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7隻到3000隻,這種鳥被中國人從滅絕線拯救,學名卻叫“日本”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科學家劉蔭增帶領團隊在在陝西南部進行科考活動,經過三年五萬多公裡的科學考察,他們在漢中洋縣發現了一種這個世界上僅存7隻的鳥類,而這種鳥類,自1964年以來就從未在大衆的視野中出現過,與此同時,與我們隔海相望的日本,也在緊張的進行這種鳥類的科學研究,隻為能實作人工繁育,在日本留下這種鳥的血統。

從7隻到3000隻,這種鳥被中國人從滅絕線拯救,學名卻叫“日本”

這種鳥就是朱鹮,它們曾經廣泛分布于東亞地區,曆史上中國東北、中國台灣、日本、北韓乃至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都有它的分布記錄,不過自從日本的江戶時代以來,由于朱鹮過多造成了農業的危害,日本農民向幕府申請驅趕捕獵朱鹮,朱鹮開始漸漸消失,到了1970年,在中、日、蘇聯3國科學家進行的聯合考察也以失敗告終,人類一度以為朱鹮從此走上了滅絕的道路。

從7隻到3000隻,這種鳥被中國人從滅絕線拯救,學名卻叫“日本”

朱鹮,又稱朱鹭、日本風頭鹮等,在日本也俗稱桃花鳥,它們全身以白色為主,但飛羽和上下的羽幹部分有着淡淡的粉紅色,面部裸露無毛,呈現出鮮豔的紅色,壽命有20-30年之久,現存在最長壽記錄是日本在1968年野外捕獲的名叫“阿金”的朱鹮,它在人工飼養下一隻活到了2003年,壽命達到了36歲,而随着“阿金”的去世,也意味着朱鹮這種生物在日本野外宣告滅絕。

從7隻到3000隻,這種鳥被中國人從滅絕線拯救,學名卻叫“日本”

幸運的是,中國科學家們将在漢中洋縣發現的7隻朱鹮進行了妥善的保護,并立刻在洋縣成立了世界上唯一一個專門的朱鹮保護區,40年過去了,從最初的7隻朱鹮,到現在中國朱鹮野外種群規模已經達到2000餘隻,人工種群規模也超過1000隻。還分别于日本和南韓成立了合作模式,這兩國至今也各自繁衍了數百隻朱鹮。

從7隻到3000隻,這種鳥被中國人從滅絕線拯救,學名卻叫“日本”

不過還是有一件略顯遺憾的事情,那就是朱鹮因為拉丁文學名的原因,大機率無法成為我國的國鳥了,因為查找資料便會發現,因為曾經遍布日本,又根據早期的科學命名法則,朱鹮的拉丁學名是Nipponia nippon,意味象征着日本的鳥,是以如果成為中國國鳥就顯得有一絲奇怪了,其實不止朱鹮,另一種呼聲極高但始終無法成為中國國鳥的丹頂鶴,也同樣是因為拉丁文學名叫做Grus japonensis,有着更明顯的日本意味,同樣無緣國鳥。

從7隻到3000隻,這種鳥被中國人從滅絕線拯救,學名卻叫“日本”

想要親眼一睹這種與大熊貓、金絲猴齊名的中國國寶?其實在北京動物園最西側的區域就有飼養,不過因為不對外開放,一般人很難有機會見到生活在北京的朱鹮。不過還是可以親自到陝西漢中洋縣的朱鹮自然保護區中探訪這種神奇的鳥兒,如果是每年4-5月朱鹮的繁殖期間,還有機會隔着展示窗,遠遠觀望到朱鹮忙于銜草築巢,準備生兒育女的景象。

從7隻到3000隻,這種鳥被中國人從滅絕線拯救,學名卻叫“日本”

此外,地處秦嶺南麓的洋縣還是秦嶺四寶的分布地區, 洋縣素有“漢上明珠,朱鹮之鄉”的美稱,其實,“秦嶺四寶”大熊貓、朱鹮、金絲猴、羚牛在洋縣都能見到,如果你想見識一個真正具有自然美麗的中國,那麼去這裡一定不會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