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上映之后,内地票房6天1.71亿(截至发稿)。
影片投资成本高达2亿多美金,折合人民币十亿多元。
对比以往的好莱坞大片,这个成绩似乎并不出众。

口碑也极其两极分化,喜欢的人认为这是一出传奇的“太空歌剧”;
不喜欢的人则将之贬损为“大型预告片”,调侃这一出两个多小时的电影几乎什么“正片内容”都没说。
影片豆瓣评分如今停留在7.9分,成绩还不错。
但购片者才可以评分的猫眼淘票票上,影片的评分却相对较低。
何以至此?
第一点,或许是因为预期的错位。
《沙丘》长着一张“好莱坞大片”的面孔,众星云集、阵容煊赫、投资不菲,然而却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类型片。
导演维伦纽瓦甚至做了很多“反高潮”处理。
如果抱着看常规爆米花大片的预期去看,可能甚至会觉得“黄金阵容被乱炖”。
主演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 Timothée Chalamet),年纪轻轻就已经斩获奥斯卡最佳男主提名。
主演过《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纽约的一个雨天》等多部作品。
堪称年轻一代中最有前途的男星。
女主角丽贝卡·弗格森 Rebecca Ferguson,主演过大名鼎鼎的《白皇后》。
同时也是《碟中谍》系列中最近几部的“碟”女郎。
影片中的配角,还包括饰演海王、灭霸等著名演员,以及新一代的“蜘蛛女”赞达亚。
然而维伦纽瓦导演素来不按常理出牌,并不愿意老老实实拍一部爆米花大片。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沙丘》中让一部分人如痴如醉却让另一部分人如坐针毡的独特节奏。
第二点,或许是因为故事背景相对复杂、设定结构过于庞大。
《沙丘》原小说在科幻小说史上地位显著,故事设定非常恢弘。
一部电影的体量,不可能讲完小说中所有的内容。
而如此复杂的虚构背景,对于没看过小说的人来说也容易形成一道不够友好的壁垒。
《沙丘》电影版在角色出场、背景介绍、故事脉络构建上,其实都相当精炼、明确。
但依旧容易引起部分观众的负面情绪。
归根结底,以非类型片的、反高潮的方式来缓缓展开史诗序章,出现口碑两极分化的情况也很正常。
第三点,或许是对影片质感需求的不同。
维伦纽瓦导演前作,比如《银翼杀手2049》,节奏也非常不“类型片”。
对于习惯了商业片的观众而言,可能非常催眠。
但每一组镜头意象都很有韵味,有哲思,有广阔的解读空间。
《沙丘》影片的哲学感、似乎不及《银翼杀手2049》,但也同样有类似的余味。
然而这种意蕴,也容易被解读为“节奏拖沓”“总是出现天选之子(男主)的梦魇画面很无聊”。
归根结底,《沙丘》口碑的两极分化,是两种不同的观影习惯之间的纷争。
没有谁高谁低之分。
但是拥有更多元的视域,或许是更广阔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