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我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内容无奇不有,无所不包,超出我们现代每个人的想象与认知范围,对于我们拓展思维提高想象力大有裨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部天书之中的精彩大千世界吧。#山海经#

山海经插图
先读一下简单的译文:
从杻(niǔ)阳山再往东三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柢(dǐ)山。
山中有很多溪水,却没有花草树木,光秃秃的。
水中有一种鱼,形状像牛,还能在山坡中栖息,长着蛇一样的尾巴,还长有一对翅膀,它的声音像牦牛吼叫的时候一样,它的名字叫鯥(lù)鱼。它冬天休眠,夏天又重新苏醒过来。人们如果吃了这种鱼就可以预防与治疗痈(yōng)疽(jū)疾病。
鯥鱼想象图
从杻阳山往东走,三百余里,就到了一座叫柢山的山。
这座山的奇特之处在于,山谷之中很多的溪水在流,水势奇特,汇聚到一起,呈汹涌之势,山上怪石嶙峋,却没有树木,更没有花草,光秃秃的。
这样的山,让我想起了西北一带的山,但西北一带的山下,水流却不多见。
山奇怪,山谷中的水里更奇怪。
在这溪流之中有一种鱼,叫鯥鱼,形状是牛的样子(一说是牦牛的样子)。一条鱼长得像一头牛,真是超乎人的想象,关键的它的尾巴跟蛇尾巴差不多,应该是没毛的。
这种鯥鱼的两边还长着翅膀,不知道会不会飞。它叫起来的声音像耕牛一样的“哞哞”,声音能传得很远。
鯥鱼的奇特之处还在于,它的生长是需要冬眠的。到了冬天它就不食不动,把自己隐藏起来,一直冬眠到来年的夏天,也就是说,它的活动时间只在夏秋两季。
如此汇总下来,这鯥鱼长得鱼不像鱼、牛不像牛、鸟不像鸟的,还真是很奇特。
另据史书描述,说“鯥鱼陵居”,也就是说,这种鱼是两栖动物,不光在水里游动,也会到山上去游荡,在山谷之中吼叫。那也就是说,它的冬眠很可能是在这不毛之地的山上,而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在水里冬眠。
另外这鱼如果食用还具有药理作用,能防治痈疽之疾。痈疽之疾,一般发生于体表、四肢、内脏等处,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疾患,是一种毒疮。现代医学解释其为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成群受细菌感染所致的化脓性炎,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可见鯥鱼是一种很好的消炎药。
最后读一下《山海经》中这段文字的原文:
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xiě)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
注:文中原文与译文出自傅硕译注《山海经》,其余来自网络编著;文中图片出自天地出版社《山海经》与王旭龙编著的《山海经画传》,其余来自于网络共享。如有不妥,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