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水稻穗期大量白叶、束尖,警惕稻纵卷叶螟爆发!如何高效防治?一、稻纵卷叶螟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二、高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哪些药剂效果最好?总结

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生产中的主要迁飞性、暴食性害虫,广泛分布于各水稻生产区。以下沉气流和降雨为动力而降落,每年初夏由南向北迁飞,秋季由北向南回迁,连年重发,危害时间长,从水稻分蘖期到孕穗-抽穗期均有不同程度危害。

由于其幼虫导致水稻叶片卷叶、束尖、取食叶肉而致叶片发白,影响光合作用,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千粒重下降,秕粒率增加,通常情况下可使水稻减产10%-15%,重者可达50%,大发生时稻叶一片枯白,颗粒无收。

广西是稻纵卷叶螟迁入中国的第一站,也是其他稻区的虫源地。眼下广西地区的水稻正处于拔节期-孕穗期,昨天在来宾地区田间发现,大量的白叶、束尖,剥开一看,几乎每一片卷叶都有稻纵卷叶螟幼虫。今天和大家简单聊一下,对于稻纵卷叶螟,哪些药效果最好,并提出了2点辅助防治措施。

水稻穗期大量白叶、束尖,警惕稻纵卷叶螟爆发!如何高效防治?一、稻纵卷叶螟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二、高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哪些药剂效果最好?总结

田间大量白叶、束尖

<h1 class="article-title">一、稻纵卷叶螟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h1>

1、水稻产量的形成

水稻产量的形成,95%以上是叶片光合产物累积的结果。而最终形成的籽粒产量中,80%来自抽穗-成熟期水稻功能叶的光合作用。有研究表明,水稻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剑叶占52%、倒二叶占22%、倒三叶占8%。因此,水稻功能叶的生长状况决定水稻的产量。

2、稻纵卷叶螟危害特征

稻纵卷叶螟主要是幼虫危害水稻叶片,导致卷叶、白叶。尤其是4-5龄的幼虫,食量大,暴食叶片,转株频繁,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受害田块,一片白苗,尤其在穗期-灌浆期,功能叶被害,严重影响产量,导致减产绝收。

水稻穗期大量白叶、束尖,警惕稻纵卷叶螟爆发!如何高效防治?一、稻纵卷叶螟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二、高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哪些药剂效果最好?总结

稻纵卷叶螟幼虫

3、稻纵卷叶螟不同虫龄的危害特征

根据不同虫龄对叶片的危害特征,总结为:“一龄心叶现针状白点,很少结苞;二龄嫩叶会束尖,在叶尖或叶片中部吐丝,形成小虫苞;三龄苞长叶纵卷,筒状,两端开口;四-五龄幼虫,食量大,暴食叶片,使功能叶受损,白叶、扭曲,逐渐失水、干枯。五龄后则变为成虫,单雌产卵量平均100粒,最多可达300多粒。

水稻穗期大量白叶、束尖,警惕稻纵卷叶螟爆发!如何高效防治?一、稻纵卷叶螟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二、高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哪些药剂效果最好?总结

稻纵卷叶螟成虫

<h1 class="article-title">二、高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哪些药剂效果最好?</h1>

根据不同虫龄的危害特征我们可以知道,要想高效防治稻纵卷叶螟,最好是在三龄幼虫之前,抓住1、2龄幼虫高峰期。如果田间成虫量大,最好是能在卵孵化盛期至1龄幼虫时用药。

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以上的稻田合理搭配药剂组合,进行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一般在水稻拔节期、破口期、齐穗期,三次用药防治。

水稻穗期大量白叶、束尖,警惕稻纵卷叶螟爆发!如何高效防治?一、稻纵卷叶螟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二、高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哪些药剂效果最好?总结

叶片纵卷,筒状

给大家推荐几种对稻纵卷叶螟防效较好的化学药剂,大家根据田间虫害情况,进行合理选择。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防效不是绝对的,大家根据自己的用药情况以及田间虫害情况,交替复配使用,争取最佳防治效果。

防效很好药剂有:240g/L的氰氟虫腙悬浮剂360克/公顷,20%氯虫苯甲酰胺,对该害虫的控制作用最好,药后7-28天,防治效果高达92%;

防效较好药剂有: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 浮 剂 75克/公顷、30%茚虫威水分散粒剂27克/公顷、1.8%阿维菌素乳油60克/公顷、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30克/公顷、20%氟苯虫酰胺水分散粒剂45克/公顷和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60克/公顷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效果较好,持效期为14-21天,药后7-28天防治效果高达88%;

防一般药剂有: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60克/公顷和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3克/公顷,但持效期长达28天,药 后7-28天防治效果为72%-79%;

注意:田间病虫害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兼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建议选择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75克/公顷、1.8%阿维菌素乳油60克/公顷、20%氟苯虫酰胺水分散粒剂45克/公顷、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对于另一种主要害虫稻飞虱,可以选择10%烯啶虫胺水剂、50%吡蚜酮·异丙威可湿性粉剂、80%吡蚜酮·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防效都在90%以上。

<h1 class="article-title">总结</h1>

稻纵卷叶螟是具有暴发性的迁飞害虫,化学防治仍是稻纵卷叶螟综合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发生年份,最好将防治适期提到卵孵盛期,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损失。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科学合理施肥,减少虫害的发生。主要包括以下2点:

1、控制氮肥施用,喷施叶面肥

在很多水稻生产区,农民往往习惯增加氮肥的实用量,导致氮肥过量,导致叶片薄、披散、旺长,改善了植食性昆虫的营养条件,高氮有利于稻纵卷叶螟生长发育和繁殖水平,包括幼虫存活率、取食量、蛹重、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的增加,提高了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种群和危害水平。

在浙江余姚和临海相关试验表明,浙粳88和甬优18,氮肥施用量减少27% 和13%后,降低田间稻纵卷叶螟幼虫的种群数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产量分别增加10%和13%。

如果前期偏施氮肥,田间阴敝,可以在用药防治每亩加入100-200克磷酸二氢钾,促进剑叶老熟。随着剑叶老健,不太适合稻纵卷叶螟幼虫卷叶和取食,这是防治水稻卷叶螟的关键措施。

2、施用硅肥

抗稻纵卷叶螟水稻品种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叶片硅含量高或硅细胞密度高,施硅能增强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的不选择性,从而增强水稻对稻纵卷叶螟的抗性,显著降低水稻的卷叶株率和卷叶率。

这可能是因为施用硅肥能提高植株硅含量,提高禾本科杂草的叶片粗糙度、阻碍食叶昆虫取食、延缓发育、降低食物同化效率;同时,促进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的合成和释放,进而影响植食性昆虫的产卵和取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