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社会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在封建时代,女子的地位可谓是极其的低下。从一些影视作品以及历史文献我们可以知道,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低到了极点。那个时代的女性,她们的思想被深深的禁锢,只能成为男人的附庸。虽然说巾帼不让须眉,但这些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女子的一生只能是平凡而又悲惨的。今天我们就来探寻一下古代的寡妇,她们不能像今天一样改嫁再婚,那么她们到底是如何坚持的呢?

从历史的时间轴来看,明清时期的女性地位低到了极点,在那个时代的女性可谓是极其的悲惨,更不用说是寡妇了。而寡妇是如何坚持一辈子不再嫁人的呢?我们都知道三寸金莲的说法是从明清时期传来的,但裹脚只是那个时代陋习的缩影。最让人理解不了的就是贞节牌坊这个东西了,这可谓是将寡妇逼到了极致。
明清时期,当时的人们用贞节牌坊来表彰那些守寡的女人,如果他们能够在丈夫死之后一辈子都不改嫁,那么就会有一个贞节牌坊作为勋章一样。那个时期对于女子可谓是极其严苛的,只允许男子三妻四妾,却不允许女子改嫁。而寡妇也不想一辈子都不敢嫁,只是她们被这个社会所逼迫罢了。
从这些女子出生开始,她们一直都被灌输着封建的思想。可以说,从小她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做好一个妻子,如何成为一个当时社会公认的好妻子。而寡妇不愿意改嫁,其实就是她们为了成为一个社会公认的好妻子,只有守住了自己的贞洁,只有不改嫁,只有一生守活寡,她们才能不被当时的人们所唾弃。
但是守活寡一辈子真的就那么容易吗?当然不是,其中有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而曾经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她说出了一些不为人所知的秘密。我们都知道:“寡妇门前是非多”,街坊邻居总是喜欢关注这些寡妇,观察她们的言行举止。只要她们稍微有一些举动,那么将会成为街坊邻居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封建时代的官府其实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支持寡妇守寡的行为,还会为她们发放一些生活费。
封建社会的种种做法,就是为了安抚这些
寡妇,让她们能够安心守寡。而贞节牌坊的出现,无疑是将这一行为推向了顶峰。当时,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多寡妇在开始时都会选择一辈子守寡。但是在她们坚持了几年之后,发现这件事并不是那么得容易,一个人常年孤独生活是十分痛苦的事情。而贞节牌坊也不再是荣誉,反而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她们身上。
即便有一天她们冲破了社会的枷锁,想要选择一个人改嫁,但是社会上的人们并不会放过她们。人也可以说是一种群居动物,这些寡妇就算能够克服心理的障碍,但是在此之后她们的一生终将只能在别人的唾弃之中生存。甚至严重时,她们这种改嫁的行为还会引起杀身之祸。既为了能够正常的生活,又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这些寡妇只能一生守活寡。
我们无法想象那个时代的女子到底是怎样生活的,这些女子没有任何选择的权利。就连自己的婚姻大事也只能由自己的父母做主,在家人之前她们需要受到自己父母的严厉管教。而在嫁为人妻之后,她们不得不面对相夫教子的生活。可以说那个时代的女子只是传宗接代的工具,从出生到结束基本没有自己的思想,一切都已男人为主。
结语:在那个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那么就更不用说寡妇了。这些寡妇在社会的影响之下本身就是自卑的,她们想要冲破时代的枷锁,就必须面对大山一般的压力。唾沫星子能够淹死人,这些寡妇想要安稳的生存下去,就不得不接受社会对她们的封锁。而新时代的女性无疑是幸福的,没有人能够逼迫她们,她们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尤其是对于自己的终身大事,她们可以自由地做出选择,这才是一个真正完整的女性应该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