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喜剧演员那么多,为何只有陈佩斯敢用“胳膊”掰“大腿”?

作者:桃米电动赛车

当年,那个邮差离开春晚,此后再无登台。

观众认为,他的心中肯定充满了委屈。

可早年间的陈佩斯,每当遇到采访的记者,便会拉住他们求辟谣:

“北京的山上是不会长石榴的。”

陈佩斯说,自己当年离开春晚,既有命运式的被迫,也有自己的选择。

不要看他在舞台上嘻嘻哈哈地演着小人物,他却是一个敢于说NO的人。

喜剧演员那么多,为何只有陈佩斯敢用“胳膊”掰“大腿”?

陈佩斯祖籍是邢台市宁晋县,出生于长春市农安县。

那是1954年,正好赶上父母在吉林的农安工作。

陈佩斯出生3年前,已经是表演艺术家的陈强,跟随代表团到布达佩斯演出。

就在那时候,陈佩斯的哥哥在国内出生。

在这样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时刻,陈强给儿子取名陈布达。

待到二儿子出生后,便有了佩斯这个名字。

喜剧演员那么多,为何只有陈佩斯敢用“胳膊”掰“大腿”?

小时候,他见过父亲在舞台表演上收获的掌声。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代背景中,他又看到父亲所面临的种种无奈。

15岁那年,他跟随父母远赴内蒙古。

一望无垠的戈壁沙漠,他在那里一直生活到19岁。

彼时的陈佩斯,更喜欢也更擅长体育。

他还曾经代表建设兵团,在运动赛事上夺得过冠军。

但是,舞台的基因是刻在陈佩斯的骨子里的。

因此在青年时期,他抓住任何一个机会,报考所有知道的艺术团体。

总政话剧团拒绝了他,战友文工团也拒绝了他。

喜剧演员那么多,为何只有陈佩斯敢用“胳膊”掰“大腿”?

最后是演员田华,听说陈佩斯想学表演,碰巧八一厂在招人,就推荐陈佩斯去考试。

就这样,20岁出头的陈佩斯进入了八一厂。

刚进厂,他在演员学员班里是一个不知名的角色。

平时除了干活打杂,主角完全轮不到自己。

正巧总政话剧团在排演《万水千山》。

演员临时凑不齐,于是在八一厂里闲来无事的陈佩斯就被拉去凑数了。

除了陈佩斯,还有一个叫毓钺的,俩人站在台上,看那外貌,就知道是一水儿的歪瓜裂枣。

所以,两个人只能演土匪甲乙。

喜剧演员那么多,为何只有陈佩斯敢用“胳膊”掰“大腿”?

由于戏份少,两个人还兼职负责制作音效。

舞台上需要刮风下雨和打雷,两个人便在后台制造各种声音。

两个人年龄就相差两岁,彼此看对了眼,所以玩得倒是自得其乐。

在毓钺看来,陈佩斯长得很有特点,往那里一站,比他的父亲还像坏蛋。

而且自带滑稽效果,大家在台上看到他上场就想笑。

除此之外,他的表演能力非常强悍,肢体动作也非常丰富。

多年以后,陈佩斯再次站在话剧舞台上,毓钺是他身后那个重要的编剧。

而在20刚出头的日子里,毓钺更是喜欢黏着陈佩斯让他讲笑话。

陈佩斯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哪怕是一些老掉牙的笑话,经过他的口之后,还是能让人笑得前仰后合。

喜剧演员那么多,为何只有陈佩斯敢用“胳膊”掰“大腿”?

于是在一天,毓钺把陈佩斯拖到自己家里。

母亲在一旁为他们准备晚饭,

陈佩斯就在旁边讲笑话,加上活灵活现的肢体动作,一家人被逗得肚子疼得直不起腰。

其后登上春晚的舞台,完全是在巧合中和朱时茂慢慢聊出来的。

俩人在那时候捣鼓出了一个新的表演形式,而且在外界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最终,春晚的导演黄一鹤就找到了两个人,把新节目好好准备准备,上春晚吧。

虽然有很多人看好,但也有不同意见。

栏目组里的有些人觉得,这样的节目必须要审查和推敲,

否则单纯地搞笑,春晚的分量就不一样了。

预先上节目的时候,两个人拿的是《吃面条》。

黄一鹤在临上台前又叮嘱他俩,别乱说,尤其不能说错词,否则到最后我也罩不住你们。

喜剧演员那么多,为何只有陈佩斯敢用“胳膊”掰“大腿”?

可事实上,两个人的这第一个节目,连一个字的剧本都没有。

与此同时,节目组的其他人又表示,

其他诸如相声、歌曲、杂技等等,都有一个名字,你们这算什么呢?

这俩年轻人就说,叫小品。

台里的其他人似乎并没有当回事。

等到播出后获得巨大好评,再次请两个人去,才逐渐确定了这种节目的名字就叫小品。

一不留神,陈佩斯和朱时茂就捣鼓成了祖师爷。

当年,下了春晚的第二天早上,陈佩斯慢悠悠上公共厕所,

那时候厂里分的是平房,根本没有自家厕所。

刚蹲下来,就听到隔壁俩人在讨论着昨天晚上的小品。

俩人一边说一边笑,还说着吃面条如何如何,让蹲在一旁的陈佩斯听了,有些哭笑不得。

艺术形式得到了肯定,那么接下来就是大放异彩的时候。

喜剧演员那么多,为何只有陈佩斯敢用“胳膊”掰“大腿”?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他和朱时茂俩人,一共十多次登上春晚舞台。

他永远是那个搞笑滑稽的陈小二,

而朱时茂一本正经的模样和他搭配起来,简直是绝配的喜剧效果。

然而对陈佩斯来说,他绝对不仅仅止步于此。

春晚小品形式的被肯定和成功,只是这种艺术迈出了第一步。

所以在其后的表演中,观众也能看到陈佩斯为表演所做出的努力。

比如小品《大变活人》,他就在其中融入了魔术表演风格,并且使用了大量的舞台道具。

而小品《赶场》,更是体现了他对艺术的创新探索。

他和朱时茂干脆摒弃了传统的舞台,而是把背景放到了室外。

效果虽然也不错,可惜这样的尝试仅有一次。

彼时的陈佩斯除了在春晚的舞台,还在电影的表演中寻找着喜剧的真谛。

那还是在登上春晚的第二年,他主演了电影《少爷的磨难》。

喜剧演员那么多,为何只有陈佩斯敢用“胳膊”掰“大腿”?

其中有一场外景的戏,他被抢光了,

赤条条的他,只能扒坟墓里的死人衣服穿,然后撵着汽车跑。

这场戏拍摄的外景地是河南。

当时没有场工,乡间的土路上,洒落着很多蒺藜。

在拍摄之前,他赶紧把几十米路面的蒺藜捡了捡。

不过光着脚开始正式拍摄的时候,他才发现刚才没捡干净。

一边跑,蒺藜一边扎着他的脚底板儿,他越跑越瘸。

旁边围观的群众,一看是陈佩斯,再加上他瘸着跑的模样,都纷纷在笑。

喜剧演员那么多,为何只有陈佩斯敢用“胳膊”掰“大腿”?

好不容易导演喊停,他一屁股坐地上,忙不迭地拔着扎在脚底板儿的蒺藜刺儿。

他的这副狼狈模样,更是把围观的群众逗得前仰后合。

但听到笑声的陈佩斯,却仿佛开窍了一般,

他突然真正地理解,喜剧的本质,

就是人与人之间因为不了解彼此的痛苦而形成的尴尬瞬间。

当年《少爷的磨难》拍出来后,一下子卖出去1000多份拷贝。

喜剧演员那么多,为何只有陈佩斯敢用“胳膊”掰“大腿”?

而同时期的《红高粱》,也仅仅卖出去200多份。

虽然观众喜欢看,但主流的舆论界还是对陈佩斯持批评态度。

当时一些专业人士认为,陈佩斯的表演就是为了单纯地搞笑,低俗而没有内涵。

但是,这并不妨碍陈佩斯在随后的几年,与父亲陈强合拍了很多部二子系列的喜剧片。

在剧中,陈佩斯表现的都是小人物,而且和大时代底层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下岗、下海、高考再到办证,每一个主题都紧扣时代的脉络。

喜剧演员那么多,为何只有陈佩斯敢用“胳膊”掰“大腿”?

所以多年以后,再有人回头去看,

认为陈佩斯在那些年拍摄的二子系列电视剧,就像是底层中国民众的起居注。

但是这些电影,因为投资,让陈佩斯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那段时期,一年里上半年的时间,他会为电影的拍摄以及剧本撰写奔波。

下半年的时间,又得腾出大部分的精力,打磨年底春晚的小品。

中间只有不多的时间,他才能和朱时茂一起到各地做做商演,

赚点钱来填补拍电影欠下的亏空。

喜剧演员那么多,为何只有陈佩斯敢用“胳膊”掰“大腿”?

整个八九十年代,陈佩斯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1999年,陈佩斯决绝地离开了春晚这个舞台。

表面上看,一切都源于央视当时对他作品的侵权,

这直接导致陈佩斯和朱时茂二人,把央视旗下的发行公司告上了法庭。

随后,陈朱两个人被封杀,也就理所应当。

但深层次的因素,其实不过是陈佩斯厌倦了春晚这个舞台。

矛盾公开化后,他说自己就不再去这个舞台了,

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舞台上,几乎没有任何的创作气氛。

推进工作或者出现什么问题,

各个部门之间不是解决问题,而是互相推诿,要么干脆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如此一来,有很多事情就根本推进不下去。

多年以后陈佩斯曾经表示,彼时的他,在小品的形式上,多么想融入新的元素。

喜剧演员那么多,为何只有陈佩斯敢用“胳膊”掰“大腿”?

但是无论怎么说,对方就是不答应,而且反对的理由让人感到哭笑不得。

就这样,他渐渐感受到了这个舞台的僵化和单一。

每个人在这里,都生怕自己多说一句出格的话,

至于为什么不说,彼此之间永远也不知道,更不清楚。

所以到最后,陈佩斯厌倦了这种宛如在迷雾中穿行般的表演。

于是借着版权风波,他和朱时茂公开对着央视说了不。

而在这之前,两个人其实都已经预见到结果了。

随着陈佩斯不再登上春晚的舞台,彼时外界的揣测接踵而至。

有人说他失去了所有的收入来源,也有人说他躲到北京的郊区当农民种石榴去了。

当年,陈佩斯确实花了50万,承包下了京郊的一片荒山。

也有传言说,他要在那里种树。

喜剧演员那么多,为何只有陈佩斯敢用“胳膊”掰“大腿”?

但事实上,由于那片土地是早于版权风波前承包下的,

此后没有种树,至于其后成了什么,外界并不清楚。

而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时候,陈佩斯登上了话剧舞台。

首部作品《托儿》,当年在全国一连演出了120场。

紧接着,他又推出了一系列的话剧作品。

在2003年的演出中,全年的观众人数达到了8万。

这对于愈发小众的话剧舞台艺术而言,绝对是一个大数字。

彼时的陈佩斯,已经成立了自己的话剧演出公司。

他几乎与过去的自己完全做了切割,不再出演小品,也不再拍电影。

而是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舞台剧的演出上。

当年看出他身上有喜剧色彩的毓钺,在此后也成为他多部话剧作品的编剧。

喜剧演员那么多,为何只有陈佩斯敢用“胳膊”掰“大腿”?

陈佩斯曾经说过,他对于离开小品舞台,没有任何遗憾。

虽然有命运式的推动,但是自己也更愿意在新的表演形式上做各种尝试。

生活中,他和妻子燕玲早早就结婚了。

妻子原先是一名护士,

后来因为丈夫的演出越来越频繁,就干脆辞职,做起了他的经纪人。

他的儿子,也继承了父亲的表演基因,如今正潜心在话剧领域发展。

而在老友朱时茂的眼里,小二永远是那个不会享受生活的人。

年纪大了后,朱时茂告诉陈佩斯,应该多运动才对身体好。

于是只要有时间,自己打高尔夫,也要死活拽着陈佩斯去。

可是到了球场,自己在打球,他就在一旁跟着走。

喜剧演员那么多,为何只有陈佩斯敢用“胳膊”掰“大腿”?

有一次,朱时茂在球场打了一下午,陈佩斯就在旁边跟了一下午。

老朱还送给他一套球杆,但据说那球杆趴在车库还是仓库里,从来没挪过窝儿。

年少的时候,陈佩斯还是运动的健将,尤其排球打得不错。

但是,他就是不跟老友朱时茂过招。

有时候朱时茂会拖着他去打网球,然而,他也仅仅是帮老友捡捡球。

朱时茂经常说他,不要让自己过得那么紧张,学着放松和享受一下生活。

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陈佩斯还是老样子。

舞台上他穿着道具服装,下了台后,他的一双布鞋能够穿四五年。

朱时茂就吐槽过他,要都是像你这样,卖衣服鞋袜的商店都倒闭了。

喜剧演员那么多,为何只有陈佩斯敢用“胳膊”掰“大腿”?

很多观众,都盼望着能够再次看到陈佩斯和朱时茂两个人的小品合作。

然而彼时的陈佩斯,他曾表示精力还都放在话剧演出公司上。

团里有很多新人,他要为这些孩子着想,

至少不能让他们饿肚子,要让他们学会自食其力吧。

如今的陈佩斯,偶尔会带着儿子陈大愚,以喜剧的形式出现在短视频里。

虽然他头上早已有了白发,虽然他已经六十有七,

但是在众多喜爱的观众心目中,

他依旧是三十多年前那个干净的陈小二。

喜剧演员那么多,为何只有陈佩斯敢用“胳膊”掰“大腿”?

文|二十二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