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锦,是南京城内一个戏班子的伶人,因祖先是新疆一带的回族,人们又管他叫马回回。
南京在明朝被称为“留都”,本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启年间,正当太平盛世,所以市民大抵生活悠闲,爱好玩乐。平日游览桃叶渡、雨花台的红男绿女,络绎不绝。城内有几十个技艺出名的戏班子,其中最著名的是两个: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华林部。
一天,安徽某商人把这两个有名的戏班请来,举行大规模的堂会。许多达官贵妇,文士歌伎,都被请来饮酒赏戏。兴化部在东边的场子上演出,华林部在西边的场子上演出,戏目同是《鸣凤记》——说的是明朝椒山先生杨继盛和奸相严嵩作斗争的故事。西场饰演严嵩的人李姓,东场饰演严嵩的就是马锦。
开头几折,两边场子上的演唱和音乐,都十分动听;曲调高低快慢,抑扬顿挫,都能扣人心弦。观众一齐朝两边叫好。可是,慢慢地,观众的注意力有了变化,演到第六折,座上客都朝西场发出赞叹之声,有的大叫添酒,有的往西场移近座位,不再朝东场看戏。这样过了一会儿,东边没有演完,就突然收了场。原来马锦自觉没有李某唱得好,很难为情。便卸装换衣,悄悄地走了。
马锦本是南京会唱戏的人。他走后,兴化部又不肯随便用别人代替他,只好停止演出。于是,华林部独家逞名。
过了三年,马锦回到南京,串连兴化部的旧同伴,向那个安徽商人提出请求:“今天请你再举行一次堂会,把上一次堂会的宾客都邀请过来。我们愿意和华林部再对台演唱一次《鸡凤记》,让大家高兴高兴。”商人答应照办。
堂会的演唱开始了,一切都像上次一样。可是演到第六折,马锦饰严嵩出场,那一边饰严嵩的李某忽然惊讶叫得出声来,爬着向前,对马锦自称弟子。华林部也演不下去了,兴化部这天的演唱水平远远超过了华林部,获得很大的成功。
当晚,华林部的人特意去访问马锦,对他说:“你本是天下善于演戏的人,但难于超过李某。李某演严嵩算是演到家了。可如今你又是从哪里学来的本领,以致盖过了李某呢?”马锦回答说:“确实的,天下没有谁比李某演得好,但也偏不肯把绝招教给我。我听说当朝有个大学士昆山人叫顾秉钧的,和严嵩是一路货,就特地跑到京城去做他家的差役。三年来,天天侍奉在顾的左右,仔细观察他的举止,辨听他的言谈,久而久之,就熟悉了作为一个奸相的形象。这次演出成功,顾秉钧的就是我的老师啊!”
华林部的人听罢,无不叹服,拜谢而去。《壮悔堂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