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昭玮的《從前的人》,真的把歲月寫成了歌

曾昭玮的《從前的人》,真的把歲月寫成了歌

情懷雖然是一個被用濫了的詞語,但這個時代的人們,為什麼不斷強調情懷這個詞,還是有道理的。比如在音樂領域,當音色、律動、曲風這些元素,慢慢成為一首作品的主宰,卻很容易丢掉了真情實感。

是以,

,直到這個時代,依然有很多新生代的歌手,在各種場合會翻唱八、九十年代的老歌,就是因為這些老歌有情感,而情感是能激發出最美的旋律的,後者恰恰是這個時代最緊俏的音樂物資。

對于曾昭玮,其實并不陌生。早在她參加第三季《中國好歌曲》時,我就對她印象深刻。因為在曾昭玮的作品裡,可以聽到民謠最可貴的那種本質,那種在完全放松狀态下天馬行空的叙述,以及完全沉浸自我世界裡的盡情傾訴。

曾昭玮的《從前的人》,真的把歲月寫成了歌

就像這次的新歌《從前的人》,曾昭玮的創作立意,同樣并沒有那種标新立異的突破,它就是一首關于過去、關于從前、關于情感、關于惦記的故事。很多歌手寫過也唱過,也留下很多經典的作品。

但那又如何?寫情歌的人那麼多,但情歌作品還是不斷在誕生經典,創作有時候并不一定比概念、比立意、比角度、比技術,它有時候不需要假想敵,它有時候最需要的隻是釋放,釋放創作者所有的情感,将最細膩的誠摯,化為讓人感同身受的共鳴,就夠了。

比如《從前的人》這首歌曲,

有時候,一個創作者的作品是否出色,并不在于文本有多複雜、用詞有多生僻。好的流行音樂,确實有好多種呈現方式,但在情歌這樣和情感有關的作品裡,能把普通人的經曆,以一種高度凝練的方式傳神表達出來,那就是優秀的創作。這樣的作品,對于聽歌的人來講,就是那樣一種感覺,歌裡寫的都是自己,隻是自己沒有能力表達出來。

曾昭玮的《從前的人》,真的把歲月寫成了歌

有句話叫“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說的其實就是這個創作規律和道理。

和曾昭玮之前的作品一樣,聽《從前的人》這首歌曲,就像是你在聽一個朋友、閨蜜在聊天、在傾訴,而這裡面,全是屬于她自己的真實故事。

曾昭玮是在唱歌,也是在分享。

一個創作者,要做到完全呈現自己的内心世界,其實并不容易。但在流行音樂的世界裡,這種隻為自己寫歌的方式,最後反倒能夠成為自己的鮮明風格。就像

而且,這種技巧因為不同個體閱曆和經曆的差異性,反倒能呈現最具個性的辨識度,這種辨識度,也是音樂技術所無法給予的。就像李宗盛,他一直以自己為本,用直覺和經曆寫情歌,最終也讓情歌成為了自我的一種風格。

《從前的人》在音樂屬性上,同樣也是一首去技巧化的作品。簡單的民謠吉他彈唱曲式,加上恰到好處的男聲和聲,整首作品的編曲,既保持了曾昭玮創作的原色表達,又有一些立體層次的塑造。

曾昭玮的《從前的人》,真的把歲月寫成了歌

但看似簡單的編曲,卻依然有足夠豐富的細節。國内頂尖吉他手李延亮的演奏,既有簡潔但飽滿的掃弦,又調制出了一種近似曼陀鈴的音色,也給《從前的人》這首作品,增添了一份空靈、細碎,但清脆幹淨的美妙。這種帶着古典氣息的氛圍,反過來也是對往日時光的音樂氛圍塑造,讓唱歌的人可以盡情回憶,讓聽歌的人可以摒棄雜念。

這也是一種去技巧化的進階技巧。

至于曾昭玮的演唱,更是原色的演唱,這種帶着淡淡憂傷,又有心跳呼吸的聲音,也讓演唱本身,同樣也是一種個體的創作,最終和詞曲合為一體,成為一個獨立的唱作作品。它最大的差別,就是同樣的詞曲,如果有别的人來唱,那就不是曾昭玮的《從前的人》。

但歌曲卻留下了這些景象,甚至可以在《從前的人》裡,永不消失。這就是音樂最大的魅力,也是曾昭玮在這個時代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