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们“谈螺色变”,这里不得不说这件事

最近,有微友爆料在永康南溪岸边捞起来不少螺,原来以为是田螺,回家以后才发现自己捞的竟然是福寿螺。

人们“谈螺色变”,这里不得不说这件事

记者来到永康江岸边看到不少一块一块的粉红色“虫卵”,一块大概3-5厘米左右长。不光在岸边的水生植物上,在江中的石头上也有粉红色的卵。近看,这些东西由密密麻麻的小圆球组成,在阳光的照耀下,光亮而有质感。不过,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了之后,心里会有些发毛。

人们“谈螺色变”,这里不得不说这件事
人们“谈螺色变”,这里不得不说这件事

福寿螺跟田螺长得很像,它的卵比较有特点,红色的一颗一颗,一团一团,像口香糖一样黏在荷叶杆上。荷叶、莲藕它都会吃,荷叶会被啃出很多洞。它是很多人和动物的中间的寄宿体,会有很多寄生虫,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不光在永康,在杭州等多地近段时间也都出现了福寿螺的身影。

人们“谈螺色变”,这里不得不说这件事
人们“谈螺色变”,这里不得不说这件事
人们“谈螺色变”,这里不得不说这件事
人们“谈螺色变”,这里不得不说这件事

面对福寿螺粉卵,永康这样做

据资料记载,福寿螺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5月到8月是繁殖高峰期,福寿螺繁殖能力很强,一年可产卵20-40次,年产卵量3-5万粒,可以迅速扩散,而且它食性杂,一旦爆发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

2003年中国环保总局(现环保部)将福寿螺列入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为有效控制福寿螺繁殖,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永康市也已经全面开展福寿螺清剿行动。

  一是多部门联动,摸底“排”螺。由永康市水务局与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召开城区清理福寿螺专项行动推进会,会议决定该市水务局及相关镇、街道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对分管水域进行认真排查、全面掌握螺情动态,遏制福寿螺生长繁殖蔓延。

  二是两方面管控,组员“剿”螺。一方面永康市水务局及东城、江南街道、西城街道办事处对城区河道沿岸进行全线打捞摘除,并在农业农村局专家指导下集中统一将螺体碾碎或将卵块压碎,再放入生石灰浸泡,处置完成后,集中统一运输到市垃圾填埋场填埋。一方面在不污染水源的前提下使用低剂量药物防治,对福寿螺清除后的区域进行清洗消杀,避免残留螺卵继续繁殖,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三是全水域监管,定案“控”螺。防治福寿螺是一个长期过程,为彻底防控,永康制定了《福寿螺清理长效方案》,从人工捕杀、生物防控、加强培训宣传、加强监管等方面进行管控。下一步将剿“螺”行动在该市河道、池塘、农田推行,确保清剿成效。

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

人们为什么会“谈螺色变”,这里不得不说这件事——福寿螺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

据统计,一只福寿螺中含有寄生虫少的有3000条,多的达6000条。

人们“谈螺色变”,这里不得不说这件事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食用生的或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感染此病,线虫幼虫会入侵人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怎么区分福寿螺与田螺

→从外形来看:

福寿螺和田螺是有很大区别。首先从个头来看,成年福寿螺体型要比田螺大很多,“再从颜色上来看,福寿螺颜色偏黄,田螺则偏青褐色。”

→从构造来看:

即便是个头相当的田螺和福寿螺,构造上都会有很大的区别。田螺的尾部呈椎体形,盖头是片圆形,而福寿螺尾部很短,盖头偏扁,整体呈圆盘形。

人们“谈螺色变”,这里不得不说这件事

不带壳的螺肉

要如何区分呢?

这个其实也不难,

和分辨外壳颜色一个套路:

两种螺肉主题色也不一样!

田螺肉整体泛白色,青色,青灰色

人们“谈螺色变”,这里不得不说这件事

而福寿螺则是泛黄褐色

人们“谈螺色变”,这里不得不说这件事

煮熟的也能区分!

关键是看大小!福寿螺个大而因为福寿螺有两对触角,田螺只有一对。所以当你看到螺肉上的肉芽比较多且杂乱的时候,那就是福寿螺没差了!

百度百科上也有区分

福寿螺与常见田螺的表格!

人们“谈螺色变”,这里不得不说这件事

不管是福寿螺还是田螺,均可能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以及其他寄生虫,因此,不管是吃福寿螺还是田螺,一定要煮熟,千万不能生吃或半生吃,特别是凉拌螺肉或烧烤螺蛳,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