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马识途:“封笔”后仍有写作梦 最想写“真有办法的人”

作者:中国青年报
马识途:“封笔”后仍有写作梦 最想写“真有办法的人”

马老与好友李致(左)。

马识途:“封笔”后仍有写作梦 最想写“真有办法的人”

马老研究甲骨文笔记手稿。

马识途:“封笔”后仍有写作梦 最想写“真有办法的人”

《人民文学》曾发表马识途讽刺小说《最有办法的人》。

不管窗外是白雪飞舞的严冬,还是翠叶红花的阳春,如今已107岁的马识途大部分时间都在成都家中的书房里伏案。写书法,看报纸,写点什么。虽已进入107岁,但他的精神依然活跃。也会遇到病魔的攻击,也经受衰老的催逼,但这都没有抵挡他对世界一如既往的探索和追求。“一个生命奇迹”,每一个走近马老的人,无不被他旺盛的生命力所感动。

马老生日这天

至交好友“打平伙”

2021年3月底的一天,穿着格子衬衫的马老,精神矍铄,见到前来探访的封面新闻记者,笑呵呵地说,“今年十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十次作代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我很想去参加,顺带见见许久没见的老朋友们。”虽然视力和听力都受到年龄的影响,看书需要戴眼镜,手拿老花镜,但他整个人精气神很足,握手时能感到其温暖、有力。

与封面新闻记者一同前往探访的还有马老的多年好友、作家李致。每年到腊月初三,马老生日这天,李致、王火等几位至交好友,都会跟马老聚会“打平伙”吃饭。2021年马老的生日,因为疫情防控,一年一度的聚会取消了,但92岁的李致和其他几位朋友,还是前往马老家中,为马老庆生。李致身体还比较硬朗。今年97岁的王火,身体则稍弱些,因为心脏有恙入院治疗未能前来。老朋友每次前往探视马老,都是在上午。9点过,便准时出现在马老家中。“我拜访马老,时间一向掌握得不错。因为马老年纪大了,不能打扰他太多。一般我去拜访他,待上一个小时就走。”李致说。

几年前,李致迁新居,马老给他写了一副书法对联:“一世清贫双手洁,平生夸富满楼书。”看到李致,马老想起这副对联,跟李致说他又重写了一副,将其中“一生清贫双手洁”改为“一世安贫多至友”。他耐心跟李致解释为何要改,“一世清贫双手洁”中“清”和“洁”意思相近,犯了“合掌”之忌。撰写对联,讲究当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一联中对仗的出句和对句,如果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称为“合掌”。解释完,他还多次征求李致的意见,“你看行不行?”李致回答说,好,很好,感谢马老!马老如此精益求精,谦虚谨慎,也让李致非常感动敬佩。

研究中国文字之外

书法也是马老心头好

1915年1月,马识途出生在重庆忠县长江边上的“马家大院”,紧邻石宝寨,那是一座四角头大院。马识途父亲马玉之曾任洪雅县、大邑县县长,忠县团练局长、县参议长。幼年的马识途在本家祠堂办的私塾读古书,习语文,深受传统文化浸染。上世纪30年代初,遵“本家子弟十六必须出峡”的教诲,马识途被父亲马玉之“撵出”三峡,出夔门,到北平求学,寻求立身救国之道。当时才16岁的马识途,在日记中写下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此自勉。

峥嵘岁月去,和平年代来。安度晚年的马老,穿越漫长的岁月,将他青壮年时代未能完成的文字研究、书法爱好,传统诗词,都一一再续。

他凭借自己强大的记忆力,将70多年前在西南联大读书时听唐兰老师讲《说文解字》的笔记,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一本《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除了研究中国文字,尤其是甲骨文的演变,书法也是马老另外一个心头好。马老曾于2005年、2014年、2018年三次受邀前往北京举办个人书法展,口碑甚高。其中2018年10月那次展览,当时已进入104岁高龄的马老还乘坐火车赴京出席。2021年6月,马老还将在重庆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个人书法展。马老说,“如果身体情况允许,我也想去现场。”

宣布封笔后

马老心中依然有想写的故事

虽然马老多次强调,自己的职业是革命家,文学写作是业余,但其实他在文学上一直有不俗的追求。马识途的文学创作之路,早在西南联大时期就已经开始。之后,因为革命需要,他暂停了文学梦。1959年,《四川文学》主编、作家沙汀找到马识途,约写了关于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文章《老三姐》,发表后,《人民文学》转载,自此才重续他的文学创作之路。之后他写出大量优秀的作品,尤其是《夜谭十记》系列,被读者和评论家给予好评。

2020年7月5日,马识途发布《封笔告白》,宣告从此不再创作。但其实马老心中依然有故事,有未完的写作心愿。在这次采访中,马老就提到他未完成的一部作品。事情还要从1961年说起,马识途的讽刺小说《最有办法的人》,被时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的作家陈白尘,在《人民文学》上发了头条。被茅盾看到了,说讽刺小说本来是文学的重要部分,大家不愿写,现在开始有人写了。改革开放后,马识途再次遇到陈白尘。陈白尘问他,“你写的那个‘最有办法的人’,现在怎么样了?”马识途回答说,“当然更有办法了。”陈白尘说,“那好啊,你把‘更有办法的人’写成一本书。我给你做一个计划:最没有办法的人,没有办法的人,少有办法的人,真有办法的人,最有办法的人,五章,一章一章地写,写成‘有办法’世家。”

可是从事行政工作的马老,公务繁忙,“我哪有工夫完成啊。所以只发表了《最有办法的人》第一篇。”提到此事,马老的语气中难掩遗憾,“当时还顾虑一个问题在于,这个系列设定是讽刺小说。如果写到‘真有办法的人’,那是真真值得佩服的人,讽刺不得。所以我写到七八万字就放下了。最近我女儿帮我在电脑上找到了这个稿子的一部分,其实我一直想完成它。我很想把特殊年代遇到的一些人的经历和自己与他们的交往写出来,想写改革开放的那一批,真正帮助中国变得繁荣富强的人,他们是真有办法的人。”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曾说,“马老是一个非常宽阔的作家。子弹在龙门阵中飞了一百年,到现在也依然充满活力,充满力量。”在他看来,虽然马老已宣布封笔,但他知道马老还有故事没有写出来,“我相信马老还是会继续写,因为他的枪里还有子弹,总要打出去。让我们期待马老还能写出新的好作品。”

来源:华西都市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