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戴十层口罩出门,喝酒精,埋宠物?这些荒谬行为皆因“过度防御”一、如何区分正常防御与过度防御二、为何在疫情之下我们会产生“过度防御”?过度防御来源于“过度应激反应”三、面对“过度防御”,我们该怎么办​结语:

前几日有条热搜新闻,印象颇深,广东东莞的交警,拦下一名驾车男子,发现他戴了很多口罩,交警心存疑虑,让他先摘掉,谁知男子一层一层,竟摘掉了十多层,把交警看懵了。男子说只是过于紧张,为了自保。

此前,国家卫健委专家组蒋荣猛在采访时就提到,戴两个口罩都会影响气密性,并且呼气的阻力增加,就会使劲吸气,这样更易感染。戴多层,还不如把一层口罩戴严实。

戴十层口罩出门,喝酒精,埋宠物?这些荒谬行为皆因“过度防御”一、如何区分正常防御与过度防御二、为何在疫情之下我们会产生“过度防御”?过度防御来源于“过度应激反应”三、面对“过度防御”,我们该怎么办​结语:

网友在新闻下评论说这不是炫富吗?别人买不到,他却囤那么多,还大肆浪费。

其实这位男子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我相信也并不是他真的想“炫富”,而是背后的“过度防御心理”在作祟。

不光是该男子,疫情之下,有“过度防御”的人还真不少,各种新闻也是层出不穷。

有人听说75度的酒精能消毒,就直接就往嘴里灌;有些社区听说某户人家是武汉回来的,无论对方怎么保证愿意自我隔离,还是要去把别人的门给封死;

更有甚者,听说宠物可能有被传染的风险,竟私自把别人家的宠物猫给活埋了,而猫主人正在隔离中,回来悲痛欲绝。

其实面对这种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人们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与防御心理都是正常的,这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一个重要的自我保护机制。

但是当人们做出过度的情绪反应,过度的防御行为时,它又转变成了一种“心理问题”,而这种“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到自己和他人,从社会层面来说,也不利于疫情的控制。

那么,我到底属于“正常防御”还是“过度防御”?过度防御又是如何形成的?如果我感觉自己或身边有人过度防御了,该怎么办?下面我们一一进行解析。

戴十层口罩出门,喝酒精,埋宠物?这些荒谬行为皆因“过度防御”一、如何区分正常防御与过度防御二、为何在疫情之下我们会产生“过度防御”?过度防御来源于“过度应激反应”三、面对“过度防御”,我们该怎么办​结语: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如何区分正常防御与过度防御</h1>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它有积极的意义亦有消极的一面。

它的概念最早是由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提出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强大的“本我”冲动会扰乱我们的自我意识,而产生焦虑,而我们的“自我”为了对抗它,部署了无意识的防御机制,以减少个体焦虑。

心理学发展至今,目前对于心理防御机制影响最大的,是来自于哈佛大学的精神病学家乔治·瓦兰特的著作,他将弗洛伊德的观点进行了更新迭代。

瓦兰特认为,防御是一种平衡机制,可以减少突发压力的破坏性作用。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防御机制也日趋成熟,而成熟的心理防御,主要是通过增加个体对感觉、想法及其后果的有意识关注,来增强自我的保护和满足感。

成熟健康的心理防御主要有这几种类型:

升华:把紧张的能量转化为建设性的投射

压抑:控制负面情绪,以免它们对你的目标和价值观产生破坏性影响

预期:投资于准备和计划,以减少焦虑和压力

利他主义:利用你的资源和才华,在帮助他人中获得满足感和意义

幽默:在紧张或可能令人沮丧的情况下,能够看到事情有趣的一面

显然,这些正常范围内的心理防御机制,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有利于他人。

戴十层口罩出门,喝酒精,埋宠物?这些荒谬行为皆因“过度防御”一、如何区分正常防御与过度防御二、为何在疫情之下我们会产生“过度防御”?过度防御来源于“过度应激反应”三、面对“过度防御”,我们该怎么办​结语:

同时瓦兰特也提到了一些不健康的,过度防御的类型,比如:

不经思考的压抑

无区别的紧张和恐惧(即便在安全的环境也不能缓解)

强迫性行为(反复持久出现的过度行为)

针对疫情的现状,我们可以根据瓦兰特的理论,扩展出一些具备过度防御特征的,更实际的指标,比如:

封闭自我,很难与人正常交流,无法听进疫情之外的其他话题

专家说一分,我要做十分,总要过度执行才安心

无论从哪个渠道听来的消息,是否经过证实,都立马照做,并且强迫身边人一起做

情绪激动,易怒,经常和人为了小事争吵

无法正常工作或好好休息和放松,时刻都要持续关注疫情相关的信息

难以给予他人帮助,或难以接受他人的帮助

对照上面的指标,你对于自己或他人的防御级别是否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即便有过度防御的现象其实也不用过于担心,首先我们得了解,为什么疫情之下,会产生过度防御的心理机制。

戴十层口罩出门,喝酒精,埋宠物?这些荒谬行为皆因“过度防御”一、如何区分正常防御与过度防御二、为何在疫情之下我们会产生“过度防御”?过度防御来源于“过度应激反应”三、面对“过度防御”,我们该怎么办​结语: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为何在疫情之下我们会产生“过度防御”?过度防御来源于“过度应激反应”</h1>

2020的年头,被疫情的氛围环绕着,本是开开心心回家过年的人,打开各个媒体,满眼所见的是不断攀升的数字和各种相关的新闻。

我们在震惊、恐惧、悲愤与温暖中不断切换着心情,一时之间,哪里也不能去了,口罩也买不到了,连门把手和电梯按钮都成了危险品。

许多人说,自己快要被淹没在各类负面信息中,情绪过度代入,感到恐慌、焦虑,但又好像无能为力。只能从早到晚刷微博,看久了甚至会呼吸不畅,胸闷,动不动就想流泪。

其实,这可能意味着我们正在经历心理学上的“压力应激反应”。这是一种荷尔蒙导致的情绪反应。

当你身处于一个具有压力性的环境—比如经历过重大的创伤性事件(如SARS、地震、以及这次的新冠肺炎等),就会引发出一系列的身体反应,比如:失眠、作息紊乱、记忆下降、胸闷等。

戴十层口罩出门,喝酒精,埋宠物?这些荒谬行为皆因“过度防御”一、如何区分正常防御与过度防御二、为何在疫情之下我们会产生“过度防御”?过度防御来源于“过度应激反应”三、面对“过度防御”,我们该怎么办​结语:

“应激反应”本身是正常的,它只是一种下意识的生理和情绪反应,因为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与社会各种事件相连。别说亲身经历,就算是目睹到一些负面事件,人们都会出现类似的反应。

这一点,哪怕是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也无法避免。

只是这次,如此严重和未知的事件,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没有经历过。再加上短期医疗物资的短缺,部分病患无法得到及时的隔离,各种谣言又趁虚而入,故意制造恐慌,在这种全国性的情绪压力下,才会进一步催化了应激反应,致使许多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就陷入了“过度应激”的状态,无法自拔。

正是这种“过度应激反应”,导致了“过度防御”的开启,人们才开始有了过度防御的行为。

那么面对“过度防御”的心理,我们该怎么办?如何缓解?下面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可操作的具体建议。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面对“过度防御”,我们该怎么办</h1>

1、选择直面,科学的了解各项真实情况和数据

过度防御来自于恐慌和焦虑,其根源都是都来自于未知。

现在各大媒体不眠不休的,想尽办法给我们最及时、最准确的信息,本质上也是想让大家了解最真实的数据和目前的进展情况,能够对疫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我们思考问题自然也会更为理性。

而作为我们自己,在建立科学认知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根据专家的指示做好自我防护和自我隔离,更严格的遵守各项规则和规定。

从心理机制来看,有清晰的认知和有规则的行为,是消除不确定性,减少焦虑的重要机制。

前几天科普号回形针做了一期关于新冠肺炎的科普视频,不少人看完表示,知道了一切,心里反而踏实了许多,也没那么恐惧了。

建立了科学的认知后,减少无关的信息输入也很重要。

戴十层口罩出门,喝酒精,埋宠物?这些荒谬行为皆因“过度防御”一、如何区分正常防御与过度防御二、为何在疫情之下我们会产生“过度防御”?过度防御来源于“过度应激反应”三、面对“过度防御”,我们该怎么办​结语:

2、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

“过度防御”的起始,就是源于我们直接暴露在过量的负面信息中,又没有能力去应对,所以控制每天接收信息的频率和数量,能让我们减少很多情绪上的冲击。尤其是那些未经证实的、非主流媒体报道的、可能引发焦虑的消息。

你可以规定好自己每天刷手机的时间,可以是1-2个小时,并且选择性的关注几个靠谱的信息平台,比如人民日报、各级卫健委的官方平台,新京报、三联等一线媒体…

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长久下来你的情绪状态也会变得更理性更克制。解决了信息过载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我们自身的调适了。

戴十层口罩出门,喝酒精,埋宠物?这些荒谬行为皆因“过度防御”一、如何区分正常防御与过度防御二、为何在疫情之下我们会产生“过度防御”?过度防御来源于“过度应激反应”三、面对“过度防御”,我们该怎么办​结语:

3、建立正向的积极思维,减少自己的负面情绪

新闻并不是每天只会报道那些“坏消息”,也会传播很多好的进展和温暖的故事。

在焦虑和恐慌的时候,我们看到专家组在紧锣密鼓的研究对症药方;看到国家投入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积极的救治患者;看到很多人痊愈后回家与家人相聚;很多人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每天都有暖心的故事在上演。

这一切,都在促使我们建立正向的积极思维,对未来充满信心。如果你依然会有一些被负面情绪裹挟的时刻,也不用担心,至少有几个方法可以去多做尝试:

及时跟身边的家人、朋友沟通和倾诉,倾诉有助于情绪的释放。

给自己制定一个to do list,做好计划,该吃饭吃饭,该读书读书,让生活节奏依旧如常。你生活的越规律,身心状态也会越稳定。

找到能让你自己轻松的点,比如爱听音乐的去听音乐,爱吃东西的给自己做点好吃的,或者运动一下,泡个澡等等。

回忆过往能让你有成就感的事,你战胜过的那些事,自己的那些高光时刻,给自己鼓励。

闲暇可以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把自己看到的一些科学报道转述给朋友和家人,多抽时间陪陪父母和孩子,遇到身边焦虑的朋友多宽慰安抚,或者把此文转给他们。

戴十层口罩出门,喝酒精,埋宠物?这些荒谬行为皆因“过度防御”一、如何区分正常防御与过度防御二、为何在疫情之下我们会产生“过度防御”?过度防御来源于“过度应激反应”三、面对“过度防御”,我们该怎么办​结语:

<h1 class="pgc-h-arrow-right">​结语:</h1>

疫情之下,我们在做好健康防护的同时,也一样要做好自我的心理调适,和自我心理救助。

因为各种负面情绪、过度防御,给自己和他人造成的伤害,同样不容忽视。

病毒可怕,更要理性应对,要关注但不是过度关注,要重视却不是狂躁到歇斯底里,没有分寸的慌乱才是最可怕的。

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亦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不给社会添乱,积极乐观的面对疫情,或许才是我们能为武汉、为患者和所有奋斗在一线的人员,能做的最好的事。

我是心理咨询师艾瑞儿,关注我,你将收获每日更新的情感心理干货,陪你一起认识自己,看懂世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