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常听老人们说起南门小gai
打卡妹今天就去一睹真容
解放前就存在的南门小街
原来是是老清江浦城南外的一道小街
南门早已消失
但小街仍在 沿用至今
小街总长不足500米
狭窄的街道不足两米宽
却汇聚了各方美食
解放前
南门小街是粮食交易的地方
不足百户人家却开有三十多家粮行
其中以吴姓、刘姓、乐姓三家粮行最为出名
据考证
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
清江浦就建有全国最大的储粮中转库——常盈仓
1952年国家出台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私人粮行不再允许存在
南门小街面临艰难的转型
打卡妹在搜集南门小街资料时得知
南门小街54号民居是
近现代重要史记及代表性建筑
同时也是清江浦不可移动文物
一下子让小街的历史变得厚重起来
朝西的房屋
青瓦灰墙
门口立着的小石狮子
依旧能够感受出曾经的讲究与气派
想象着昔日的风华
看着路口的征收待拆地块
不觉轻叹
祝记牛肉包
每天清晨都有大量食客从四面八方赶来
只为一品地道的牛肉水晶包
近30年的坚守
不少老客都是
从孩童时代吃到现在带着自己的孩子来
谷记牛肉包
凌晨四点
谷记牛肉包就已经开始了繁忙的生意
和面、干皮、调馅儿、煎包都是现场制作
老板娘从18岁开始学手艺
几十年如一日 从不偷工减料
“牛肉水晶包”是他的独门秘技
(楼上的祝记压力山大啊)
无名烧饼
酒香不怕巷子深
有没有招牌又有什么关系呢
每天天朦朦亮
夫妻俩就从淮阴区赶到店铺里
引炉子、手擀面、店里的生意从未冷清过
老淮安茶馓
用上精细白面
一圈圈的绕在手上拉出细面丝
以此炸出的茶散质地酥脆 味道香美
油糍子
老板的手速快到镜头捕捉不到
几乎是三秒一个
包上红糖 两手一拍下锅油炸至金黄
人多的时候寒暄两句
“稍微站一会,马上就好”
正宗贵州酒酿
家庭式经营的酒酿铺子
打卡妹经常买完回家兑水喝
满满儿时的味道
坛子鸡坛子肉
华灯初上
小街里穿梭着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老板,剁半斤猪肉给我带走呢”
劳碌了一天只有食物才能抚慰灵魂
老奶奶烤山芋
南门小街包容了城市最市井古老的记忆
这里有最地道的老小吃
还有推着炉子走街过巷的老奶奶
南门小街炸干子
万物皆可炸
甜面酱的味道很经典
相比于现在各路网红炸串店
南门小街的炸干子可谓是稳中求胜的状态
小刘辣汤店
打卡妹是第一次见到用木桶装作容器的辣汤
老板告诉我传统辣汤要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就是必须是木柴烧火、木桶装
第二就是要有自家“拐”的辣椒酱
当一片片老城区被拆除
一条条老街被改造的面目全非
淮安人和南门小街的记忆
便显得弥足珍贵
图 | 部分来源于网络
文 | 打卡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