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葉詩琛/文 視覺中國供圖

蔡瀾說,家鄉的味道百食不厭。當味蕾與鄉愁一并勾引,記憶便穿越時光,呼嘯而來。不如撕下“高效”、“996”的标簽,等一碗湯圓、一份糖醋魚,讓美食治愈你。

味覺串聯你我,鄉愁連接配接雙城。每周三,《知味雙城》,不見不散。

前幾日,周小柚收到了這樣一條留言。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宣平馄饨、醋雞、麥餅……武義小吃當真如此誘人?寵粉周小柚即刻出發。

初夏時光裡,周小柚找到了一味頗具武義風情的小食,武義十大碗之一——小炒山枝花。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01

香氣氤氲的初夏至味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栀子、茉莉、白蘭,

江南雨季,夏日三白。

“春去夏猶清”,在清和的初夏,這三種白色小花常常被阿婆擺放在一起賣。或用白線束住、或将花朵串在一截鉛絲上,做成佩環、手串等。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花朵香氣怡人,别有韻緻。唯有江南女子知其中深味。

“白蘭花,茉莉花,要勿要?”吳侬軟語的叫賣也成為了初夏一景。《小窗幽記》中列舉了十幾種聲音,作者認為賣花聲最美。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論聲之韻者,曰溪聲、澗聲、竹聲、松聲、山禽聲、幽壑聲、芭蕉雨聲、落花聲,皆天地之清籁,詩壇之鼓吹也,然銷魂之聽,當以賣花聲為第一。”——《小窗幽記》

在初夏的武義偶遇一位賣花阿婆,四五米外就聞到了陣陣栀子花香。

“這花啊,危險香(武義方言,非常香之意)。買點嘗嘗哇。”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嘗嘗?栀子花竟是一道可以入馔的花?

在武義菜場,幾乎各家攤位上都擺放着焯好的栀子花。如何烹饪栀子花,武義的主婦們各有靈通。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02

美貌與美味都不可辜負

可食用的栀子花并不是那種被稱為“白蟾”的大花大葉的栀子,而是小巧精緻的山栀。武義人習慣把它叫做“山枝花”。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左圖為家栀,右圖為山栀

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記載了油煎栀子花的做法,名為“檐蔔煎”。而相較于油煎、羹湯,武義人更愛清炒。

五月至六月初的山間,單瓣六出的山栀盛開在山林的各個角落。它們總是成簇成簇地開着,泛出雪一般的白色。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山栀的花瓣遠不如家栀那般肥厚,葉片也不及家栀的油綠,連香氣也要遜色三分。但山栀看似毫無章法的生長方式,早已在無形中蘊藏了美味的奧秘。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臨近中午,武義老鄉村酒樓食客雲集,廚師潘建龍正在為“小炒山枝花”做最後的準備。

将采摘回的山枝花進行清洗。淡黃色的花蕊吃起來口感微苦,介意的食客會要求剔除花蕊。

焯水後的山枝花軟塌了許多,顔色也不複以往的白皙,呈現褐黃色。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熱鍋冷油,蒜、姜、辣椒調味。簡單翻炒過後,一盤“小炒山枝花”美味出鍋。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03

且以此花敬青春

小炒山枝花制作簡便,鮮香清爽。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一筷山枝花入口,淡淡花香萦繞舌尖。豐潤的花瓣汁水充盈,蘊藏着山野的鮮美。

“山枝花有清熱瀉火的功效,如果家裡的小朋友不愛吃苦瓜,不如來嘗嘗山枝花。”廚師潘建龍如是說。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不得不說,在此之前我不甚喜愛栀子花。它總在離别的季節盛放,明明的炎熱的盛夏,卻承載着最盛大的别離。

連《栀子花開》裡都唱着:“栀子花開,如此可愛,揮揮手告别歡樂和無奈。”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将這朵“離别之花”制成美味佳肴,告别的時光也顯得不那麼淚眼滂沱。

在此,周小柚謹借這份“小炒山枝花”,祝福2020屆所有畢業生興緻盎然地與世界交手,一直走在開滿鮮花的路上。祝各位前程似錦,頂峰相見!

老鄉村(寶塔路店)

位址:金華市武義縣寶塔路象龍菜場附近

電話:0579-87675757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你畢業多久了?

有什麼話想對老同學說嗎?

微信關注”周柚“小程式,點選進入後找到該文章

文末留言,截止5月29日12時,

點贊最高的前三位小可愛,

每人将獲得周小柚送出的旅行套裝一份~

制圖:JU

圖:青禾、視覺中國

小炒山枝花,原來這就是離别的味道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