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这套机构是以“皇帝”为最高权力中心的国家机构。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拥有着绝对的权力。不存在“造反”之说,如果是“造反”那么肯定是其他人威胁到了皇帝的权力。
当然历史上也不乏一些傀儡皇帝受权臣的摆布,即便如此也几乎没有一个臣子敢说“皇帝造反”的。但在历史上有个朝代却出现了让人哭笑不得的一幕,一位大将军因为皇帝没有顺从他意质问皇上是不是想造反,这个故事就南北朝发生。

北魏末年高欢靠“翻拍曹操剧本”逐渐掌握的大局,为何说是“翻拍曹操剧本”,主要因为他的套路与曹操如出一辙。北魏末年因为天下大乱、朝廷腐败导致民不聊生而掀起了六镇起义,是不是想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导致黄巾起义的场景。此时的高欢与曹操处境一样,尔朱荣入京废黜旧帝,拥立新帝,并诛杀旧帝母子立威,就差直接抢皇位了。与东汉末年董卓的行为相似,他可能也没想到会有跟董卓一样的结局。
此时的高欢表面上与尔朱荣称兄道弟,而实际上已经在等待时机。在尔朱荣被孝庄帝所杀后,高欢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逐渐掌握的大权。在他看来这天下有大半功劳都是自己的,所以他又开始做戏做圈套,干脆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既然是选傀儡皇帝肯定得选个无能的。最开始高欢选了元修,元修得到皇帝的“职位”后,开始幻想着过一把皇帝的瘾,所以并没有像汉献帝那么乖巧听话。
他开始与高欢“开撕”,“你想把我当傀儡,我就和你分家。”他转身找上了高欢的死对头宇文泰。然而高欢并不吃他这一套,看这个傀儡皇帝不听话干脆换一个听话的。最后换了一个老实乖巧的元善见。就这样北魏被分成了东魏和西魏,东魏由高欢带领,而西魏由宇文泰带领。
元善见成了彻头彻尾的傀儡皇帝,开启了自己憋屈的人生。高欢根本没有把这个表面皇帝放在眼里,不仅如此朝廷上下全都知道他傀儡皇帝的事实,所以也对他不太“友善”。为了保命元善见主动提出娶高欢的女儿以示好,说白了就是主动当人家的儿子。因为元善见“乖巧听话”背地里也从来没有让高欢不满的小动作,所以在这段时光里,两个人还算时光静好。
但在高欢死后就不一样了,高欢的儿子高澄对北魏没有什么情感。在他看来这江山都是高家人打下来的,凭什么让一个无能之辈坐拥天下,即便是傀儡皇帝也不行。但古人登基讲究个名正言顺,总不能直接篡位吧。为了找个理由,高澄开始派人二十四小时监督元善见。元善见稍有言语上的失误就会传到高澄的耳朵里。
不仅如此高澄还处处打压这个傀儡皇帝,给他小鞋穿,从心灵和精神上摧毁他。
据《资治通鉴》记载,有一次孝静帝元善见和高澄一起外出打猎。孝静帝的马因为骑得快了些把高澄甩在了背后。周围的卫兵看到后对孝静帝说,皇上你的马跑得太快了,你不要超过大将军,不然大将军会生气的。
帝尝与猎于邺东,驰逐如飞。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从后呼帝曰:“天子莫走马,大将军怒。”
高澄因为攻打梁国有功,让孝静帝元善见封自己做了相国。并享有至高无上的三大待遇: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意思就是就:第一,算皇帝也不能直呼其名,要叫官职;第二,古代臣子拜见天子要弯腰趋步快走,以表对皇帝的敬重,而高澄可以抬头挺胸的走;第三,可以带武器入朝。可见他已经完全不把这个皇帝看在眼里了,就差明说了。
在高澄二十四小时的监督下,有一次听到孝静帝说了几句抱怨的话被高澄的眼线听到了。立马告诉了高澄,高澄听了之后去皇宫质问元善见。孝静帝微笑着接待了高澄并他并准备了酒宴,在宴会上高澄举起一大碗酒让孝静帝喝,就是为了让不胜酒力的孝静帝难堪。小绵羊也有爆发的时候,孝静帝这次硬气了一次拒绝了。而高澄见状立马怒了,“我劝陛下喝酒,陛下是不想给我面子吗?”
孝静帝忍无可忍地说道:“自古以来,亡国的很多,我连喝酒都不能自己做主,活着有什么意义?”本来以为可以吓一吓高澄,结果高澄不吃这一套,对孝静帝破口大骂,骂完了觉得不解气又让崔季舒打了孝静帝三拳。臣子公然命人打皇帝还真是历史奇闻。
文襄怒曰:“朕!朕!狗脚朕!”文襄使季舒‘殴帝’三拳,奋衣而出。——《魏书·孝静纪》
这种委屈孝静帝一刻也受不了了,于是找了几个自己的心腹,准备挖地道逃出去。然后在外集结兵马与高澄决一死战,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残酷。由于被24小时监督。计划刚执行就被高澄的眼线发现了。高澄怒气冲冲地冲到皇宫,对孝静帝怒吼道:“皇上,这是要造反吗?”
文襄勒兵入宫,曰:“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负陛下邪!”
听起来很荒唐,但却确有其事。然而历史证明,太过猖狂的人不会有好结果。高澄因为暴虐最后还没来得及当上皇帝就被身边的一个厨子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