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孔子儒家评说:孔子思想来源之二:伏羲氏、神农氏

作者:南宫外史

伏羲氏、神农氏的功德对孔子思想的形成也有巨大影响。

一、孔子在《周易》中对伏羲氏(包羲氏)的推崇

大家知道,孔子教授《易经》,《易经》也是儒家经典书籍之一。孔子五十岁左右开始研究《周易》,以至于“韦编三绝”。孔子在研究过程中,为《周易》增加了彖辞、象辞、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计七项十篇文章,称之为“十翼”,即十项解说和说明,使《周易》更加完善和丰富,这是孔子研究周易的巨大成果。

《易经》在夏朝有《连山易》,在商朝有《归藏易》,在周朝有《周易》。据传说,八卦、易经为伏羲氏所创,神农氏、黄帝进行了创新 ,《周易》是周文王所整理。

孔子儒家评说:孔子思想来源之二:伏羲氏、神农氏

伏羲氏画像图片

孔子在十翼中是怎样评价伏羲氏的呢?

《易经·系辞下传》说:

“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离卦》象征着:利于坚守正道,这样必然亨通;畜养柔顺的母牛,可以获得吉祥。

孔子儒家评说:孔子思想来源之二:伏羲氏、神农氏

离卦示意图片

孔子《彖传》说:“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孔子《象辞》说:“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离卦可解释为:《离卦》的卦象为离(火)下、离(火)上,为光明接连升起之表象。《离卦》的本象为火,这里代表太阳。太阳东升西落,因而有上下充满光明的形象。太阳的光明连续照耀,必须高悬依附在天空才行,所以象征附着;圣人效法这一现象,也应当连绵不断地用太阳般的光明美德普照四方。

伏羲氏首创八卦文明,就像是用连绵不断的太阳般的光明美德普照四方,使万民受益,这就是伏羲氏的圣德和为人民建立的功德。

二、孔子在《周易》中对神农氏的推崇

《易经·系辞下传》第二章说:

“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也就是说,神农氏的功德,是按照益卦来做的。(当然,也有可能神农氏的功德与益卦相似,孔子就把神农氏归结到益卦中来)。

孔子儒家评说:孔子思想来源之二:伏羲氏、神农氏

益卦示意图片

《益卦》下震,上巽。孔子在《象辞》说: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彖传》说: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

《益卦》的整体意思是说:

巽为风;震为雷。风雷激荡,其势愈强,雷愈响,风雷相助互长,交相助益,相得益彰之表象,象征“增益”的意思。从中得到的启示就是:君子看到良好的行为就马上向它看齐,有了过错就马上改正,不断增强自身的美好品德。君主损上益下,减轻民众负担,解救民众困苦,为民服务,民众就会非常欢喜,就会上下齐心,同心同德,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君上谦卑,深入民间,体察民意,那么他的道义就会广庇四方。

孔子儒家评说:孔子思想来源之二:伏羲氏、神农氏

神农氏画像图片

神农氏发明农具,教民种植百谷,解民饥渴。还传说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最终发明了中草药,从此民众可以用中草药医治疾病,减少痛苦。神农氏的这种舍己为民的品德及其丰功伟绩,不正是对《益卦》很好的诠释吗?

孔子对故圣贤帝王推崇备至,七千言的“十翼”,“圣人”一词就出现了29次。在《礼记·礼运》中,孔子还把夏禹之前的伏羲时代、神农氏时代、黄帝时代等称作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时代。

三、大道既隐,退而求其次——以仁为核心,以礼、义为法则

孔子认为,虽然夏禹以后的时代,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但是,把礼义作为处事法则,以便摆正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使事务各有规章制度可循,还是很有必要的。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旦,就是讲究礼义的杰出人物。他们把仁爱定为法式,提倡礼让;以礼义指示人们要遵循既定的规则。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当官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就可以把这(不按“礼”行事)当作祸害。这可以称为小康社会。(详见《礼记礼运》)

由此可见,孔子认为时过境迁,大道既隐,大同社会已成过去,但是把古圣王伏羲氏、神农氏等的损上益下,解民倒悬,如阳光一样普照四方,给民众温暖的美德凝聚为一个“仁”字而继承下来,形成一个以“仁政”为思想核心,以礼义为法则的有条理的小康社会,也是不错的选择。

所以,孔子才非常重视仁义、道德和礼义,并归结为仁、义、礼、智、信等行为规范。

继续阅读