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不但在上流社会享有盛名,就是市井百姓也对他崇拜有加。在大桥东乡一带,他的传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有一天,郑板桥下乡采风,探访民情。他穿着便服,路过一个私塾门口,看见屋里有一位塾师坐在讲台上,正摇头晃脑地教学生读着“临财母(毋)苟得,临难母(毋)苟免。”郑板桥一听塾师读错了字,便跑进教室和颜悦色地说:“先生,请你把刚才教的课文再读一遍。”那位塾师便傲慢地重读了一遍。郑板桥说:“先生,你读错了字,把‘毋’字读成‘母’字了。”

塾师不服气,放大嗓门辩解说:“这是父母的‘母’字,怎么能读成‘毋’字了?不错,不错,就是不错!”郑板桥见他很执拗,便严肃地说:“先生,你是教书育人的人。这样教书,岂不是要误人子弟?你不配教书!”塾师气冲冲地责问:“我是这里的乡亲父老聘来教书的。你是什么人?你有什么权利来指责我?你说……”郑板桥一听,勃然变色,立即从衣襟里拿出了自己的钤印,塾师接过来一看“郑板桥”3个字,顿时面如土色,呆若木鸡,忙跪下叩头,连说:“郑大人宽恕,小人有眼不识泰山,请让我这个寒儒在这里教书糊口吧!”
郑板桥很认真地对他说:“你想教书,那我要考考你。给你一副上联,对得出下联就让你教书,对不出来请你再去攻读。”说着随手写了上联“曲礼篇中无母狗”。塾师接到手里,看了又看,冥思苦想了半天,仍然对不出来,就满面羞愧地离开了。
三年后,那位塾师特地来找郑板桥。一见面,他便衷心感谢郑板桥,说自己发奋读书考上了秀才。然后掏出当年的对子说:“我已经对出来了。”并念道:“曲礼篇中无母狗;谷梁传外有公羊。”
郑板桥听他念完,高兴地说:“对得好,对得妙,你现在学业大进,可以当先生了。”
(朱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