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評深深植根于對大自然的熱愛

近年來,自然文學創作成為熱門話題。許多作家主動介入自然文學,用不同主題的作品,寫人與自然的故事,反思人與自然的關系。李青松無疑是權力的中堅力量,據說和他一樣有名,他注定要與自然文學聯系在一起。他最近出版的生态文學《相信自然》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了他對自然和文學的新觀點,叙事,抒情和話語。

作為中國有影響力的自然文學作家,李青松長期以來一直孜孜不倦地以生态和自然為主題寫作。《相信自然》收錄了近年來出版的29部非虛構作品、散文和自然主題散文,作者涉及山、河、草、動物和傳說,涉及與自然有關的典故等。

"我們認為我們負責一切,但主導一切的是自然。在李青松的眼中,天性孕育着堅韌與傳奇,更是愛與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體,人屬于它。我們的生活,過去,現在和未來,都離不開自然,總是與成千上萬的自然關系聯系在一起。自然的痕迹無處不在,包括發明與創造、文學與藝術、我們的思想與靈魂。相信自然就是相信美麗和崇高。

書評深深植根于對大自然的熱愛

什麼是自然文學?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可以有很多解釋,簡而言之,但任何以自然為寫作對象的文學作品都可以稱為自然文學。文學是人類的科學,但自然文學是人與自然、人與萬物的關系。

作為一名生态文學作家,他敏銳的觀察力和與生俱來的驚訝感是最基本的能力和品質。相信大自然,以哈拉哈河為開端。在這篇文章中,李青松近距離接觸了北方的河流,用生動、溫暖的筆觸,以現實的方式描繪了森林、鳥獸、魚、漁民、四季變遷和難以形容的微妙之美。對動物的描述生動活潑,表現出較強的寫作能力。如寫花尾雉:"花尾雉像一個圓錐體,小而黑的眼睛,紅眉、爪子、短腿。體長為一英尺,羽毛顔色為灰色,可能有黑褐色橫截面。遠方,像白桦樹的樹皮,不容易找到。"李青松創作的動物文學肖像,逼真準确,畫面感強烈浮出水面。

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稀有物種引起了李青松的注意。這并不是說這些物種具有重大價值,而是說這些稀有物種在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進化的科學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水杉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植物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紅杉早已消失,隻能在化石中找到。但在湖北和重慶交界處的利川市苗島鎮,一棵有600年曆史的水杉生長着。這種水杉的發現改寫了植物進化的曆史。在《水杉之王》一文中,李青松通過現場采訪、觀察、對比,全方位為水杉"利馬"。數百年來,這種水杉經曆了各種氣候災難,并一直保持不敗。其實,樹的命運,往往和人的命運都有某種黑暗,有的退出,有的死亡。在一棵頑強的樹面前,人其實沒什麼可傲慢的,樹有時更頑強、堅韌。

樹也是如此,它的視角可以切換。金山木是一種稀有而珍貴的樹種,有着至高無上的美氣質,不吵鬧,安靜沉穩,獨一無二,被譽為"皇家木頭"。這棵樹一直生長在湖北省竹溪縣的山區,南木在明朝被運往北京修複紫禁城。在《金南木》一文中,李青松不僅對什麼是金三木進行了通俗的叙述,還将與金三木有關的曆史典故帶入了生活。這種從科學和人文角度書寫樹的雙重觀點,立刻使樹木的文學形象飽滿而飽滿。

從整體上看,《相信自然》講述了人與自然的故事,它的啟蒙是多方面的。面對自然,我們必須明白,天地有規律,四季都有規律,萬物都有規律。我們必須學會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不尊重自然、亵渎自然或破壞自然必然會遭到自然報複。無論是從文學創作還是生态管理的角度來看,自然文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優秀的作品可以從精神層面幫助生态文明建設的程序。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自然文學的發展與繁榮正在迎來一個曆史性的機遇。

詳情請下載下傳21金融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