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诗琛/文 视觉中国供图
蔡澜说,家乡的味道百食不厌。当味蕾与乡愁一并勾引,记忆便穿越时光,呼啸而来。不如撕下“高效”、“996”的标签,等一碗汤圆、一份糖醋鱼,让美食治愈你。
味觉串联你我,乡愁连接双城。每周三,《知味双城》,不见不散。
前几日,周小柚收到了这样一条留言。

宣平馄饨、醋鸡、麦饼……武义小吃当真如此诱人?宠粉周小柚即刻出发。
初夏时光里,周小柚找到了一味颇具武义风情的小食,武义十大碗之一——小炒山枝花。
01
香气氤氲的初夏至味
栀子、茉莉、白兰,
江南雨季,夏日三白。
“春去夏犹清”,在清和的初夏,这三种白色小花常常被阿婆摆放在一起卖。或用白线束住、或将花朵串在一截铅丝上,做成佩环、手串等。
花朵香气怡人,别有韵致。唯有江南女子知其中深味。
“白兰花,茉莉花,要勿要?”吴侬软语的叫卖也成为了初夏一景。《小窗幽记》中列举了十几种声音,作者认为卖花声最美。
“论声之韵者,曰溪声、涧声、竹声、松声、山禽声、幽壑声、芭蕉雨声、落花声,皆天地之清籁,诗坛之鼓吹也,然销魂之听,当以卖花声为第一。”——《小窗幽记》
在初夏的武义偶遇一位卖花阿婆,四五米外就闻到了阵阵栀子花香。
“这花啊,危险香(武义方言,非常香之意)。买点尝尝哇。”
尝尝?栀子花竟是一道可以入馔的花?
在武义菜场,几乎各家摊位上都摆放着焯好的栀子花。如何烹饪栀子花,武义的主妇们各有灵通。
02
美貌与美味都不可辜负
可食用的栀子花并不是那种被称为“白蟾”的大花大叶的栀子,而是小巧精致的山栀。武义人习惯把它叫做“山枝花”。
左图为家栀,右图为山栀
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载了油煎栀子花的做法,名为“檐卜煎”。而相较于油煎、羹汤,武义人更爱清炒。
五月至六月初的山间,单瓣六出的山栀盛开在山林的各个角落。它们总是成簇成簇地开着,泛出雪一般的白色。
山栀的花瓣远不如家栀那般肥厚,叶片也不及家栀的油绿,连香气也要逊色三分。但山栀看似毫无章法的生长方式,早已在无形中蕴藏了美味的奥秘。
临近中午,武义老乡村酒楼食客云集,厨师潘建龙正在为“小炒山枝花”做最后的准备。
将采摘回的山枝花进行清洗。淡黄色的花蕊吃起来口感微苦,介意的食客会要求剔除花蕊。
焯水后的山枝花软塌了许多,颜色也不复以往的白皙,呈现褐黄色。
热锅冷油,蒜、姜、辣椒调味。简单翻炒过后,一盘“小炒山枝花”美味出锅。
03
且以此花敬青春
小炒山枝花制作简便,鲜香清爽。
一筷山枝花入口,淡淡花香萦绕舌尖。丰润的花瓣汁水充盈,蕴藏着山野的鲜美。
“山枝花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如果家里的小朋友不爱吃苦瓜,不如来尝尝山枝花。”厨师潘建龙如是说。
不得不说,在此之前我不甚喜爱栀子花。它总在离别的季节盛放,明明的炎热的盛夏,却承载着最盛大的别离。
连《栀子花开》里都唱着:“栀子花开,如此可爱,挥挥手告别欢乐和无奈。”
将这朵“离别之花”制成美味佳肴,告别的时光也显得不那么泪眼滂沱。
在此,周小柚谨借这份“小炒山枝花”,祝福2020届所有毕业生兴致盎然地与世界交手,一直走在开满鲜花的路上。祝各位前程似锦,顶峰相见!
老乡村(宝塔路店)
地址:金华市武义县宝塔路象龙菜场附近
电话:0579-87675757
你毕业多久了?
有什么话想对老同学说吗?
微信关注”周柚“小程序,点击进入后找到该文章
文末留言,截止5月29日12时,
点赞最高的前三位小可爱,
每人将获得周小柚送出的旅行套装一份~
制图:JU
图:青禾、视觉中国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