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云南近代名人——李学诗

李学诗(公元1874年—1930年),字希白,今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热海社区文昌小区人。其先祖曾是是南明晋王李定国部下,失败后落籍于腾冲下绮罗(腾越镇热海社区下绮罗小组)。民国元老李根源族兄。腾越(腾冲)增生。历官顺云(今云南省临沧市凤庆、云县两县)协副将,统领顺云各军调维西(今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协副将,援藏先遣军第一纵队长,察勘滇缅界务专员。因奉命察勘滇缅边界,触瘴,双耳严重失聪,后至移居苏州与李根源生活至去世。民国政府曾授陆军少将,获二等龙虎章。著有《滇缅边界记》四卷、附图一卷,《天南随笔》四卷,《罗生山馆诗集》五卷,《罗生山馆文集》一卷,《治平吟草》四卷等。主撰《腾冲青齐李氏宗谱》五卷。

李学诗早年就读于腾冲来凤书院,稍长,随父到缅甸经商。期间目睹英国殖民者的侵略掠夺、清王朝的腐朽卖国、边疆各族人民的贫困痛苦,非常激愤,弃商复学。先后肄业于大理西云书院和昆明五华书院。曾一度回乡在水映寺开馆授学,署名罗生山馆,自号罗生山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李学诗为后补腾越厅学附生,三次乡试不第,对科举失望。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经杨振鸿(今云南省昆明市人,同盟会成员)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清宣统元年(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学堂,结业后被派到腾冲,任腾越镇西防营军第五营左哨哨官,曾防守明光(今腾冲市明光镇)等关隘。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九月初六日,李学诗参加张文光(今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人,同盟会成员)发动的腾越起义,是起义军的主要骨干和杰出指挥员。起义胜利后,被张文光任命为南路统领,率兵下永昌(今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出顺宁(今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克云州(今云南省临沧市云县)、缅宁(今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同年九月十六日,顺宁哥老会头目谭鸿勋纠众攻占顺宁城,佯装迎接起义军,准备在九月二十九日交接兵权时枪杀起义军将领。起义军主动采取行动,枪杀了谭鸿勋。张文光委任李学诗协理顺宁府知府,兼顺、云协副将。

民国元年(1912年),西藏上层分子反叛,攻陷拉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川边的稻坝(今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巴里塘(今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里塘县)等地先后归附,印度军队乘隙侵入江孜(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江孜县),西藏地方长官钟颖飞电乞援。云南军都督蔡锷令殷承谳率师往援。李学诗以维西协副将出任援藏军先遣第一纵队长,连克盐井(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纳西乡上盐井村)、巴塘(今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里塘(今四川省甘孜州里塘县),转战至察雅(今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察雅县),歼敌1800多人。翌年,奉命撤兵回原任,授陆军步兵上校衔,三等嘉禾章。民国二年(1913年)夏,英军入侵片马(今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片马镇),李学诗被任命为察勘滇缅界务专员。李学诗深入中缅边境的孟养(今缅甸喀钦邦孟养)、孟密(今缅甸掸邦孟密)、孟定(今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耿马(今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滚弄江、九龙江、腊戌(今缅甸北部掸邦腊戌)、木邦(今缅甸掸邦兴威)等瘴疠之地,细心考察,写成《滇缅边界调查记》四卷、附图1卷,详记了边界的山川风土险塞要地。时值炎暑,瘴疠横行,随员15人只遗2人生还,李学诗也染疾归来,在昆明治疗。卧床数年,两耳失聪。民国五年(1916年),任云南督军处上校参谋。民国八年(1919年),任陆军少将,授二等龙虎章。民国二年(1920年)卸职,闲居广州、上海、昆明等地,后随李根源定居于苏州葑门(今江苏省苏州市城东南)曲石精庐,直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病逝。

李学诗题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蟠螭山憨山台摩崖石刻:“曹溪礼公塔,石壁登公台。台以公名重,人从鲎背来。安禅狎猿鹤,洗钵伏鼋能。七二峰相续,浮云取次开。丁卯十月,登憨山台作,腾冲李学诗”

李学诗敬题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小王山摩崖石刻:“赴小王山从叔母阙太君墓地:飘然一舸指穹窿,四野青黄漾稻风。溪水交叉开运会,墓田遥望郁茏葱。阳山隐约飞天马,茶磨依稀落塞鸿。更有群峰相拱护,期暾夕照一般红。丁卯九月 李学诗”

李学诗墓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小王山酉山卯向(风水学中二十四个方位名词:卯是正东,酉是正西,午是正北,子是正南。酉山卯向即坐酉向卯,也就是坐西朝东,卯山酉向则相反)。李学诗的墓碑正中上书:“云南维西协副将李公希白墓”。墓志铭直接刻在了正中文字的两边:“公讳学诗,腾越增生。历官顺云协副将,统领顺云各军调维西协副将,援藏先遣军第一纵队长,察勘滇缅界务专员。著有《罗生山馆诗集》五卷、《文集》一卷,《治平吟草》四卷,《滇缅界务记》四卷、图一卷,《天南随笔》四卷,主纂腾冲青齐李氏宗谱五卷。生于同治十三年二月初二日,殁于民国十九年庚午九月二十七日,春秋五十有七,葬吴县穹窿小王山酉山卯向。吴县张一麐书丹族弟李根源、根沄,胞弟学铮,男肇薰、肇萼、肇蕃,女肇英建,中华民国十九年庚午十二月”。

《一芽一叶是为旗枪》(李学诗)

衰草寒烟古道旁。梵王宫殿久荒凉。秋风茆店鸡声早,夜雨山村客思长。

仆仆马蹄踏霜雪,织织女手剔旗枪。此间暂把劳尘息,雀舌春芽细细尝。

《镇夷关怀江仁斋先生》(李学诗)

村外桃花春色满,桥头杨柳午阴清。当年廉吏今何在?三晋曾闻有颂声。

《红蚌河》(李学诗)

我君不见孟密蛮暮边陲,予取予携谁往焉。又不见戛鸠江边皇皇碑,不问生人取而扑。

《游缅甸故宫》(李学诗)

城内草萋萋,城头鸟夜啼。

后宫人不见,金钿委沙泥。

卖国艮温成饿莩,防江壮士空惨凄。

望楼有钟惟警犬,引更无主乱鸣鸡。

《昔马》(李学诗)

昔马原吾土,阿谁赠与人?民心惟有汉,天意独骄秦。血沃深山草,花开旧日春。

《赴缅甸经南甸营蔚然从父留宿有怀印泉日本》(李学诗)

廿年浩劫苦边城,多少男儿死不明。每到天阴风雨夜,青粼撩乱鸟悲呜。

《忠孝寺》(李学诗)

归来宿寺中,明月照高楼。神怡梦亦稳,胸然无百忧。

《元龙阁》(李学诗)

我心慕此翁,欲倩丹青传。待得名成后,来与分林泉。

《中秋登西山玩月放歌》(李学诗)

试攀危巢惊栖鹘,起祝长天来断鸿。上撷仙人股食之瑶草,下瞰蛟龙潜藏之幽宫。

《云生族弟印曹老人佩瑶腾越杜乱纪实成校读一过得七绝十二首》(李学诗)

将军百战靖花门,自备军储自课屯。一纸虚文颁不到,算来几个沐君恩。

《过马家村战场》(李学诗)

天阴闻鬼哭,冷萤飞青光。龙川流日夜,遗恨与之长。

《自慨诗》(李学诗)

少壮豪华溢八垓,那知白首困尘埃。此身疑是梅为骨,不到严寒不肯开。

《高黎贡山》(李学诗)

高黎贡峭壁摩天,路险山高马不前。魂断行人猿啸雨,心惊瘴毒鸟投渊。

安西旧垒埋雄鬼,丞相空坡啼杜鹃。蒙氏已亡谁问讯,犹留遗号说荒边。

《文笔塔》李学诗

来凤山高高极天,塔高更在山之颠。

晴天岚气白如玉,一围锦带山腰缠。

试问塔建是何年,欲上无路哪能前。

云南近代名人——李学诗

李学诗题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蟠螭山憨山台摩崖石刻

云南近代名人——李学诗

李学诗敬题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小王山摩崖石刻

云南近代名人——李学诗

李学诗题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小王山摩崖石刻:娱清怀

云南近代名人——李学诗

李学诗题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小王山摩崖石刻:天趣

云南近代名人——李学诗

李学诗题江苏省苏州市古城区西南约4.5公里处石湖景区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摩崖石刻:旷观

云南近代名人——李学诗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国家森林公园天池山摩崖石刻:民国十六年,偕僧惟净,腾冲余鏋,尹明德来游,李学诗題

云南近代名人——李学诗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小王山——李学诗墓

云南近代名人——李学诗

李学诗墓志铭(希白李学诗字)

云南近代名人——李学诗

李根源题江苏省苏州吴中区小王山李学诗墓摩崖石刻:民国二十年一月葬希白族兄右铭老友于小王山。李根源记。

云南近代名人——李学诗

《治平吟草》——李学诗著[民国十七年(1928年),李根源为其刻印,章炳麟为之撰序]

云南近代名人——李学诗

《腾冲青齐李氏宗谱》全两册——李根源、李学诗原撰 李学成续撰

云南近代名人——李学诗

《腾冲青齐李氏宗谱》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云南近代名人——李学诗

二十四山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