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曾昭玮的《从前的人》,真的把岁月写成了歌

作者:爱地人
曾昭玮的《从前的人》,真的把岁月写成了歌

情怀虽然是一个被用滥了的词语,但这个时代的人们,为什么不断强调情怀这个词,还是有道理的。比如在音乐领域,当音色、律动、曲风这些元素,慢慢成为一首作品的主宰,却很容易丢掉了真情实感。

所以,

,直到这个时代,依然有很多新生代的歌手,在各种场合会翻唱八、九十年代的老歌,就是因为这些老歌有情感,而情感是能激发出最美的旋律的,后者恰恰是这个时代最紧俏的音乐物资。

对于曾昭玮,其实并不陌生。早在她参加第三季《中国好歌曲》时,我就对她印象深刻。因为在曾昭玮的作品里,可以听到民谣最可贵的那种本质,那种在完全放松状态下天马行空的叙述,以及完全沉浸自我世界里的尽情倾诉。

曾昭玮的《从前的人》,真的把岁月写成了歌

就像这次的新歌《从前的人》,曾昭玮的创作立意,同样并没有那种标新立异的突破,它就是一首关于过去、关于从前、关于情感、关于惦记的故事。很多歌手写过也唱过,也留下很多经典的作品。

但那又如何?写情歌的人那么多,但情歌作品还是不断在诞生经典,创作有时候并不一定比概念、比立意、比角度、比技术,它有时候不需要假想敌,它有时候最需要的只是释放,释放创作者所有的情感,将最细腻的诚挚,化为让人感同身受的共鸣,就够了。

比如《从前的人》这首歌曲,

有时候,一个创作者的作品是否出色,并不在于文本有多复杂、用词有多生僻。好的流行音乐,确实有好多种呈现方式,但在情歌这样和情感有关的作品里,能把普通人的经历,以一种高度凝练的方式传神表达出来,那就是优秀的创作。这样的作品,对于听歌的人来讲,就是那样一种感觉,歌里写的都是自己,只是自己没有能力表达出来。

曾昭玮的《从前的人》,真的把岁月写成了歌

有句话叫“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说的其实就是这个创作规律和道理。

和曾昭玮之前的作品一样,听《从前的人》这首歌曲,就像是你在听一个朋友、闺蜜在聊天、在倾诉,而这里面,全是属于她自己的真实故事。

曾昭玮是在唱歌,也是在分享。

一个创作者,要做到完全呈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其实并不容易。但在流行音乐的世界里,这种只为自己写歌的方式,最后反倒能够成为自己的鲜明风格。就像

而且,这种技巧因为不同个体阅历和经历的差异性,反倒能呈现最具个性的辨识度,这种辨识度,也是音乐技术所无法给予的。就像李宗盛,他一直以自己为本,用直觉和经历写情歌,最终也让情歌成为了自我的一种风格。

《从前的人》在音乐属性上,同样也是一首去技巧化的作品。简单的民谣吉他弹唱曲式,加上恰到好处的男声和声,整首作品的编曲,既保持了曾昭玮创作的原色表达,又有一些立体层次的塑造。

曾昭玮的《从前的人》,真的把岁月写成了歌

但看似简单的编曲,却依然有足够丰富的细节。国内顶尖吉他手李延亮的演奏,既有简洁但饱满的扫弦,又调制出了一种近似曼陀铃的音色,也给《从前的人》这首作品,增添了一份空灵、细碎,但清脆干净的美妙。这种带着古典气息的氛围,反过来也是对往日时光的音乐氛围塑造,让唱歌的人可以尽情回忆,让听歌的人可以摒弃杂念。

这也是一种去技巧化的高级技巧。

至于曾昭玮的演唱,更是原色的演唱,这种带着淡淡忧伤,又有心跳呼吸的声音,也让演唱本身,同样也是一种个体的创作,最终和词曲合为一体,成为一个独立的唱作作品。它最大的区别,就是同样的词曲,如果有别的人来唱,那就不是曾昭玮的《从前的人》。

但歌曲却留下了这些景象,甚至可以在《从前的人》里,永不消失。这就是音乐最大的魅力,也是曾昭玮在这个时代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