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部:《幽灵马车》
光是这个电影片名就够刺激观众感官的了。电影《幽灵马车》于1921年首映的时候,就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这部九十三分钟片时的瑞典电影,是无声黑白片。它成就了导演、编剧以及演员维克多.斯约斯特罗姆(Victor Sjostrom)的盛名,也让全世界的电影观众对瑞典无声电影从此刮目相看。
贡献其实远不止这些,《幽灵马车》一片还对世界上不少伟大的导演、制片人在艺术风格方面带来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众所周知,电影《幽灵马车》其中最主要、最吸引人、也是最为著名的一部分,将人类精神世界表现为介于天堂与现实中间地带,也即是人类痛苦的牢笼。或者说是人类思想,精神一个痛苦的区域。影片的主角是一个酒鬼。他内心深处充满了仇恨,外在又易于冲动,随时随地他都处在一种自毁状态中。
他各叫大卫.霍尔姆。有这样一场戏,堪称绝妙想法,真的是精典当中的精典。当新年的午夜钟声响起,大卫.霍尔姆突然醒了,他盯着的是自己的尸体,便知道了,自己注定会下地狱。一切关注并研究电影史的人,即不能忽视,实际上也绕不开这个情节。
故事看似简单。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才搭建而成,精心布置的舞台可以进行双重曝光。刻意打造成了一个三维立体的虚幻鬼怪世界。这种艺术构思,远远超越了此前的任何一部电影的视觉效果。《幽灵马车》的电影架构显得即复杂而又特别简单。
故事采用一系列倒叙手法,倒叙中又包含着别的倒叙,创作者将这个关于贫穷与堕落的粗糙童话故事做了美化,同时也是在诗化。
我们回首维克多.斯约斯特罗姆的职业生涯,《幽灵马车》一片,实际上是把他1913年拍摄的当时就引起了广泛争议的突破性电影《英厄堡.霍尔姆》中所提出来的许多社会问题在神学以及哲学上作了更进一步的延伸。电影描述的是人类尊严在我们所处冷漠无情的社会中不断被摧毁,最终,受害者被推入了一个残忍,无比疯狂的境地。电影名星赫尔塔(HiⅠda Borgstrom)于1913年出演了《英厄堡.霍尔姆》,她留给观众深刻印象,她再次出演《幽灵马车》中被虐待的妻子:另一个彻底绝望了的霍尔姆夫人。
她是善良而又可怜的母亲。她即将面临自杀,或被拘禁送去精神病院,实在逃不脱这种悲惨的命运。
电影改编自塞尔玛(Selma LagerⅠof)的小说。作者对宗教虔诚。影片忠实于原著,现实主义表演又令主角们黯淡无光的命运早成定局。戏剧性结尾让观众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