南朝史上被废的皇帝不少,很多都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在刘宋时期就先后有刘义符、刘子业和刘昱因各种原因被废杀,成为史书中昏君的代名词。南齐第一位被废杀的皇帝叫萧昭业,他是齐武帝萧赜的孙子,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子。他在登基一年后被西昌侯萧鸾废杀,成为南齐史上第一位昏君。史书上说萧昭业被废杀的原因是贪图享乐,挥霍了齐武帝留下的大量钱财。他不但不理朝政,而且与父亲的姬妾霍氏私通、宠信宦官徐龙驹,又不听萧鸾的劝谏。所以在忍无可忍下,萧鸾才集合朝廷的力量杀入皇宫,将其废杀。

两朝风云(二三)萧昭业并非因贪图享乐被废,而是士族与庶族斗争

从这段史料上来看,可以说萧昭业之死是咎由自取的,萧鸾弑君夺位反而是为国为民,显得非常的伟光正。然而仔细阅读《南齐书》的记载,却发现这里面有很多矛盾之处。这些矛盾之处难以自圆其说,也就很难让萧昭业的黑历史完全成立。可以说从史书上看,萧昭业之死是存在很大疑点的。

《南齐书》记载的萧昭业是一个很矛盾的人物,即是贪图享乐的昏君,不孝的忤逆子,又是得道萧赜和萧长懋父子宠信的好孩子。史书上说他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以戏精的表现赢得了萧赜父子的宠爱,才得以继承南齐的皇位。可是从具体的事实来分析,这种说法明显是站不住脚。

两朝风云(二三)萧昭业并非因贪图享乐被废,而是士族与庶族斗争

从前面所述的历史材料看,萧昭业的确是昏君无疑。他不理政事,生活奢侈,贪图享乐,将萧赜留下的国库大量资金用于自己奢华的生活消费。这样的人自然是昏君,他所宠信的徐龙驹等人绝对是奸臣,于是史书上以昏君奸臣的形象对萧昭业盖棺定论了。可是在史书的细节中,却可以看到萧昭业充满才华的一面。比如他的隶书很受萧赜推崇,在当时非常有名。萧赜还下旨所有萧昭业的隶书都要收藏起来,不能流出宫去。假如萧昭业真是贪图享乐的人,那他年纪轻轻怎么会有如此高超的隶书功底?

两朝风云(二三)萧昭业并非因贪图享乐被废,而是士族与庶族斗争

练书法从来没有速成的,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坚持和耐心。这是一种非常枯燥无味的生活,必须在心性上克制自己的欲望,把精力都投入到书法练习中。萧昭业不到二十岁便以隶书闻名,显然是花了不少功夫的。这样的人如果是贪图享乐和生活奢侈的,而且还好色到与庶母私通的份上,有哪有练习隶书的精力?从清理上看,史书上记载的这两种行为显然是自相矛盾的。作为皇帝和皇太孙,萧昭业生活上奢侈点是可以理解的,但要说把所有精力都弄到享乐这方面,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更没法解释以隶书闻名的问题。

两朝风云(二三)萧昭业并非因贪图享乐被废,而是士族与庶族斗争

在萧昭业被萧鸾废杀的过程中,整个形势的变化是非常奇葩的。参与废杀萧昭业的几乎都是南齐皇室宗族的萧姓大臣,剩下的就是门阀士族的官员。除了萧鸾本人以外、作为萧昭业亲信的萧谌和萧坦之、家族中以才华著称的萧衍、骁骑将军萧遥光、秘书郎萧遥欣、给事中萧遥昌兄弟三人等同宗的官员都占到了萧鸾的阵营。而在门阀士族方面,如琅琊王氏、吴兴沈氏、东海徐氏等名门望族都站在了萧鸾的一边。看起来似乎萧昭业犯了众怒,受到朝廷的千夫所指,所以萧鸾才出手将其废杀,夺取了皇帝位。

两朝风云(二三)萧昭业并非因贪图享乐被废,而是士族与庶族斗争

有意思的是从在废杀萧昭业过程中出现的所谓奸臣集团来看,萧昭业的身边都是是来历不凡之人。比如曲江县男周奉叔是南齐出名的猛将,在角城战斗中与父亲周盘龙于万人之中大败北魏军,威震敌胆。萧赜将他任命为为东宫直阁,并让萧昭业跟随他学习骑马射箭,是萧昭业团队中的军事担当。又比如随王萧子隆是宗族中以风雅和文才著称的,在文人之中的声望非常高。直阁将军曹道刚在禁军中名声很好,以性格耿直和不谄媚出名。溧阳令杜文谦在地方上名声很好,以谈吐和学识受人尊敬。

两朝风云(二三)萧昭业并非因贪图享乐被废,而是士族与庶族斗争

如果萧昭业真的是贪图享乐的无道昏君,为何他集团中的奸臣都是在民间名声响亮之人?难道这些人在民间的名声都是骗来的,到了萧昭业身边就现原形?而这些人明知萧昭业贪图享乐的前提下,还能拒绝萧鸾集团的拉拢,忠心耿耿地随他和萧鸾展开政治斗争,最后都在萧昭业之前相继被杀。这种情况的出现恰好说明了这些人不是浪得虚名之辈,都是有着忠君爱国的品质。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所效忠的萧昭业也不应该是史书上所说的无道昏君,因为无道昏君不会有如此号召力,更不会有人这样正直的大臣为他殉葬。

两朝风云(二三)萧昭业并非因贪图享乐被废,而是士族与庶族斗争

因此从史书上分析,萧昭业是无道昏君是根本站不住脚的。那些史料存在很大的疑点,根本无法自圆其说。这样的史料可以理解为政变成功者对失败者的抹黑和构陷,以洗脱自己弑君夺位的骂名,使自己在法理上符合继承皇位的条件。这样的事情在南北朝史上并不罕见,之前文章中所分析的刘义符、刘子业、和刘昱在废杀后都遭到了这种待遇。由此可以看出,废杀皇帝后将其抹黑,成为了南北朝时期史书记载的套路。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萧昭业不是无道昏君,那他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朝廷大臣集体将其废杀的呢?

两朝风云(二三)萧昭业并非因贪图享乐被废,而是士族与庶族斗争

在整理这次政变的参与者资料时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萧鸾阵营都是家世显赫之辈,而萧昭业阵营除了宗室亲族之外都是寒门庶族出身的官员。结合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和时代背景,可以发现这是一场典型的门阀士族与寒门庶族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萧道成受到门阀士族的支持而篡夺了刘宋皇权,所以在开国后南齐朝廷成了门阀士族的天下,以琅琊王氏为代表的门阀士族再度掌握了朝廷大权。可萧昭业却反祖父之道而行之,提拔了不少寒门庶族的官员,并让他们替代朝廷中门阀士族官员的位置。

两朝风云(二三)萧昭业并非因贪图享乐被废,而是士族与庶族斗争

在此过程中双方为了争夺官位和权位而产生重重矛盾,萧昭业不顾萧鸾的阻止,强行扶持寒门庶族上位,于是使政治斗争发生了白热化。在支持萧昭业的武陵王萧晔去世后,朝廷局势发生失衡,萧鸾的势力越发重大,使得双方冲突一触即发。萧鸾在拉拢门阀士族谋求弑君的同时,萧昭业也在和皇后何婧英的堂叔的堂叔中书令何胤密谋诛杀萧鸾。由于庐江何氏也是门阀士族一员,不敢与门阀集团翻脸,所以何胤阻止了萧昭业的行动。而萧鸾则抓紧密谋,先后除掉了以周奉叔为代表的禁军中支持皇帝的将士,彻底掌控了宫廷宿卫兵权。

两朝风云(二三)萧昭业并非因贪图享乐被废,而是士族与庶族斗争

失去皇宫的宿卫大权后,萧昭业的人身安全完全在萧鸾的掌控之中。最后萧昭业派掌管禁军的萧谌、萧坦之等率兵入宫抓捕萧昭业,并在带离皇宫的半路将其处死。这次政变中皇宫宿卫完全没有发挥作用,便是因为军权被萧鸾掌控的关系,而直接进行操作的正是萧赜临终前安排给萧昭业的萧谌、萧坦之两人。从这次政变也可以看出,当时门阀士族在朝廷和地方的势力非常之大,他们拥有足够改变政局的能力。萧昭业虽然力图收回皇权,也得到了寒门庶族的支持,但最终依旧败于门阀士族之手,而萧鸾正是他们的政治代言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