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然文学创作成为热门话题。许多作家主动介入自然文学,用不同主题的作品,写人与自然的故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李青松无疑是权力的中坚力量,据说和他一样有名,他注定要与自然文学联系在一起。他最近出版的生态文学《相信自然》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自然和文学的新观点,叙事,抒情和话语。
作为中国有影响力的自然文学作家,李青松长期以来一直孜孜不倦地以生态和自然为主题写作。《相信自然》收录了近年来出版的29部非虚构作品、散文和自然主题散文,作者涉及山、河、草、动物和传说,涉及与自然有关的典故等。
"我们认为我们负责一切,但主导一切的是自然。在李青松的眼中,天性孕育着坚韧与传奇,更是爱与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属于它。我们的生活,过去,现在和未来,都离不开自然,总是与成千上万的自然关系联系在一起。自然的痕迹无处不在,包括发明与创造、文学与艺术、我们的思想与灵魂。相信自然就是相信美丽和崇高。

什么是自然文学?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可以有很多解释,简而言之,但任何以自然为写作对象的文学作品都可以称为自然文学。文学是人类的科学,但自然文学是人与自然、人与万物的关系。
作为一名生态文学作家,他敏锐的观察力和与生俱来的惊讶感是最基本的能力和品质。相信大自然,以哈拉哈河为开端。在这篇文章中,李青松近距离接触了北方的河流,用生动、温暖的笔触,以现实的方式描绘了森林、鸟兽、鱼、渔民、四季变迁和难以形容的微妙之美。对动物的描述生动活泼,表现出较强的写作能力。如写花尾雉:"花尾雉像一个圆锥体,小而黑的眼睛,红眉、爪子、短腿。体长为一英尺,羽毛颜色为灰色,可能有黑褐色横截面。远方,像白桦树的树皮,不容易找到。"李青松创作的动物文学肖像,逼真准确,画面感强烈浮出水面。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稀有物种引起了李青松的注意。这并不是说这些物种具有重大价值,而是说这些稀有物种在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科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水杉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植物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红杉早已消失,只能在化石中找到。但在湖北和重庆交界处的利川市苗岛镇,一棵有600年历史的水杉生长着。这种水杉的发现改写了植物进化的历史。在《水杉之王》一文中,李青松通过现场采访、观察、对比,全方位为水杉"利马"。数百年来,这种水杉经历了各种气候灾难,并一直保持不败。其实,树的命运,往往和人的命运都有某种黑暗,有的退出,有的死亡。在一棵顽强的树面前,人其实没什么可傲慢的,树有时更顽强、坚韧。
树也是如此,它的视角可以切换。金山木是一种稀有而珍贵的树种,有着至高无上的美气质,不吵闹,安静沉稳,独一无二,被誉为"皇家木头"。这棵树一直生长在湖北省竹溪县的山区,南木在明朝被运往北京修复紫禁城。在《金南木》一文中,李青松不仅对什么是金三木进行了通俗的叙述,还将与金三木有关的历史典故带入了生活。这种从科学和人文角度书写树的双重观点,立刻使树木的文学形象饱满而饱满。
从整体上看,《相信自然》讲述了人与自然的故事,它的启蒙是多方面的。面对自然,我们必须明白,天地有规律,四季都有规律,万物都有规律。我们必须学会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尊重自然、亵渎自然或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自然报复。无论是从文学创作还是生态管理的角度来看,自然文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优秀的作品可以从精神层面帮助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自然文学的发展与繁荣正在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详情请下载21金融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