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科学家刘荫增带领团队在在陕西南部进行科考活动,经过三年五万多公里的科学考察,他们在汉中洋县发现了一种这个世界上仅存7只的鸟类,而这种鸟类,自1964年以来就从未在大众的视野中出现过,与此同时,与我们隔海相望的日本,也在紧张的进行这种鸟类的科学研究,只为能实现人工繁育,在日本留下这种鸟的血统。

这种鸟就是朱鹮,它们曾经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历史上中国东北、中国台湾、日本、朝鲜乃至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都有它的分布记录,不过自从日本的江户时代以来,由于朱鹮过多造成了农业的危害,日本农民向幕府申请驱赶捕猎朱鹮,朱鹮开始渐渐消失,到了1970年,在中、日、苏联3国科学家进行的联合考察也以失败告终,人类一度以为朱鹮从此走上了灭绝的道路。
朱鹮,又称朱鹭、日本风头鹮等,在日本也俗称桃花鸟,它们全身以白色为主,但飞羽和上下的羽干部分有着淡淡的粉红色,面部裸露无毛,呈现出鲜艳的红色,寿命有20-30年之久,现存在最长寿记录是日本在1968年野外捕获的名叫“阿金”的朱鹮,它在人工饲养下一只活到了2003年,寿命达到了36岁,而随着“阿金”的去世,也意味着朱鹮这种生物在日本野外宣告灭绝。
幸运的是,中国科学家们将在汉中洋县发现的7只朱鹮进行了妥善的保护,并立刻在洋县成立了世界上唯一一个专门的朱鹮保护区,40年过去了,从最初的7只朱鹮,到现在中国朱鹮野外种群规模已经达到2000余只,人工种群规模也超过1000只。还分别于日本和韩国成立了合作模式,这两国至今也各自繁衍了数百只朱鹮。
不过还是有一件略显遗憾的事情,那就是朱鹮因为拉丁文学名的原因,大概率无法成为我国的国鸟了,因为查找资料便会发现,因为曾经遍布日本,又根据早期的科学命名法则,朱鹮的拉丁学名是Nipponia nippon,意味象征着日本的鸟,所以如果成为中国国鸟就显得有一丝奇怪了,其实不止朱鹮,另一种呼声极高但始终无法成为中国国鸟的丹顶鹤,也同样是因为拉丁文学名叫做Grus japonensis,有着更明显的日本意味,同样无缘国鸟。
想要亲眼一睹这种与大熊猫、金丝猴齐名的中国国宝?其实在北京动物园最西侧的区域就有饲养,不过因为不对外开放,一般人很难有机会见到生活在北京的朱鹮。不过还是可以亲自到陕西汉中洋县的朱鹮自然保护区中探访这种神奇的鸟儿,如果是每年4-5月朱鹮的繁殖期间,还有机会隔着展示窗,远远观望到朱鹮忙于衔草筑巢,准备生儿育女的景象。
此外,地处秦岭南麓的洋县还是秦岭四宝的分布地区, 洋县素有“汉上明珠,朱鹮之乡”的美称,其实,“秦岭四宝”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在洋县都能见到,如果你想见识一个真正具有自然美丽的中国,那么去这里一定不会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