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91年黄菊当选上海市长,官至正国级,69岁病逝从八宝山葬回上海01,本是布衣:他自群众中来,也一直情系民生02,建设上海:这座城市犹如一块块玩具,在他手中搭建成功03,一生原则:他严于律己,也重情重义

1991年黄菊当选上海市长,官至正国级,69岁病逝从八宝山葬回上海01,本是布衣:他自群众中来,也一直情系民生02,建设上海:这座城市犹如一块块玩具,在他手中搭建成功03,一生原则:他严于律己,也重情重义

他天生一张人人艳羡的“娃娃脸”,完全显现不出他的真实年龄,再加上他的面向和善,透着一股极强的亲和力,更令人不自觉喜欢上这位身居高位的领导。

他喜欢唱歌,闲暇时最爱卡拉OK,常常被人称作“业余歌手”,最擅长的抒情曲当属90年代风靡华夏的《渴望》主题曲。只要单位有娱乐活动,同事们总会要求他上台展一展歌喉。

比如1996年某机关单位退休职工办活动,正巧参加的他深情高歌一曲《小草》,赢得“观众”热烈掌声和不断欢呼,仿佛专业歌手到了现场表演。

1998年,他在某同位年轻干部的谈话中表示:我本就是一介布衣,是改革开放的浪潮将我推上历史舞台,如今1甲子转瞬即逝,我想抓紧时间,趁着自己尚能动的时候,继续再为老百姓多做一点儿事情。

他就是上海人人称赞的老书记黄菊。

1991年黄菊当选上海市长,官至正国级,69岁病逝从八宝山葬回上海01,本是布衣:他自群众中来,也一直情系民生02,建设上海:这座城市犹如一块块玩具,在他手中搭建成功03,一生原则:他严于律己,也重情重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01,本是布衣:他自群众中来,也一直情系民生</h1>

1938年,黄菊出生在上海。他的父亲叫黄凤池,祖籍浙江嘉兴,曾在嘉兴中学读过书,是一名有文化的会计。他的母亲则是全职主妇,在家操持家务、照顾丈夫和儿女。

小时候的他,被父母送回嘉兴,在那里完成了小学和中学学业。黄菊的父亲对他很严格,不许他说方言,让他必须用普通话。

大抵正是这个缘故,黄菊自小就很擅长演讲,口齿清晰,思绪敏捷,为日后种种埋下一道有利的伏笔。

他的初中老师后来回忆,说黄菊个头很小,端正坐在讲台前面,听课非常认真。他特别机灵,学习刻苦用功,是班上有名的优秀学生。

1956年,18岁的黄菊凭借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读电机工程电机制造专业。学成毕业,他没有选择留在首都,而是回到一直牵挂的上海,成为一家人造板机器工厂的员工。

1991年黄菊当选上海市长,官至正国级,69岁病逝从八宝山葬回上海01,本是布衣:他自群众中来,也一直情系民生02,建设上海:这座城市犹如一块块玩具,在他手中搭建成功03,一生原则:他严于律己,也重情重义

1966年,深受革命精神熏陶的黄菊加入中共组织,将“报国爱民”刻入骨血,一生未曾忘记。次年,黄菊调任中华冶金厂。

就像他自己所说,他确实从基层而来,是名副其实的“布衣”,从车间技术员做起,慢慢升职到厂长秘书、车间副书记,始终保持谦逊努力的作风,积极参加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

在他的不懈辛劳下,中国首台可控硅电炉自动配电装置成功面世,不只提高了钢水质量,而且缩短了熔炼的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

同时,黄菊总结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编写一本有关小电炉变压器超功率运行的技术书,获得大规模推广和采纳。

1991年黄菊当选上海市长,官至正国级,69岁病逝从八宝山葬回上海01,本是布衣:他自群众中来,也一直情系民生02,建设上海:这座城市犹如一块块玩具,在他手中搭建成功03,一生原则:他严于律己,也重情重义

1977年,黄菊升任车间副主任、副厂长。1978年,他亲自主持工厂整顿,重新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使得车间风貌有了巨大的改变。

1980年,黄菊调任石化通用机械制造公司,以副经理的身份到国外深造,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2年后,黄菊又一次调任第一机电工业局当副局长。1983年,黄菊出任上海常委及市工业党委书记,实现从布衣到领导的转变。

昔年所受教育依然牢刻黄菊心中,让这位从群众中而来的新生领导,一直情系民生,渴望为老百姓做更多贡献。

1991年黄菊当选上海市长,官至正国级,69岁病逝从八宝山葬回上海01,本是布衣:他自群众中来,也一直情系民生02,建设上海:这座城市犹如一块块玩具,在他手中搭建成功03,一生原则:他严于律己,也重情重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02,建设上海:这座城市犹如一块块玩具,在他手中搭建成功</h1>

1985年,黄菊升任上海市委副书记,主要负责文化宣传方面工作。某一天,黄菊偶然得知市面卫生纸非常紧张,急忙亲自致电财贸相关工作人员,问他可有什么有效解决方法。

财贸工作人员心底暗自嘀咕,黄菊一个副书记,居然会关心卫生纸的流通和货量?

他不敢含糊,迅速着手查找当中原因,发现是原料紧张导致的,随即致电供销部门,交代他们处理该问题后,才回复黄菊问题已经解决,黄菊方彻底放下心来。

又有一回,上海忽然天降暴雨,亟待出门的黄菊左等右等没见警卫员出现,他马上叫人联络该警卫员问清原由。

1991年黄菊当选上海市长,官至正国级,69岁病逝从八宝山葬回上海01,本是布衣:他自群众中来,也一直情系民生02,建设上海:这座城市犹如一块块玩具,在他手中搭建成功03,一生原则:他严于律己,也重情重义

得知是警卫员家中房屋漏水,耽误了出发时间,遂大度谅解警卫员,并要求有关部门务必摸清全市情况,及时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房屋进水难题。

1991年,黄菊当选上海市长,愈加关心上海发展和上海群众的生活。卢湾区是上海一个非常老旧的老区,不到8平方公里的区域居住38万人口,林立的简易房和危棚影响市容和居民生活,急需整顿。

黄菊与同事花费大量心血完成改造计划,却依然得到某些人的质疑。

他们说,彼时正处于亚洲金融危机,改造的成本又巨大,万一房子拆掉,土地无人收购可怎么办?黄菊听罢,坚定地鼓励他们:大胆一点,勇敢闯出一条新路。

1991年黄菊当选上海市长,官至正国级,69岁病逝从八宝山葬回上海01,本是布衣:他自群众中来,也一直情系民生02,建设上海:这座城市犹如一块块玩具,在他手中搭建成功03,一生原则:他严于律己,也重情重义

在他的大力支持下,老区改造工作如期进行。工作人员拆掉危房,搭建高楼,挖掘人工湖,兴建绿化,又维护尚能居住且具有特色的旧屋,引进香港房地产集团,令卢湾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现在深受民众青睐的休闲所。

黄菊很清楚,城市建设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他时常念叨:“文火炖蹄膀,味道才能香,我们要慢慢来。”

有一段时间,上海的上下班高峰期相当拥挤,一辆公车每平米就要站11双鞋子,叫民众“苦不堪言”。

黄菊见到有关成都路建设“四车道高架桥”的规划方案,很不解地问:“既然已经发现交通方面缺陷,为什么不能把4车道改成6车道?”

1991年黄菊当选上海市长,官至正国级,69岁病逝从八宝山葬回上海01,本是布衣:他自群众中来,也一直情系民生02,建设上海:这座城市犹如一块块玩具,在他手中搭建成功03,一生原则:他严于律己,也重情重义

他的话传出去,相关部门匆忙调整方案重新递交,但黄菊依然有疑问:为了建造6车道,居然要2万余户民众迁居?

这样一来,岂不是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更大负面影响?他告诉有关部门,路线合理是一回事,降低百姓迁居是另外一回事,两者均必须实现。

工作组无奈,只得一次次跑现场勘查,开了一场场讨论会议,最终按照黄菊的要求完成了成都路高架桥的规划与建设。

洋山深水港是关乎上海发展的一个大项目。从立项、选址到建设,黄菊全程参与。他和同事亲自跑到大小洋山海域调查研究,选择出最适合的方案。

1991年黄菊当选上海市长,官至正国级,69岁病逝从八宝山葬回上海01,本是布衣:他自群众中来,也一直情系民生02,建设上海:这座城市犹如一块块玩具,在他手中搭建成功03,一生原则:他严于律己,也重情重义

整个深水港建成,总共耗费10年光阴。黄菊对同事感慨:

要想推进上海建设工作,唯有坚持“开创、坚韧和可操作”三者。现在的洋山深水港在诸位上海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然位居世界第二,展现中国能力。

浦东机场建设最初,黄菊即把该项目视作极具挑战的上海国际航空方面战略性项目。

他告诉有关人员:一定要把浦东机场建设成居世界一流水平的国际机场,要确保机场飞行安全,创造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关系。

1991年黄菊当选上海市长,官至正国级,69岁病逝从八宝山葬回上海01,本是布衣:他自群众中来,也一直情系民生02,建设上海:这座城市犹如一块块玩具,在他手中搭建成功03,一生原则:他严于律己,也重情重义

待到机场建设末期,刚好发生香港机场系统混乱的事件。黄菊急忙叫来浦东机场负责人,让他到香港实地调研,吸取香港机场的教训,避免再走弯路。

相关部门人员果然累积大量经验,令浦东机场首次通航试运行即取得完美成功。

众所周知,城市的发展和绿化息息相关,黄菊同样深谙此间道理。他非常重视文化建设,一力促成上海博物馆、大剧院和东方明珠等颇具上海特色的建筑建成。

他也很关注舆论环境的和谐,希望可以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认可。他说:“回头看,有群众相随叫雄壮,无群众相随则叫悲壮。我们要雄壮,不要悲壮。”

1991年黄菊当选上海市长,官至正国级,69岁病逝从八宝山葬回上海01,本是布衣:他自群众中来,也一直情系民生02,建设上海:这座城市犹如一块块玩具,在他手中搭建成功03,一生原则:他严于律己,也重情重义

有一次,黄菊到外地考察,看着那里的绿化工作,对相关人员表示上海必须有绿地建设,没有树木,上海会变成水泥森林,遭后世子孙咒骂。

延中绿地等大型公共公园即是黄菊主持修建的,如今它们便是上海人赖以生存的“绿肺”。

此外,黄菊也很在意和关注工作中的小问题。某一次,他和市委某位同事到基层调研,无论走到哪个区县,黄菊皆能娓娓道来那里的相关情况。

到徐汇区时,地方的干部说到某地区治安问题,黄菊立刻接口说起那个小区马路的治安问题,叫同事无比佩服。

1991年黄菊当选上海市长,官至正国级,69岁病逝从八宝山葬回上海01,本是布衣:他自群众中来,也一直情系民生02,建设上海:这座城市犹如一块块玩具,在他手中搭建成功03,一生原则:他严于律己,也重情重义

黄菊和卢湾区工作人员探讨道路改造工作。办公室里没有市政地区,他却凭借记忆将整个街区13个街坊和14座路的特点全部复述清楚,向人彰显了他的“心中有数”及对基层的熟悉程度。

在上海工作的40年,黄菊一直均是有名的“两点一线”执行者:上午9点前抵达办公室,开始忙工作,至夜晚11、12点方离开。

偶尔遇到紧急工作,更是会在办公室待到深夜。他的下属和同事皆慢慢习惯了半夜被黄菊“召唤”的“日常”,睡觉也不会关手机,以免黄菊找不到人。

有人担心黄菊的健康状况,他笑着说:“我是笨鸟,总要先飞嘛。”

1991年黄菊当选上海市长,官至正国级,69岁病逝从八宝山葬回上海01,本是布衣:他自群众中来,也一直情系民生02,建设上海:这座城市犹如一块块玩具,在他手中搭建成功03,一生原则:他严于律己,也重情重义

上海这座城,宛如一块块散落的玩具碎片,在黄菊的手中一点点完成搭建,展现出属于它的国际都市风采。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03,一生原则:他严于律己,也重情重义</h1>

2001年8月,上海再度暴雨,一个小时的降水量达到116毫米,给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造成巨大负面影响。

此区区长连同其他区干部冒着大雨奔波在辖区内每一条街道上,只为及时查看水情、慰问困难民众。他们忙碌的身影被电台记者无意间“捕捉”到,放到了晚间新闻播放。

当天晚上9点左右,依然专心致志处理问题的区长突然接到黄菊的电话,黄菊说:“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们了,你们辛苦了,做得很对,群众有困难,我们就该如此尽快解决。”

在黄菊的心里,只要能让老百姓变好的事情就都该支持。他参加各种社会捐款和慈善工作,每年均和夫人捐出一个月的工作用于帮助困难学习。

他表示:救济是政府的责任,救助却是每个社会成员的任务。

1991年黄菊当选上海市长,官至正国级,69岁病逝从八宝山葬回上海01,本是布衣:他自群众中来,也一直情系民生02,建设上海:这座城市犹如一块块玩具,在他手中搭建成功03,一生原则:他严于律己,也重情重义

2002年,黄菊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次年,他再度被组织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官至正国级,主要负责金融、工业、交通等方面工作。

虽然“地位”有了提升,可黄菊依然是那个他,严于律己、重情重义,未有任何改变。

他从不干涉下属部门的人事安排,不指定用人。对于提拔谁、重用谁,黄菊皆严格按照制度去办,听取多方意见,多和旁人商量,生怕有一点儿违背中央领导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

有一次,黄菊到鄂湘一带考察,却因工作原由没能去成武汉著名景点。等到了岳阳,相关工作人员特地派车欲接黄菊至岳阳楼休息一下,却被黄菊拒绝了。

他说湖南的车子已到,直接去长沙吧。不久,黄菊再度拒绝到滕王阁用餐的提议。有人问他难道不关心历史文化吗?黄菊回答:工作是工作,旅游是旅游,不能混为一谈。

1991年黄菊当选上海市长,官至正国级,69岁病逝从八宝山葬回上海01,本是布衣:他自群众中来,也一直情系民生02,建设上海:这座城市犹如一块块玩具,在他手中搭建成功03,一生原则:他严于律己,也重情重义

不过,别看工作中的黄菊这般“冷酷无情”,实则生活里的他可是有名的有情有义之人。他一直记得冶金厂的同事,常常关心他们的现状。

听闻有老工人生病住院、产生生活困难后,黄菊毫不犹豫拿出万元现金托人分赠给他们,替他们解决经济难题。

昔日老厂长不幸患上肺癌,黄菊得知,亲自联系医院为他治疗,又抽空前去探望他;离休干部想念他和旧时老同志,黄菊听闻,即可安排时间组织聚会,与老同事们共叙旧情。

对熟悉黄菊的人来说,他永远皆是那个善良的黄菊。

2005年,黄菊专门回到上海,参加洋山港的开港仪式。同年年底,他忽然病重入院治疗。

1991年黄菊当选上海市长,官至正国级,69岁病逝从八宝山葬回上海01,本是布衣:他自群众中来,也一直情系民生02,建设上海:这座城市犹如一块块玩具,在他手中搭建成功03,一生原则:他严于律己,也重情重义

2007年2月下旬,同事到医院探望他,高烧不退、无比虚弱的黄菊在病床上告诉同事:两会即将召开,他的手头尚有一些工作未能完成,希望可以到会上与大家打个招呼,再正式说声再见。

同事的眼眶瞬间湿润,他说他明白黄菊的执念,黄菊非常清楚自己的生命大抵没有多长时间了,他只想在离开人世前,再与老同事和战友们道别,争取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

黄菊用他的切身行动向世人宣告,什么才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007年6月2日,69岁的黄菊在首都因病故去。8年后,组织遵循黄菊生前的遗愿,将他安葬在了上海福寿园,让黄菊得以落叶归根,永远和他眷恋热爱的上海相伴在一处。

文/羽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