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个中国“神器”火了1800年!男女老幼都会用

以国为名,百年传承,中国银行,建设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带你探寻江苏101个博物馆传奇。

这个中国“神器”火了1800年!男女老幼都会用

用现在网络词汇来形容,珠算,是智慧爆棚的中国发明。珠算是中国人原创的一种计算方法,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已经有1800多年历史。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它的使用还挺普遍。背着算盘上学去,是很多中国人的童年记忆。现在情况不同了,珠算不仅淡出实用计算领域,也在2001年基本退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这个中国“神器”火了1800年!男女老幼都会用

2013年底,珠算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30项世界非遗项目。而评选结果揭晓当晚,出现在央视新闻画面中的算盘,就来自中国珠算博物馆,这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珠算专题博物馆。

这个中国“神器”火了1800年!男女老幼都会用

中国珠算博物馆坐落在江苏南通,参观珠算博物馆,最吸引人的当然是算盘。

不过馆里最具文物以及数学研究价值的算盘,却有点貌不惊人。那是两把木制算盘,统称“子玉算盘”。名称来自它的设计者,清代四品官员周懋琦,号子玉。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务派建起了近代中国第一座海军船厂——福州船政局,周懋琦是船政提调,统领制造了中国第一艘钢甲巡洋舰——“平远”号,这两把子玉算盘,正是为了造船时大量数据的计算需要制作的。两把算盘有两个奇特之处:一是算盘的梁和边框上刻有非常详尽的计量单位、进位关系和计算方法,比如在其中一把上二下五珠的49档算盘上,刻着“太极、太初、太始、太素”等古时的计数单位;子玉算盘的第二奇是另一把25档算盘,它是一把上四下五珠算盘,非常罕见。梁上四颗珠的算盘到底要怎么使用,至今仍是不解之谜。

这个中国“神器”火了1800年!男女老幼都会用

木制的,银制的玉制的陶瓷的,各种材质的算盘应有尽有。长的,方的,圆的,太极八卦八角形的,北京天坛样子的……千奇百怪。

其中有专门做给盲人用的,为了防止算珠随意滑动,算珠被做成扁扁的一片一片的长方形。最小的算盘只有几毫米,视力差点都看不见。最大的有一人高,长7.8米,高1.8米,重达3吨,名贵的紫檀木制成。

这个中国“神器”火了1800年!男女老幼都会用

中国珠算博物馆成立于2004年,最初的馆藏百分之八十来自一位上海的算具收藏家陈宝定。陈宝定先生是一名老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创始人之一,去世前,他的很多收藏捐赠给了珠算博物馆。不仅如此,这里还有他亲自设计制作的一把算盘,也很特别,老先生把珠算历史都浓缩进了一把算盘。这把算盘的算珠是长方形的,一块块麻将牌的形状,每张牌上都刻着字,内容都和珠算有关。比如“西周算珠”,提示了珠算的起源,再比如“清明上河图”,意思是至少在北宋,算盘已经被普遍使用,因为在这幅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上,在画卷最左端有一家药铺,药铺柜台上就放着一把算盘。

这个中国“神器”火了1800年!男女老幼都会用

中国珠算博物馆,带人们走过的,是奇妙的珠算文化之旅。

作者 | 陈静

这个中国“神器”火了1800年!男女老幼都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