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会上,李雪琴曾畅想给不同籍贯的航天员安排食谱,比如给天津航天员来套煎饼果子和老豆腐。而给东北航天员准备的,则是“东北乱炖一锅出,猪肉炖粉条子可够儿造”。
随着神舟十三号上天,李雪琴圆梦了。
前不久曝光的空间站食谱,来自黑龙江的宇航员翟志刚拆盲盒,开出来的惊喜正是东北炖菜。
贴秋膘在即,正是吃炖菜的好时候。众所周知,给东北人一口锅,他们可以给你整个世界。在东北,不管是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最终的归宿都是一口大锅。粉嫩的土豆、软糯的茄子、散养的小笨鸡、活蹦乱跳的江鲜杂鱼……就连全村战斗力最强的大鹅,都逃不过铁锅慢炖的命运。
这种逮着啥都往锅里扔的随性,催生出了家喻户晓的东北大乱炖。土豆茄子青椒坐镇,本以为是地三鲜的主场,可豆角、玉米、西红柿也相继出列,点睛之笔是负责肉香的排骨。一锅乱炖,等于把整个丰收的秋天吃进肚里。
东北炖菜,乱是精髓,可乱得也很讲究。其中最经典的“八大炖菜”,追求的就是有荤有素、一刚一柔的至高境界。
荤素的灵魂碰撞,产生了1+1>2的风味交换。这么说吧,美食界的神仙CP,大约有一半都藏在东北炖菜里。
//
猪肉炖粉条
作为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中出镜率最高的硬菜,猪肉炖粉条可以说是承包了外地人对东北美食的最初幻想。
看似普普通通,食材却有要求。猪肉得是猪肋排附近的上五花,粉条必须是爽滑劲道的土豆干粉条。选对了食材,下粉条的时机也要把握精准。五花肉切成大小均匀的肉块,先入锅煸炒出肉香。完成调味后加入开水熬煮五分钟,便可以下入提前泡发好的粉条了。
翻滚的汤汁成了最佳的氛围烘托者,粉条因为吸收了猪肉中的油脂,变得愈发晶莹剔透且富有弹性;而去油成功的五花肉,肥而不腻,呲溜吃掉半碗也毫无负担,毫不费劲。
小鸡炖蘑菇
东北有俗语云“姑爷进门,小鸡断魂”。在东北,丈母娘迎接新姑爷的第一道菜,往往都是小鸡炖蘑菇。
小鸡又称笨鸡,专指自家散养的土鸡,这种鸡吃的是五谷粗粮,成天没事就在田间地头房顶乱窜,活动量大,肉质尤为紧实。这样的鸡自带肉香,可必须久煮才能入味。为其增添风味的最佳选择,必须是秋收时从山林里采回、晒干的一朵朵小榛蘑。

图片来自:好厨网
早在清乾隆年间,御膳房的食单上就赫然列有“口蘑肥鸡”这道菜。而今同样的配方,却早已有了不同的称呼,位列满族八大碗之一的小鸡炖蘑菇,说是东北八大炖里的名气担当也不为过。
羊肉汆酸菜
东北人的冬天离不开酸菜,也离不开羊肉,于是便想出了羊肉炖酸菜如此不负酸菜又不负羊肉的两全办法。
在大缸里泡透了的腌白菜,半透明的菜帮子足见其吸收了多少咸酸开胃的汁水。可为了不让整道菜的风味过酸过咸,第一步就是要挤尽泡菜的咸水。菜帮子一分为二,切成细丝,充分洗净后榨干水分。羊肉讲究有肥有瘦,片成薄片,翻炒后和酸菜丝一起入锅加水。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在一番交流后,酸菜丰富了香味,羊肉告别了腥膻。这菜道出的真理是:做不好的羊肉是灾难,但有酸菜在场,想把羊肉做成灾难似乎也很难。
大鹅炖土豆
大鹅和人一样,炎炎苦夏体重减轻,天寒地冻会自动贴膘。因此,东北人的食谱里,冬天除了牛羊肉,藏着一身肉的大白鹅同样适合下锅。
而体型上碾压鸡鸭等家禽的大鹅,还必须得用铁锅来炖。铁锅导热性强又耐火烧,扛得住动辄两个小时起跳的炖鹅时长。长时间的炖煮会让铁锅释放出微量的金属元素,对于口感偏酸的鹅肉来说,也有加成风味的作用。
图片来自:冬至雪夜的小厨搜狐号
土豆融进汤中的淀粉物质,会让汤汁变得浓稠,对于需要通过收汁来强调风味的鹅肉来说无异于是最佳CP。
排骨炖豆角
并不是所有炖菜都属于寒冷的秋冬,排骨炖豆角就是一道适合夏天出场的炖菜。
切段的排骨须得用清水泡上两个小时,充分去除血水;豆角也得选用豆大肉厚、一根顶俩的油豆角。入锅前,还得用葱姜蒜炝锅。炖煮半小时后的排骨,在达到七八分的熟度后下入已经过油煸出香味的豆角,豆子的清香和猪肉的酱香充分混合,成就了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联名款的风味馈赠。
牛肉炖土豆
前苏联已成为历史,其保留菜式牛肉烧土豆却在东北大地上扎下根来。
在火与汤的协奏曲中,粗纤维的牛肉逐渐卸下防备变得软烂,看似坚强的土豆也显出软糯稀出汁水。一勺裹着牛肉土豆的汤汁盖在饭上,就能让食肉动物和碳水爱好者到达味觉的天堂。
鲶鱼炖茄子
鲶鱼和茄子,看似有壁的两者之所以能发生故事,是因为一段历史。
传闻宋徽宗被金国俘虏,在途径松花江时遇到了正在捕获鲶鱼的渔夫。宋徽宗央告渔夫给口吃食,渔夫见鱼少人多不够吃,便生出了用茄子冒充鲶鱼的想法。鲶鱼因为富含黏液,肉滑细腻,和煮熟的茄子口感相似。一锅炖煮的过程中,茄子因为吸饱了鲶鱼的汤汁,甚至自带鱼肉的香味,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机智的渔夫得以让众人饱餐,“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的说法因此在民间流传开来。
手撕成长条状的茄子,可以吸收掉鲶鱼所含的油脂,却无法去除它的泥腥味。鲶鱼的泥腥来自体表的粘液,需要入沸水汆烫再过凉水才能洗净。正因为有了去除粘液的这一步,今天我们吃到的鲶鱼炖茄子,或许比当年宋徽宗吃到的更美味。
得莫利炖鱼
在哈尔滨城郊靠近松花江的地方,有一座名为“得莫利”的村落,满语中“得莫利”意为渡口,因此占据地利的村落,世代皆以打渔为生。每到冬捕,当地人都习惯就地架起大锅,用诸如鲤鱼等新鲜的渔获,加入豆腐、白菜、粉条等炖出一锅荤素齐全的美食,来告慰一天的辛劳。就地取材所炮制的美味,让得莫利炖鱼在东北八大炖中拥有了一席之位。
得莫利炖鱼的特色,缘于离开了那片水和那片水所产的鱼,就炖不出同样的风味。因此只有在得莫利村,才能吃上一口正宗的得莫利炖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