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一千針雞血——劉靈推薦介紹電影(10)

第十部:《幽靈馬車》

光是這個電影片名就夠刺激觀衆感官的了。電影《幽靈馬車》于1921年首映的時候,就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功。這部九十三分鐘片時的瑞典電影,是無聲黑白片。它成就了導演、編劇以及演員維克多.斯約斯特羅姆(Victor Sjostrom)的盛名,也讓全世界的電影觀衆對瑞典無聲電影從此刮目相看。

貢獻其實遠不止這些,《幽靈馬車》一片還對世界上不少偉大的導演、制片人在藝術風格方面帶來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衆所周知,電影《幽靈馬車》其中最主要、最吸引人、也是最為著名的一部分,将人類精神世界表現為介于天堂與現實中間地帶,也即是人類痛苦的牢籠。或者說是人類思想,精神一個痛苦的區域。影片的主角是一個酒鬼。他内心深處充滿了仇恨,外在又易于沖動,随時随地他都處在一種自毀狀态中。

他各叫大衛.霍爾姆。有這樣一場戲,堪稱絕妙想法,真的是精典當中的精典。當新年的午夜鐘聲響起,大衛.霍爾姆突然醒了,他盯着的是自己的屍體,便知道了,自己注定會下地獄。一切關注并研究電影史的人,即不能忽視,實際上也繞不開這個情節。

故事看似簡單。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才搭建而成,精心布置的舞台可以進行雙重曝光。刻意打造成了一個三維立體的虛幻鬼怪世界。這種藝術構思,遠遠超越了此前的任何一部電影的視覺效果。《幽靈馬車》的電影架構顯得即複雜而又特别簡單。

故事采用一系列倒叙手法,倒叙中又包含着别的倒叙,創作者将這個關于貧窮與堕落的粗糙童話故事做了美化,同時也是在詩化。

我們回首維克多.斯約斯特羅姆的職業生涯,《幽靈馬車》一片,實際上是把他1913年拍攝的當時就引起了廣泛争議的突破性電影《英厄堡.霍爾姆》中所提出來的許多社會問題在神學以及哲學上作了更進一步的延伸。電影描述的是人類尊嚴在我們所處冷漠無情的社會中不斷被摧毀,最終,受害者被推入了一個殘忍,無比瘋狂的境地。電影名星赫爾塔(HiⅠda Borgstrom)于1913年出演了《英厄堡.霍爾姆》,她留給觀衆深刻印象,她再次出演《幽靈馬車》中被虐待的妻子:另一個徹底絕望了的霍爾姆夫人。

她是善良而又可憐的母親。她即将面臨自殺,或被拘禁送去精神病院,實在逃不脫這種悲慘的命運。

電影改編自塞爾瑪(Selma LagerⅠof)的小說。作者對宗教虔誠。影片忠實于原著,現實主義表演又令主角們黯淡無光的命運早成定局。戲劇性結尾讓觀衆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