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上映之後,内地票房6天1.71億(截至發稿)。
影片投資成本高達2億多美金,折合人民币十億多元。
對比以往的好萊塢大片,這個成績似乎并不出衆。

口碑也極其兩極分化,喜歡的人認為這是一出傳奇的“太空歌劇”;
不喜歡的人則将之貶損為“大型預告片”,調侃這一出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幾乎什麼“正片内容”都沒說。
影片豆瓣評分如今停留在7.9分,成績還不錯。
但購片者才可以評分的貓眼淘票票上,影片的評分卻相對較低。
何以至此?
第一點,或許是因為預期的錯位。
《沙丘》長着一張“好萊塢大片”的面孔,衆星雲集、陣容煊赫、投資不菲,然而卻不是正常意義上的類型片。
導演維倫紐瓦甚至做了很多“反高潮”處理。
如果抱着看正常爆米花大片的預期去看,可能甚至會覺得“黃金陣容被亂炖”。
主演甜茶,蒂莫西·柴勒梅德( Timothée Chalamet),年紀輕輕就已經斬獲奧斯卡最佳男主提名。
主演過《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紐約的一個雨天》等多部作品。
堪稱年輕一代中最有前途的男星。
女主角麗貝卡·弗格森 Rebecca Ferguson,主演過大名鼎鼎的《白皇後》。
同時也是《碟中諜》系列中最近幾部的“碟”女郎。
影片中的配角,還包括飾演海王、滅霸等著名演員,以及新一代的“蜘蛛女”贊達亞。
然而維倫紐瓦導演素來不按常理出牌,并不願意老老實實拍一部爆米花大片。
于是,我們就看到了《沙丘》中讓一部分人如癡如醉卻讓另一部分人如坐針氈的獨特節奏。
第二點,或許是因為故事背景相對複雜、設定結構過于龐大。
《沙丘》原小說在科幻小說史上地位顯著,故事設定非常恢弘。
一部電影的體量,不可能講完小說中所有的内容。
而如此複雜的虛構背景,對于沒看過小說的人來說也容易形成一道不夠友好的壁壘。
《沙丘》電影版在角色出場、背景介紹、故事脈絡建構上,其實都相當精煉、明确。
但依舊容易引起部分觀衆的負面情緒。
歸根結底,以非類型片的、反高潮的方式來緩緩展開史詩序章,出現口碑兩極分化的情況也很正常。
第三點,或許是對影片質感需求的不同。
維倫紐瓦導演前作,比如《銀翼殺手2049》,節奏也非常不“類型片”。
對于習慣了商業片的觀衆而言,可能非常催眠。
但每一組鏡頭意象都很有韻味,有哲思,有廣闊的解讀空間。
《沙丘》影片的哲學感、似乎不及《銀翼殺手2049》,但也同樣有類似的餘味。
然而這種意蘊,也容易被解讀為“節奏拖沓”“總是出現天選之子(男主)的夢魇畫面很無聊”。
歸根結底,《沙丘》口碑的兩極分化,是兩種不同的觀影習慣之間的紛争。
沒有誰高誰低之分。
但是擁有更多元的視域,或許是更廣闊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