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晋英烈传丨“血性将军”续范亭

他在世时不是共产党员,却胜似共产党员。他风度翩翩,文武兼备。为了反对蒋介石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倒行逆施,他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杀以示抗议;他的一首诗曾被毛泽东定为自己的座右铭,在他牺牲后,毛泽东还为他亲笔书写挽联。临终前,他提出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党中央接受了他的请求。1947年9月13日,他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他就是续范亭。

三晋英烈传丨“血性将军”续范亭

续范亭,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西社村人(西社村今属定襄县),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即献身于民族民主的革命事业。18岁时就任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队长,率领一个先锋营在风雪中行军500里,占领了雁北军事重镇大同。在清军疯狂反扑的情况下,他带兵坚守大同城40天,从此扬名山西军界。后来他任职于国民党,在大革命期间受到冯玉祥的聘请担任军事政治学校校长,与共产党人最早有过接触。期间他因不满冯玉祥与蒋介石“同流合污”,曾归隐过一段时间。在“九一八”之后他出山练兵,准备抗战。

他反对对日妥协,呼吁积极抗日。但蒋介石政府却不为所动,拒不纳谏。1935年,他在南京拜谒中山陵时悲愤地写下《哭陵》一诗,并在中山陵前剖腹自戕,以死明志,要求抗日。诗曰:“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他也因此被称为“最有血性的爱国将军”。

三晋英烈传丨“血性将军”续范亭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因为续范亭在山西威望极高,为了更好地征兵征粮,他被阎锡山任命为第二战区总动员委员会委员,并兼任保安部司令。投身抗日战场的续范亭,被阎锡山说成是“背上棺材抗战”。而此时的续范亭已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和抗日救国材料,为了抗日救亡在不懈努力。他深感“国民党已不是之前的国民党,跟着共产党才能彻底抗日救中国”,选择坚定的和共产党站在一起。后来,八路军在他的协助下保住了晋西北革命根据地。他本人也在事变之后带着新军彻底和八路军走到了一起,兼任八路军晋绥军区副司令员。一个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同时兼任八路军副司令员,这在抗日战场上实属罕见。

1947年9月,续范亭因严重肺病离开人世,享年54岁。1950年,在续范亭逝世三周年之际,他的遗体迁往太原双塔革命烈士陵园。

三晋英烈传丨“血性将军”续范亭

范亭中学(校园一景)

1946年,在续范亭的故乡原平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范亭中学。现在校内有续范亭纪念堂、续范亭将军雕像以及各类生前资料,其中包括革命前辈们与续范亭先生的信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江泽民等人为续范亭先生写的题词与牌匾等的原件与影印件。已成为原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