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生,原名李振清,1920年8月出生于博兴县相公堂村一户农民家庭。一家五口靠父亲种4亩薄地度日。1928年,李健生入本村初级小学读书,后考入博兴县立高级小学。高小毕业后就读于学费低廉的五县联办乡村师范。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入中原,乡村师范停办。李健生只好辍学回家,在本村任小学老师。1938年,因时局混乱小学解散,李健生回家务农。
1939年,日军侵占博兴县城,并在周边区域设立据点。李健生所在的相公堂村离日伪重兵驻守的县城不足十里,经常遭日伪进村“扫荡”,村民生活在封建势力与殖民统治的双重压迫之下,度日维艰。

李健生
1940年,八路军山东纵队三支队在博兴北部创立了抗日根据地,地处博兴抗日根据地边缘的相公堂村有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活动。这时,李健生的同学马骅以区委负责人的身份找到他,向他介绍了共产党主张的全面抗战情况,鼓励李健生参加抗日活动。李健生当即表示:“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就是为了打鬼子,我很愿意参加。”在马骅的启发引导下,李健生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有了深入的了解,开始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抗日活动,并加入了村青救会。1940年7月,李健生由马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8月,经李健生积极要求,博兴县委批准他正式脱产参加革命工作,并任命他为博兴三区区委宣传科长。刚刚脱离家庭投入革命阵营,李健生虽然没有多少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但革命热情高涨,工作劲头十足。党组织对他的评价是:工作积极努力,对党忠诚。
博兴县抗日民政政府首任县长
1941年,博兴县抗日民主政府为加强抗日根据地内的教育工作,决定在纯化镇建立博兴第一抗日小学,并成立了第一抗日小学党支部,调李健生任党支部书记兼教员。李健生一边教学一边做旧教学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他还先后请中共清河区委书记景晓村、行署主任李人凤,博兴县抗日民主政府的三任县长相炜、高星华、张竹天到校作报告。1941年建校当年招生80人,到1942年扩大到120人。在抗日民主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全体教职员工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李健生等还组织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并参加生产劳动,下乡进行政策宣传等,积极为抗日斗争作贡献。
1943年8月,日伪对博兴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地“扫荡”和“蚕食”,博兴县第一抗日小学被迫化整为零,分散到各村办学。李健生调任博兴三区区委副书记兼组织科长,到任不久,清河区的反“蚕食”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博兴抗日根据地内形势大为好转。1943年秋,县委传达了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和清河区党委《关于发动群众开展反对封建势力斗争》的指示。李健生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参与领导了减租减息、反贪污、反恶霸,动员参军及大生产运动等。
1944年3月,李健生被博兴县委任命为三区区委书记。他积极发动群众,领导开展了一系列群众运动。随着运动的不断深入,广大贫苦农民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能够大胆地同封建势力作斗争,根据地内到处呈现出一派翻身农民当家作主、积极发展生产、支援抗战的新气象,先后涌现出王凤祥、韩秀贞等劳动模范。在工作中,他还及时发现并纠正了部分村庄在大生产运动中盲目乐观、超越现实条件大办苏联集体农庄式的农业合作社的“左”倾错误,从而保证了三区的大生产运动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开展。看到根据地内形势一派大好,李健生的工作热情和干劲更加高涨,各项工作均取得较好成绩。
大生产运动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博兴抗日根据地形势进一步好转,到处呈现出一派迎接胜利的繁忙景象。博兴县党政机关和部队长期驻扎在博兴三区陈户店一带休整、训练,准备迎接抗日战争的全面反攻。李健生作为三区区委书记,除领导本区的日常工作外,还肩负着为全县党政机关及部队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配合县委、县政府开展一系列活动的重任。从1945年3月到1945年5月,在李健生率领的三区广大干部群众协助下,县委先后在三区王家官庄和陈户店召开了推进大生产运动的大会和处决汉奸的万人大会。然而,博兴县在三区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引起了日伪军的注意。5月21日,日伪趁博兴独立营主力部队随渤海军区部队讨伐张景月部之际,突然纠集5000余兵力包围了驻扎在陈户一带的博兴县党政军机关及三区党政机关和区中队。李健生率区中队与独立营一部掩护县委书记王效禹等县委机关人员奋力拼杀,从王家官庄处突围出去。战斗中,李健生两处负伤。
陈户革命烈士纪念塔
抗战胜利后,博兴县党政军机关迁往县城。1945年10月,李健生调任博兴县委宣传部长;1948年2月起,任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这一时期,他充分发挥宣传部门主动性,举办了多种基层宣传骨干培训班,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在大参军、大生产及支前运动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的事迹。为更好地宣传先进、鞭策后进,在他的领导下,县委宣传部将部分在群众运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编成剧本,如吕剧《尹洪英送郎参军》等下发各区组织演出。为宣传党的政策,号召基层干部向广大青少年、儿童团员等教唱革命歌曲,如“八路军,独立营,谁参加谁光荣……”。通过一段时间的组织发动,当时解放区内到处都有宣传新人新事的文艺演出,几乎人人会唱革命歌曲。
尹洪英一家合影
1949年2月,李健生调任渤海区党训班主任。这期间,他领导培训了大批党的基层干部,顺利完成了培训任务。通过办学,他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也得到显著提高。1950年冬,调任淄博地委土地改革指挥部政策研究室科长,参与领导了结束土改工作。1951年7月任淄博地委秘书处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参加了“三反”运动。1952年1月至1954年,任淄博地委工业部秘书组长。1955年到中央第四中级党校学习。1956年5月,李健生调到山东省委工作,任省委书记处办公室秘书。1957年5月,调任中共潍坊柴油机厂党委书记。
1953年,大华机器厂更名为潍坊柴油机厂,由坊子迁至民主街(今民生街) 1953年,庆祝潍坊柴油机厂成立
1959年9月起,先后任山东省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山东省计划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山东省经济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山东省经委党组成员等职。1964年,再度调往潍坊工作,先后任中共潍坊柴油机厂党委书记,中共昌潍钢厂党委书记,昌潍地区交通局副局长,昌潍地区经委副主任等职。在担任昌潍地区经委副主任期间,他坚持深入企业和基层调查研究,针对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从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思路和措施,为昌潍地区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83年10月,李健生离职休养,享受厅级待遇。离休后,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和潍坊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表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2008年2月,李健生因病逝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