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年底,是蒋介石最感受到威胁的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毛主席带着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北,随后便发起了直罗镇战役,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进攻。
与此同时,日本帝国主义也在向华北逼近,两广的地方势力也在酝酿反蒋大计,三方威胁着国民党南京政府的统治。
于是在1936年1月,蒋介石终于决定和中共谈判,并且将此消息经宋子文传达到了宋庆龄处。
那接下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张学良会拦住宋庆龄的亲笔书信呢?

宋庆龄
今天的简史档案馆就跟大家聊聊宋庆龄给毛主席送信之后发生的故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8">张学良差点把宋庆龄的“送信使者”枪毙</h1>
1936年1月,在多方势力的步步紧逼之下,南京国民党当局决定和中共进行谈判。
随后蒋介石把要求与中共谈判的消息告诉了宋子文,让宋子文又传达给了宋庆龄。
宋庆龄收到此消息后倒是十分意外,大家都知道,宋庆龄是孙中山先生的遗孀,一向是同情共产党,反对蒋介石的卖国独裁政策的。
但是此刻蒋介石居然主动要求谈判,宋庆龄自然对一切亲好之心是欢迎的,当即在上海召见了董健吾。
董健吾虽然公开身份是一位牧师,但其实董健吾早在1927年7月的时候便已经加入了共产党,是宋庆龄相信的人。
董健吾
随后宋庆龄亲笔写信,将这封重要信函给到董健吾,并且严肃叮嘱道:
“一定要当面呈毛泽东或周恩来。”
能让宋庆龄如此重视,此信函一定不同寻常,于是董健吾特意将密信缝进自己的贴身背心后便上路了。
经过数十天奔波,董健吾终于在1月底到达了西安,为了顺利到达陕北苏区,董健吾决定拿出临走时宋子文给他的中央财政部经济特派专员的身份,以便于顺利通过。
随后董健吾求见了国民党“西北剿总”的副总司令张学良,开门见山道:
“有一件事相求,欲通过张将军防地,前入红军区域。”
张学良
张学良听罢后,一时间没明白董健吾要干什么,于是问道:
“你说什么?”
董健吾便直接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希望张学良把自己送到瓦窑堡去见毛泽东。
不说还好,张学良听罢后直接怒斥董健吾:
“你身为党国特派员,竟敢到我这里提出这种要求,你是何居心?凭这一点,我就可以把你拉出去枪毙!”
没想到董健吾倒是并不害怕,反而十分镇静,还直言自己为了抗日大业而死,光荣之至。
张学良、吕正操
张学良听到抗日大业后脸色忽然变了,开始冷静下来,再一次地询问了董健吾到底是来干什么的?受谁的指派?
董健吾如实回答道:
“副司令,我是受孙夫人之托,给中共方面送信,传达国共两党重修旧好,联合抗日之信息的。”
张学良听到是宋庆龄指派来的,十分高兴,再三询问董健吾,直到确定后,张学良终于露出了笑容。
原来张学良早就有联合抗日的想法,只不过一直和红军联系不上,所以才耽搁到现在。
随后张学良亲自驾车送董健吾到达机场,临走时,张学良也给了董健吾一封信说道:
“请先生转交给毛泽东先生。”
看来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若是换做旁人,这封信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1">毛主席和周总理提出6条意见</h1>
张学良送董健吾上了飞机之后,又派当地的骑兵连护送董健吾顺利到达东北军防区,直达红军管区。
2月27日,董健吾终于顺利到达瓦窑堡,林伯渠和张云逸等人亲自出城迎接,表示了欢迎之意。
不过有点不太凑巧,在董健吾到达之前,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人已经率军东征,驻扎在了山西境内。
毛主席
于是在商讨之下,这两封亲笔信便由博古代为电报传达,董健吾也放心地交给了博古。
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人收到之后十分重视,经过商讨后在3月4日便给董健吾发出了联名电报,提出了与南京当局谈判的意见,大致如下:
第一、停止一切内战,全国武装不分红白,一致抗日;
第二、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
第三、允许全国主力红军迅速集中河北,着先抵御日寇迈进;
第四、释放政治犯,允许人民政治自由;
第五、内政与经济上实行初步与必要的改革;
第六、同意我等即返南京,以便于商议大计。
董健吾收到毛主席等人的电报后,在次日便离开了瓦窑堡返回西安,也是此刻,共产党和国民党中断10年的关系再一次接通。
可以说,董健吾就是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一使者。
俗话说得好,来而不往非礼也。
既然双方都有和谈,直接对话的愿望, 那就好办得多了。
6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二中全会书》,提出:
“只要你们立即停止进攻红军和苏区,立即动员全国对日抗战,并实现民主自由与制裁汉奸,我们和红军不妨害你们抗日,而且用一切力量援助你们,并愿和你们密切合作。”
难得的是,蒋介石居然被感动到了。
这也不奇怪,相信蒋介石的感动是真心的,当时日本正在一步一步蚕食中国,不仅威胁是蒋介石和南京政府,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
蒋介石
所以蒋介石以及许多的国民党高层也有了相当强烈的抗日爱国精神,在收到这封信后,蒋介石更是受到极大的触动。
随后于7月10日,蒋介石召开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在会议上,蒋介石公开了共产党的这封信,直言:
“中央对外交所抱的最低限度,就是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南京政府外交部长张群在和日本驻华大使谈判的时候,第一次采取了强硬的态度。
周总理、张群
这也算是国民党小小的进步吧,还是值得鼓励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9">蒋介石妄想压毛主席一头</h1>
既然国民党有了和谈抗日的念头,毛主席便决定再给国民党推波助澜一下。
随后毛主席采取了迂回策略,给蒋介石的妻弟宋子文写了一封信,传达了中共中央要求国民党改变策略的要求,信截取其中一段,如下:
子文先生:
十年分袂,国事全非,救亡图存,惟有复归于联合战线,前次董健吾兄来,托致鄙意,不知已达左右否?弟等频年三呼吁,希望南京当局改变其对外对内方针,目前虽有若干端倪,然大端仍旧不变,甚难于真正之联合抗日。
宋子文
从信中不难看出,毛主席是非常希望与国民党和谈抗日的,但是想让蒋介石改变政策,显然是没那么容易。
蒋介石这边虽然有了和谈之心,但是蒋介石并不打算和毛主席平起平坐,还是想要压毛主席一头。
说白了,蒋介石就是希望毛主席向他蒋介石投诚,共产党向国民党投诚,红军向国军投诚,然后红军也要改编。
如果毛主席并不同意此招,那蒋介石还是要用武力来解决这一切,并且蒋介石一直强调武力才是上策。
真是无语至极!
蒋介石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随后蒋介石一方面邀请周总理来到广州或者香港谈判,另一方面则是开始部署对红军的“围剿”行动,企图靠着打击红军来占据谈判桌上的主动地位。
毛主席自然不同意!
为了让蒋介石意识到此招的错误,毛主席也开始部署,一方面开始做好军事上抵抗“围剿”的准备,一方面派遣潘汉年到国民党谈判。
随后毛主席又召来朱德、张国焘等人联名致信给蒋介石,再次表示了共同抗日的愿望。
朱德
信截取一段如下:
当前大计只须先生一言而决,今日停止内战,明日红军与先生之西北“剿共”大军,即可立即从自相残杀之内战战场,开赴抗日前线,绥远之国防力量,骤增数十倍,是则先生一念之转,一心之发,而国仇可报,国土可保,失地可复,先生亦得为光荣之抗日英雄。
相信大家能从毛主席的两次信件中感受到,毛主席和谈的决心,可以说,好说歹说都用在了蒋介石的身上。
然而蒋介石偏偏是敬酒不吃吃罚酒,这不,报应来了!
在毛主席的信件寄出后不久,蒋介石还在妄想,这也导致了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名将再也忍不下去了。
于是在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扣押了在西安的蒋介石,也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
而这一切,皆是因为张学良和杨虎城被蒋介石逼得实在是太狠了。
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专门从南京飞到西安,期待联共抗日已久的张学良以为蒋介石是来下令和共产党合作的。
没想到的是,蒋介石居然逼迫张学良进剿红军,这下可把张学良给气急了,一直在向蒋介石建议抗战,可是蒋介石偏偏不听。
正因如此,张学良和杨虎城再也忍不了了,在12月12日的时候,直接在华清池活捉了蒋介石。
得知这一消息后,毛主席立即召开会议商议对策,随后确定了“西安事变,促蒋抗日”的方针。
周总理
在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要求下,周总理亲自赶到西安解决此事,让西安事变这个本来敏感的兵谏成为了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枢纽。
也是从此刻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新时期。
声明:本文为头条号简史档案馆原创文章,任何未经允许的转载、抄袭、洗稿行为发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